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京剧,不得不说它的三个名篇——失空斩。
三国这段历史,总起不过百十年。要论精彩,远不及五代十国,它的问世还要感谢罗老师留给我们的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故事。
而我想说的,是众多故事中知名度不亚于火烧赤壁的一章——空城计。它甚至还被身为秦王的李世民所借鉴。
马谡自负失街亭,司马乘虚而入。于是,空城计顺理成章的在紧迫情况下上映了。然而,真的是紧迫情况吗?
这一点,我们还要从魏蜀的局势以及现况说起。
众所周知,蜀虽有卧龙,却仅剩西川一个盘口,蜀的主要镇地——荆州,已被吴夺回。再者人才军队,人才嘛,还是卧龙;军队虽号称七十万大军,但早在火烧连营那一回中损失大半。再来比较魏国,文有司马、邓艾等谋士,人家魏国低调,两军对垒从不报人数这种机密事件,而地盘,我们只能一笑置之了。
包涵冀州、徐州、青州、洛阳、许昌等众多边防地界在内的魏国,吴蜀只能避其锋芒,还敢六出岐山?
通过以上的比较,你可能会认为孔明才智过人,谋略高超。那么恭喜你,跳进了我设的文学陷阱。
诸位莫急,请再看曹睿与司马懿的关系。
早在空城之前,仲达已闲赋多年。孔明因仲达不在朝野,带领着“七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打到了魏国。这时,魏王突然想起托孤重臣司马,在这般君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司马这颗定时炸弹,被重启了。
他是定时炸弹,对蜀国是,对曹魏更是。这么浅显易懂的事实,连曹睿都知道,更何况多智近妖的诸葛呢?
那么空城计真正的主角究竟是谁?孔明?非也。答案是,曹睿与后主。而孔明与仲达,不过是这出戏的配角罢了。
仲达冷藏后首次领兵,曹睿会百分百相信他吗?答案是否定的。或许,他手下诸多裨将就是曹睿派来监视他的。至于监视的内容,如果司马有叛魏投蜀的意向,我猜测,百年后的八王之乱这一环节,可以免了。
仲达可是魏文帝跟前的红人,魏武的知己。曹睿这小家伙玩的把戏,仲达一眼便看穿了。哼,仲达不屑,仗,一定要打,但不能打赢,他可不想回家种田了。在这迫在眉睫的时刻,孔明义不容辞的到了,二人可谓推心置腹,惺惺相惜。
二人相遇的结果就是诞生了妇孺皆知的空城计。司马能想到的,诸葛会想不到吗?既然对自己有利,诸葛何乐而不为?
他手拂七弦,左右侍童拿着拂尘,城门大开,路旁是几个老翁在扫街道,好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孔明真乃吾之知己,司马暗喜。心里早已把孔明感谢了千万遍。
孔明若败,刘蜀必亡,蜀亡而司马颓。君岂不闻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理哉?司马政权尚未稳固,所以,此时此刻,必须要让曹睿认识到他仲达的重要性。
仲达相信他占街亭一事的捷报早已传到曹睿耳边。看,这就是他仲达的能力。他才是与孔明旗鼓相当甚至可能战胜他的人。自然,这是仲达故意炫耀自己,先给朝廷中人一记下马威。接着,才是这场戏最精彩的部分。
演义载,司马师欲请兵进城查看,被仲达一语驳回,原因竟是怕中了敌人的埋伏。
视角转换,司马师带领几百人马轻车简从,即便遇到什么埋伏也有后部兵马营救,哪需什么中计之类的无稽之谈?
如此一来,便与前文矛盾。故而,只能说,仲达故意救诸葛。同时,也是救他自己。
身为谋士,最重要的便是揣测人心。而仲达作为个中高手,更是深明敌我军情。司马既能通过生活细节推断孔明不久于人世,还能不了解他在西城的疑兵之计?
再看孔明,他的火烧赤壁不过借了东风之力,绝大部分的功劳还是周郎的。而他的其他计策,魏武身边任何一个谋士,奉孝、文若者,都不见得比孔明差。这,恐怕就属孔明的自我推销能力了。
回归主线,孔明派马谡守街亭是不是计呢?
不得不说,马谡熟读兵法,论谋略能力,与孔明不分伯仲。皇叔临终前千叮咛万嘱咐,马谡不堪重用,孔明为何还要用他?
其中大部分原因,是把可悲的马谡作为挡箭牌,而其余的,大概是孔明在马谡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北上前,后主悲泪为丞相致书,其意诚诚恳恳,然,潜台词是,不收复中原,丞相还有什么脸面回蜀国?
于是,失街亭便为回蜀做好了铺垫,将一切责任推给了马谡。
而空城计,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赌博。所幸,结果是双赢。仲达孔明二人配合的天衣无缝,演了一场瞒天过海的对手戏。仲达赢得了魏王的信任,孔明赢得了回蜀的机会和一世美名。
主角都是幕后人,他们这对最佳配角编织的骗局甚至将主角骗了过去。最后,两人会心一笑:合作愉快!
空城计与其说诸葛智退司马,不如说这是二人首次合作的胜利。或许正因为这出对手戏,才不至于使得演义的后期光景那么惨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