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0227-永澄解读“七 透视一本书”
(一)四个收获
1.对于写作的启示,启发自己诚意写作要注意:
1.1讲方法,必须要有落地的方法。
作者讲规则2和3,都告诉了用法,前者没有给出方法及标准、后者却又给了方法和标准,造成两种不同的体验。1.2优秀论说性写作的基本准则:
作品要有整体感:清楚明白(重点的块间隔清晰)、前后连贯(块有块之间彼此有逻辑)。1.3有骨还要有肉,增加生命力。
2.初识结构性思维:
2.1意义:帮助快速思考和理解事物。
2.2根本要求:mece原则--彼此之间不相关联,有逻辑关系。
2.3方法举例:上下关系(归纳与演绎);横向关系(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级顺序)。
3.理解下整体性:
3.1- 知道“整体性”与“骨架、组织架构”的意思原来是不同的。
局部组合在一起有功能性,称得上整体性。单纯罗列的则非也。-
3.2 整体性、复杂性四象限模型
3.3一本书的构架是什么?
- 规则一:讲分类,区分性原则
规则二:讲大意,整体性原则
规则三:讲结构,复杂性原则
规则四:讲意图,问题导向性原则- 公式:这是一本……分类的书,它的整体上谈……事情,通过ABCDe谈了整体目的G,具体结构ABCDE分别讲了什么,它的主要意图是为了说明……目的G。
- 到此,我们打通前四个原则讲到了对一本书的分类、整体性、复杂性以及作者意图的整体架构的认识来帮助一个读者理解一本书整体在讲什么的主动阅读的第一个问题。
- 4 如何找出作者的问题?
- 4.1理论性问题(列举了对一个事物认识的不同角度):
- 这件事存在吗?
- 是什么样的事?(what)
- 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找环境)
- 为什么会有这件事的存在?
- 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 造成的影响是什么?(未来的预期)
- 特性及特征是什么?
- 与其他类似事件,或者不相同的事件的关联是什么?
- 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
- 4.2实用性的问题(解决一个问题):
- 想得到哪些结果?
- 应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成果?
- 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哪些行动
- 以什么顺序?
- 在这些条件下,什么事是对的,怎样才会更好,而不是更糟?
- 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做会比那样做好一些?
(二)三个感受:
1.膜拜下老大融会贯通的能力。
比如,从这一阶段的四个规则能抽象出理解事物的全新流程:问题导向、结构构建、描述大意;比如,如何找出作者的问题抽象出列举了不同角度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比如,整体性、复杂性还能玩出四象限。妈妈咪呀,这读书效果!2.不仅写下来,练习说出来。
什么是真正的懂了,用自己的话(至少50%)以上说清楚是什么。
- 3.嘻嘻,雀跃!
从tony的文章里对结构性思维产生了好奇,这回老大说4月份会开相关的课,哟,有机会系统学习啦。
(三)二个改变:
- 1.谨慎使用阅读前先看书评、影评,会封闭自己。
建议:能够说出自己在做什么事情;不要拿别人的意见当成作者的意见,至于作者的意见是什么,还是要自己去解读。
- 2.增加刻意练习阅读的思路和方法。
(四)一个行动:
把提到的模型、提炼出的方法和技巧写在卡片本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