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我曾经一直以为这只是有没有吃的和吃不吃得起的问题,后来才发现,这其实还是一个自己会不会做、勤不勤做的问题!
您或许会反驳说,这年头只要有钱,吃东西还用麻烦自己?手机上戳戳戳,吃的自然到嘴边。我承认,这是事实,但并不是事实的全部。您若不信,就请先来分享一下我的馆子梦吧!
其实,童年的我对动手做吃的还是很有兴趣的,自己翻着劳动课本,就能生绿豆芽,就能做出凉拌萝卜丝、红烧土豆……大人们都赞不绝口。可惜,进入中学后,课业不断加重,再也无心恋食。甚至认为,那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以致长大后沦落至谈厨色变的地步,想来不禁声声长叹。爸爸曾劝勉我说,书是要读的,但做饭炒菜什么的也不能都丢啦,要不然,等你出了校门,没了食堂,看你怎么办。我说,学下厨有什么用?以后振了钱,下馆子就好了。我的馆子梦就这样诞生了。
参加工作后,我发现自己每天下班后都会为了相同的两件事纠结不已。一是回住处。回与不回,何时回竟然也是一件伤脑筋的事情。二是做吃的。做不做,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就像是在耳边纠缠的苍蝇。当然,第一件事其实很大程度是因为第二件事引起的。走在回去的路上,常常步履徘徊,魂不守舍。我过去一直将此归因于游子他乡。现在想来,这个原因可能并不是主要的,懒于下厨恐怕才是元凶首恶。参加工作的头两年,我和老曹、洪弟合租住房。时不时,我们也会分工合作炒俩小菜,或者弄个火锅。老曹掌握核心技术,负责炒菜、做锅底。洪弟和我轮换着洗菜、刷碗、煮饭。但我和洪弟还是嫌洗菜洗碗之类的活太麻烦,所以,还是经常去下馆子。可是,无论馆子多好,馆子的饭菜多香,心里依然在为那两件事纠结,而且一直持续到了婚后相当长的时间。尽管婚后解决吃饭的途径更加多元化——多了一些蹭饭的地方,多了一些亲情的味道——但那两件事依然在心里颤抖。
有一次,我因故回到老家,发现邻居家的部分墙体因为常年不住已经开始垮落。为此,我忧心忡忡,因为我家的土房子与邻居的房屋共壁,而且也是无人居住。有老人跟我说,这房子说来也怪,无论你修得多好,如果没人住,没有烟火,它也管不了多久。望着夕阳下缭绕的炊烟,我若有所悟——房屋没了烟火尚且不能长久,何况人心,何况家庭?难怪有人会说,拴住了男人的胃,就等于拴住了男人的心,也难怪有的大咖和风水师们会把厨房比作家的心脏。
年少无知的我,哪知道馆子梦并不是什么好梦,且不说有没有那么多的收入支持自己顿顿下馆子,也不论曾经笼罩在餐饮行业上空的雾霾,但馆子终究是馆子,终究不是心的归宿。是的,您可以在手机上戳来吃的,但终究戳不来烟火的味道,肚子饱了,心却空了!
再见吧,馆子梦!再见吧,曾经的纠结!今天,我要回家做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