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解放初期,在这个林区小镇,有一个很怪的人,这个人是这里最早的居民,住在村口一间土房子里。这间土房子里市区很远很远,林业局刚成立的时候,他和周边几户牧民,作为最早的居民,其他人都是从外地过来的人,有许多人是后来的退伍军人,被分配到这里当的林业伐木工人。那都是后话了。而林业局最初成立是1947年。
想想,当时解放战争还没有结束,兵荒马乱的,谁知道谁是啊,这个老头,作为本地元老级人物,本来这是在大深林深处,与世隔绝,没人知道他的底细。
据说,这个老头很古怪,不与任何人来往,即使是后来小镇人越来越多,他也没有与任何人交往过。大家都是只知道他是一个哑巴,从来也没说过一句话。
不过车老板刘义不这样认为,因为,这个哑巴曾经坐过几次他的马车。对他还有过恩德,他是镇子里唯一与他有些交往的人。只因为几次邂逅相遇吧,他们成了好朋友。
车老板刘义是林场赶大马车的师傅,这个职业现在看来是一个拿不上台面的职业,而且,只有一些年岁比较大的人还会这个把式,年轻人根本就不屑一顾。也没有人会去学赶大马车了。
因为现在人们都习惯了一脚油门就走的车辆,不用的时候,就停在那里,不吃草,不吃料的。谁还闲了无事养马去套车,费时费力。可当时,这可是一个拿手的把式。
那次哑巴老头去山里采蘑菇下山,刘义刚好赶马车回来,马车是给山里伐木工人送给养的,回来时遇到了哑巴老头。
刘义示意让他上车,老头刚开始回绝,后来也觉得太累了,他当时又累又饿又渴。挡不住诱惑,还是上了刘义的马车。刘义把他送到家门前,他下了车。
老头千恩万谢,又是抱拳又是做辑。还从屋里拿出一个小野鸡给刘义。
从今以后,刘义和哑巴老头成了好朋友,虽然哑巴不会说话,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交流。
刘义赶马车出村,回来,也经常在老头家歇一歇脚,刘义心中的苦闷都经常向老头倾诉。老头也都仔细聆听。刘义从来没有把老头当哑巴对待。
一次,刘义向哑巴诉苦:自己老家的亲人又来信向他要钱,怎奈他老婆把钱看得死死的。原因是他向家里舅舅寄了十元钱,工资对不上帐了。因为他一个月才开四十元钱。
"那钱去哪里去了?"老婆怒不可遏。"是不是给小老婆花了?"老婆穷追不舍,他只好承认,是给老家的舅舅寄去了。
刘义从小就没了父亲,母亲又出嫁了,把他和弟弟和他扔下了,是舅舅带他长大的。他不能忘恩负义,那时候林业局算是高工资地区,月月发工资,舅舅所在农村,赚一分钱堪比登天,种地干活一年到头,也没有分多点钱。那个时候,10元钱堪比巨款,那时候粮食才几分钱一斤,猪肉几毛一斤。想象一下。舅舅得了十元钱,该有多兴奋。
后来他就经常来信要钱,理由当然也很多,生病了,冬天要添棉衣了。可偏偏老婆看得紧紧的,让他无技以施。工资是有数的。是死工资。
哑巴老头听了,想了想,拿出搞头,示意刘义赶上马车跟他走,大马车穿行于林海当中一条便道,在一个山脚下,一块空地,老头用搞头在空地刨出来一节很粗的废旧铜电缆,用钢锯条割下一截,放到马车上,刘义明白了哑巴老头的用意,这是让他到废品收购站卖钱的。并且用手指了指这一片区域,用镐头示意刨的意思。刘义当然明白,老头的用意,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他以后向老家寄钱就不用发愁没钱了。
这块风水宝地,刘义从来没有向任何人吐露过。因为他知道,一个人知道的秘密是铁门,两个人知道就是木头门。三个人知道就是一扇纸门了。
没有人傻到会断了自己的财路。
但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个秘密还是让一个人知道了,那一次他老婆让他看孩子,他带着他的小儿子去刨铜线,那时候儿子才五岁,他依稀记得了这件事。但到了成年以后才得以想起这件事时,父亲已经不在了。
从那以后,刘义就觉得这个哑巴老头不一般,俗话说,十聋九哑,但这老头耳聪眼明。这老头能自己制作弓箭,经常猎捕一些动物,野鸡,飞龙。甚至是傻狍子,野猪。这些东西他吃不了,经常送刘义一些。那时候,这些动物还不是保护动物,猎捕并不违法,这里也有靠打猎为生的猎民经常出没。
那时候大兴安岭地区,野生动物非常多。有一句话形容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落在饭锅里。这样的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哑巴老头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刘义也奇怪老头为何不找一个老伴,一次他提议,要为他找一个女人,他说东头的刘寡妇不错,他要去说媒,先征求他的意见。没想到,哑巴老头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连连摆手,吓得像要见了鬼一样。他回家把这事和媳妇说了,媳妇说:"哪有猫不吃醒的,除非……除非他有病。那老头一点不老。只是面像上老一些。我看他连五十岁都不到,身子骨硬朗着呢!"女人看男人还是很准的。
刘义后来又劝了几次,都遭到了哑巴老头的断然拒绝。刘义也认为这个哑巴不光是哑巴,那方面的功能也有病,不然任何人都不会拒绝女人。
他不但不会答应别人提亲。任何女人,都不允许进他的屋。他甚至不正眼看女人一眼。
有一次,几个妇女上山场清林回来,路过他家去讨水喝,他只让她们在井边喝凉水。
几个妇女执意要进他屋里坐一坐,让他沏茶,他说什么也不同意,两只手炸开,像哄老母鸡一样,将这几个女人哄走了。
这几个女人恨恨到:"怪不得他讨不到媳妇,这个不知好歹的东西,该遭光棍一辈子。"话说,这几个女人里就有刘寡妇一个。刘寡妇也听说有人要给他和哑巴老头提亲,她也是心有所属。她的丈夫在采伐的时候不小心被大树砸死了。她也急需有人作伴。她要求不高,也很中意哑巴老头的。
但这个哑巴老头死活不同意,见了刘寡妇像见了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刘寡妇试了几次,也只好知难而退了。
没有人知道哑巴老头的来历,他无儿无女,没有一个亲人。他是最早定居这里的人。谁知道他是哪里来的天外来客?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哑巴老头真的老了,步履蹒跚,走路战战巍巍,刘义也在林业局退休了。他时常过去看哑巴老头。哑巴老头柴火也劈不动了,刘义就帮他劈烧材。帮他打水。甚至帮他做饭。哑巴老头总是充满感激地看着刘义。
有一天,刘义又去看望哑巴老头,老头从木箱子里捧出一个铁盒子,里面装了满满的银元,老头拿一张纸,上面写了几个字递给刘义:谢谢你兄弟,谢谢你这么多年的照顾,这些是给你的,我也没有多少时日了。
刘义知道,这可是稀罕玩意,他可受用不起。这还了得。
但哑巴老头执意要送给他,最后他也只好笑纳。
刘义知道,这老头一定有来头。于是他就一直追问老头来自何方?
老头一直没有正面回答。他虽然不会说,但他会写字,那年头,会写字的不多,刘义逼迫让他写出来,他就是不写。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哑巴老头驾鹤西去了,刘义一大早起来,就有预感。因为昨天变天,风雪交加,出不了门,但他一直惦记着哑巴老头,他要去看望哑巴老头。
当他推开房门的时候,发现老头早已没有了气息。
这个老头去了,许多人才想起他的怪异,这个老头常常冲着东方瞭望。他时常自己独自进山采蘑菇,套野物,他总是独来独往,没有人了解他的底细。他来自何方?没有人知道。他从来没有和人提起。他是怎么变成哑巴的?这一切,都没有答案。
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一切都淹没在历史长河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