说到送礼,梁实秋先生有一篇谈《送礼》的文章,读来很是令人发笑。虽说作家的语言未免太过夸张,但他举的例子,却不能说是随意编造。事实上,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送礼的花样不断翻新,已远非昔日老套可以相比了。
梁先生谈到,“送礼,在送的一方是件苦恼的事。” 在我看来,苦恼,还不至于,但颇费心思倒是事实。一般来讲,送礼,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也是一种礼节的表示,所以,谁都希望,自己送人的礼物能使收礼者满意。
然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准备礼物的过程中多动脑筋了。比如要了解对方的脾性、嗜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有必要的话,还需了解对方家庭成员的大体情况,比如他家的儿女有什么爱好,老人家是否还健在等等……当然,要掌握这些情况,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因此,往往只好凭自己的印象去加以琢磨。
如果对方是个烟酒茶的嗜好者,或许还好办一些,只要准备好酒、好烟、好茶就行了。但且慢,是茅台、五粮液、还是洋河大曲?是中华、黄鹤楼、还是九五之尊?是龙井、铁观音、还是碧螺春?这又得根据自己的财力来斟酌一番。毕竟礼物的轻重是个大问题,轻了会让人觉得你小气,“礼轻义重”只是说说而已的客气话,但是重了也容易使对方怀疑你有什么额外的企图。
假如对方是位烟酒茶的禁忌者,那就更伤脑筋,该送点什么呢?或许有人会说,何不送礼品卡?或者干脆送现金红包。坦率说,此法我也曾用过,但只对部分人可行,如遇到廉洁奉公者,或视金钱如俗物的人,你总不能去自讨没趣吧.....
确实,要恰到好处地挑一样让收礼人称心如意的礼物,是很考验送礼人智慧的。送礼得法,事半功倍,反之,则让人闹心,徒添麻烦。以前,西方人有个送礼不送白象的说法,此“白象”是指虽名贵却无用且又难以处理的礼物。不妨想象一下,当你收到别人作为礼物送来的一头白象,你该如何处置?尽管这只是西方人夸张的说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因送礼不当,无意中给收礼人添堵的事还真不少。比如给吃素的人家送腥荤,给牙口不好的人送核桃等等……不过,像这种因不了解受礼者情况而送错礼物的事,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梁先生说的,他收到的水果篮中有发霉烂果,受赠的金华火腿已腐烂生蛆。对这种尴尬事,就没必要责怪送礼人,因为有可能,这是送礼人将他人赠给他的礼物割爱转送过来的,且还说不定,之前这礼物已到过好几户人家的客厅了。唯一可埋怨送礼人的,是他的粗心,何不在转送前,对此物作一番检查呢?
事实上,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尴尬事。有一年中秋节,有人送我一盒包装精美的月饼,而且还是“知味观”这样的知名品牌。我觉得,将此礼物转送给我父母享用挺合适。这样既符合老年人的口味,又能在弟妹面前显得出手大方。然让我没想到的是,过了两天我妹妹打电话来责怪我,为何要拼凑一堆垃圾食品去糊弄老人?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十分惊诧,急急赶去父母家,想要搞个清楚。
原来是我转送给父母的所谓品牌月饼,只是利用了“知味观”的礼品盒,里面却是拼凑的八只杂牌月饼,且已发霉或干硬。这很是让我难堪,该怎样向父母和弟妹解释?此前,我已声称这是特意给父母买的高级月饼。我真有点怨恨送我这盒冒牌月饼的人,但后来想想,也许他也是把别人送的东西转送给了我。最多也只能怪他粗心大意,何不在送我之前检查一番。幸亏我转送的对象是父母,假如我送给了上司、或是多年的好友,那我会给人家留下怎样的恶劣印象?愚蠢的、鼠目寸光的、贪图蝇头小利的市侩?当然,这样的说法送给始作俑者是最合适的。
总结我在送礼这件事上的经历,我觉得,不妨归纳几条体会给朋友们作个送礼参考,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以下即是我这些年来所遵循的送礼要略;
一) 送礼一定要趁早。任何东西都是物以稀为贵,姗姗来迟的礼物,极有可能被收礼人视为添烦的累赘。如像月饼、生日蛋糕这些保质期短暂的食品,尤其是像杨梅、水蜜桃这类易变质的四季鲜果,更是要“争分夺秒” 抢在他人之前送给收礼人。如此,你才会得到收礼人真心的道谢。反之,你只会讨人嫌,如遇到心直口快的女主人,说不定还会听她这样说;“啊唷!…..不要了,不要了!我家还有好多杨梅都要坏了。你还是拿回去吧。谢谢,谢谢了。”你看,这就是送礼太晚的结果。
二) 送礼不要赶时髦。有一年正月,一位我上海的老同学来拜年,热情寒暄后,他从包里拿出一把菜刀来。咦?这是干嘛??我很惊诧。原来那年上海人讲究送“财到”。按上海话的谐音,菜刀就是“财到”。老同学是给我送财来了。但我老伴不是上海人,自然就难以领情了。她觉得正月里收一把菜刀很不吉利,不免有些忐忑。其实,这跟老辈人禁忌送钟,赌博人忌讳送书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 送礼要心怀诚意。如不想给某人送礼,就不必勉强去送。此外,送礼要大大方方地送,千万不要低三下四、神神秘秘的满脸堆着不自然的笑。这样只会让收礼人感到尴尬,而且还有可能被收礼人看轻。
四) 送礼不要玩心计。像那位拼凑冒牌月饼的人,自以为耍小聪明可占他人便宜。实际上,这样做不仅低估且还侮辱了收礼人的智商。难道在门背后拉屎天不会亮?这是最典型的“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愚蠢做法。
五) 送礼少送活家禽。如今给城里人送活家禽受到的欢迎程度已非往昔可比。尤其是那些有洁癖的、不忍杀生的、无暇处理家务的人家,你若贸然拎着活鸡活鸭、甲鱼黄鳝之类的活口去登门送礼,十有八九会让收礼人坐立不安,该怎么来收拾这些臭烘烘的生灵呀?特别是逢年过节,主人家的保姆已回乡下去了,这时候,你提着活口去登门送礼,简直就是给收礼人送去一大堆的烦恼。
六)送礼切忌有“易货贸易”的念头。我认识一位办厂的小老板。他在这方面可谓是行家里手。每当节日来临,他就会甲乙丙丁地盘算,如何用自己的礼物先去换来甲的回礼,然后用甲的礼物再去调换乙的回礼……依次类推到最后他不用花多少钱就可摆平送礼的事情。我蛮奇怪他何来这样自信?要是他换回相同的礼品,或是哪一户因疏忽忘记及时回礼,他该如何接龙下去?应该说,他是善于总结经验、善于掌握规律的人。但于我却绝无这种本事,更不敢这样去尝试。何必呢?
七)给交情深厚的朋友送礼,不妨直截了当地问对方需要什么?我觉得,这是个值得推荐的做法。我老伴有个交往多年的银行客服经理。她很擅长这点,逢年过节,她和我老伴之间经常会有类似这样的对话。
“老姐,过节了,我这里有海鲜,要不要给你送来?”
“这两天医生关照我要少吃海鲜。”
“哦,那我送点什么好呢?”
“不要送什么东西了,我家里都有的。”
“那怎么可以!过节了,总要表示一下我的心意。要不给你送几棵大白菜来吧。我乡下亲戚昨天给我送来不少,很新鲜的菜,灵魂还在呢。”
“大白菜?好的,好的。你送过来吧。”你看,这样的送礼多自然,多实惠。既不必破费许多,又能让收礼人感到满意。当然,这种方法只能局限在交情很深的老朋友,或来往很密切的亲戚之间。
话说回来,要想说清说完有关送礼方面的话题是不现实的。毕竟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就说我们这代人好了,就不可能了解当代年轻人对送礼问题的看法。同样,上一辈老人也不可能理解我们这代人对送礼之事的观点。就以我九十多岁的老父亲来说,他至今还在念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新的社会风气。按他的说法,那时候绝没有庸俗的送礼陋习,无论在哪里托人办事压根就不用考虑要不要送礼。老实说,听他这种言论,我感觉,父亲在胡言乱语。谁信?
然而,你又不得不信。比如六十年代初,他托在浙江省劳动厅工作的董姓老同学把我母亲从西安调回萧山,就从没给这位老同学哪怕是送过一分钱的礼。我真心敬佩这位老干部的高风亮节。说心里话,同时我也感到,我父亲太不懂人情世故了。要是换到如今,你就不担心别人会把你看成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坦率说,要换成是我,可不想让别人说我是铁公鸡。毕竟,合情合理、有礼有节的礼尚往来,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
礼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冠军话术第6节,依据磨刀石话术立即解决,电话被秒拒 这个分享的是三大话术中的利益承诺的案例。 在跟客户打电话的过程...
-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人们互赠礼物的好时机。在中秋节赠送礼物既能表达情感,又能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