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相岭横亘在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与汉源县交界处。它平均海拔3000多米,高耸入云,常年云雾缭绕,冬春时节冰雪覆盖,是当年茶马古道上一段十分艰苦的行程。明代状元杨慎(杨升庵)被贬云南,亦曾由相岭古道入滇,并留下了"九折刺史坂,七擒孟获桥"的著名诗句。古道废弃后,行人稀少,年久失修,更增加了它行走的难度。但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这段隐没在大山深处的古道,却以它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和较大的翻越难度吸引了众多的徒步爱好者。
9月17日,我们一行4人,也踏上了翻越大相岭的行程。因为没有向导,根据事先所做的功课, 我们选择从汉源的“羊圈门”朝荥经方向翻越。
早上8点,我们就坐车到了汉源九襄。吃过早饭,补充了干粮和饮用水,我们朝“羊圈门”赶去。
大约在上午九点整,我们从“羊圈门”出发。最初的一段路,要经过一片花椒林。花椒林所处的位置是一处古迹,叫“王建城”,是古代屯兵和管理地方的一个治所,至今仍能看到石头垒起来的基础。
过了花椒林,古道顺着河滩旁的山林缓缓向上。走了不远,文物保护部门在路边立了一个石碑,上面刻着“茶马古道九折坡段”的字样,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过石碑不远,出现一个交叉路,要走左边上山的路。
走上不远,经过一条山溪。小溪的水不是很大,但里面的石头表面很滑,踩上去一定要小心。
过了小溪,沿着溪边走上不远,路又折回左边,这时又需要涉水过去。接下来一直到山顶的路程,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叉路,只有个别的地方会出现叉路,但即使走错了,越来越深的竹子和杂草也会帮助你很快纠正错误,只要退回去,就会走到正确的路上来。
海拔大约到2200米左右,人的身体会出现气喘的现象。这时,你就走慢一些,让身体逐渐适应海拔升高带来的影响,过不了多久,你就什么事也没有。
走出了箭竹林,就进入了高山草甸。回过头看去,徘徊在山谷的雾散开了。一片醒目的白房子出现在谷底。清溪古城和“羊圈门”都历历在目。两边的山谷,郁郁葱葱,但植物都不高,和下面那一段高大的灌木林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具有典型的高山植物特征。山顶极目可待,我们也走过了两个多小时的路程。
路上经过的第一个高大的输电铁塔也是一个地标。走过这里,顺着一片潮湿的草甸缓缓向上,不一会儿就到达了“草鞋坪”垭口。就到达了这段古道的最高处,海拔约2850米左右。
“草鞋坪”垭口已找不到当初艰难跋涉的人们留下来的草鞋。空旷的草地上,只看见几段石头垒起来的矮垛,围成一个封闭的四方形,看得出来当年是一个小房子。紧靠石屋,有一处石头堆起来的小石塔,像是以前人们堆起来的“玛尼堆”,但那经幡飘飞的影像也成了久远的回忆。石堆上,石头缝里长出来的几株枯黄的野草在风中摇曳着,孤单而又寂寞,让人不禁有些感伤。
二
我们在山顶补充了些能量,稍稍休息了一下,便走上了下山的旅程。
高高的大相岭挡住了湿热的气流,在北坡形成了十分充沛的雨水。荥经一面是云雾缭绕,山岚如轻纱一般飘过山坡,在汉源一侧四散开去。
一踏上下坡的旅程,植被就明显茂盛、丰富起来。靠近坡顶的一片,路两旁全是类似水花生的一种植物,矮茎洁白透明,叶子却呈斑驳的红色,看上去一片片粉红。右侧的高山笼罩在云雾之中,前方低下去的山峦也是一片烟雨濛濛。越往下走,树木就多了起来,溪水在远处的山涧里咆哮着,却找不到它的踪影。
大山深处我们四个人的身影是孤独的,但我们的心里却有一种征服的快乐。说实在的,这么顺利的就到达了山顶,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想到的。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今天的行程会十分顺利,并且会缩短不少的时间。
下山走了约一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一个滑坡。滑坡并不宽,约十米左右,但很长、很陡,泥石从高高的山尖一泄而下,直冲到看不到的坡底,形成一个至少几百米的滑坡带。好在冲下来的泥石剥去了表面的泥土,露出了坚硬的岩石,正好让我们的脚下有了坚实的支撑,我们很顺利的就通过了这个长长的滑坡。
滑坡拉出来长长的口子,将山表的泥土剥去,露出了底部鲜艳的红花岗岩,远看上去是一道别样的风景。过了第一道滑坡,我们每个人都转过身来,对着它左拍、右拍,兴致盎然。却不曾想到,接下来即将面临的是一场生死考验。
“哎呀,这么悬!……”
忽然,走在前面的老郑惊叫了起来,身子直往后缩,“看着都脚粑手软的,咋个过哦!”
我们走向前一看,每一个人的心顿时都抽紧了。
在我们前面又出现了两处相邻的泥石流形成的滑坡。滑坡又陡又长,表面一片光秃秃的浮土,根本没有人走过的痕迹。如果贸然去走,脚一旦踩空,没有什么植物可以抓,滚下去,不摔死也会摔成重伤。在这人迹罕至大山深处,手机也没信号,等待救援也是徒劳,即使受伤结果也可能赔上性命。
大家都怔在了那里。
用生命去冒险肯定不是办法。
我们只好退回去,在前面经过的另一处小滑坡处抓着小树,杂草小心翼翼的下到河沟,在乱翻翻的石头间向下走。可是一直在河沟走,又会离半山腰的路越来越远,溪水一旦流经悬崖,我们也是无路可走。眼下最要紧的是要找一个地方爬到半山腰的古道上去。
但停下来仔细一瞅,心里不禁抽了一口冷气。眼前这个要攀爬的陡坡也是以前的泥石流形成的,虽然长了一些植物,但土质松软,还有的地方是垂直的悬崖,徒手根本不能爬上去。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虽然没说话,但心里的焦虑是感同身受。
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去试试。
我走近了陡坡,抓着小树向上爬去。坡上的泥土太松软了,脚使不上劲,我只有依靠双手的劲带着整个身体朝上。杂树和藤蔓纵横交错。有时,我要弓着身子从它们下方钻过;有时,又要从它们上方跨过。从上方跨过时,因为整个身体得用手努力撑起来,整个身体就处于一种悬空的极不稳定的状态。有一次,我没能撑起身体,身体重重的落下去,便直往下滑,眼看就要滚下去,慌忙之中我抓住了一棵小树。爬到陡坡中间时,碰到一棵斜着向下生长的怪树,它遒劲弯曲枝条向下伸过来,我怎么也爬不过去。那一刻,我简直要放弃了。可此时此刻,我既不能朝上,也不能回头。恐惧与绝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好在,我并没有放弃。
命运就是那么奇怪,当你觉得快要撑不住的时候,它又为你打开了一扇窗,让你喘口气、继续前行。
当我双手吊着身子蜷曲着艰难的穿过了那棵怪树,坡上的小箭竹忽然多了起来。拉着沿途的小箭竹,我终于爬到了位于半山腰的古道上。
大家沿着我踩出来的路线,总算都爬上了古道。
我们东倒西歪躺在地上,汗水把衣服也湿透了,精疲力竭。
让人没料到的是,刚走过去几米,又是一个由滑坡形成的陡峭的山沟,沟内怪石嶙峋。山洪将沟内冲刷得干干净净,要下到沟底,必须顺着斜坡走过去跳下去。虽然不及刚才的危险,但掉下去也不是闹着玩的。
大家都不想过去,但要原路返回,又要回到刚刚从沟底爬上来所躲过的那处最危险的滑坡。此时真是进退两难。
因为休息的时间比较长,我的心里比他们三人要平静些。我便靠近滑坡处仔细看了看,发现真正危险的只有一步,只能在斜坡上一个窄窄的脚窝里踮着脚跳过去,而不能将整个身体的重量让那个浅浅的脚窝来支撑。如若落在沟里站不稳身体要顺势向内倒,还不至于掉下去。
心里有了数,我便壮着胆子走过去,刚开始的几步,我的右手还能抓着些身旁的野草,帮助身体的重心向内,比较平稳。到了最为关键的一步,我虽犹豫了片刻,但在右脚迈出去的那一刻,我已没有选择, 整个身体随着伸出去的右脚腾空而起。我的右脚在那个浅浅的脚窝里轻轻一踮,没等脚用上劲,整个身体借着这股劲朝前一跃,终于稳稳在落在了沟底。到了沟底就很好办了,我抓着小树就爬上了另一侧的古道。
也许是我的成功给了大家极大的鼓舞,后面的三个同伴虽然磨磨蹭蹭的犹豫了好久,终于战胜了自己,开始行动起来。
我虽然站在他们不远处,却爱莫能助。他们每走一步,我的心就紧张的跳一下,特别是到了那关键的一跳,我的心简直提到了嗓子眼,比我自己过去的时候还要紧张。
好在总算有惊无险,他们三个人都顺利走了过来。
两次成功穿越也让我们找到了一些自信。以后虽然又遇到了七、八处滑坡和乱石滩,我们都小心翼翼的走过了。
倒是在一处看上去不怎么险要的陡坡处,我这个老司机因为没有抓牢树枝就往下走,脚下一滑,手一松,整个身体就滑了下去。幸好松软的泥石堆积得厚,滑了不远就停住了,要不我就滚下了悬崖。当时把我的魂也吓掉了,我躺在地上,老半天也回不过神来。
三
其实山间的风景是不错的。
林中小道,时而箭竹塞路,时而大树遮荫蔽日。平坦处有石板相连,水窝浅浅,也还能隐约看出古道的踪迹。路两边,不知名的小花,或黄、或红,在草丛里摇曳。叫不出名字的累累野果挂在枝头,看上去也能令口舌生津。不知名的大鸟,从树丛里扑啦啦的一飞冲天,骤然让人一惊,又心生向往。
洪水冲出来的乱河滩,鲜艳的花岗岩随处可见,别有一番景致。
山涧里的溪流淙淙,绿水如洗,从石头间淌过,如发丝、如沉练。
……
不过我们无暇欣赏。
四
这么多的滑坡是我们事先没预想到的,虽然穿过时有惊无险,但也花费去不少的时间。
过了密集的滑坡路段,古道在山林中曲折徘徊,一路向下。
今天出门时天气就不好,这时飘起了雨。虽然有树荫的遮挡,雨不能直接淋在我们身上。但道路两旁树木、杂草上的露水是谁也躲不过去的。我走在最前面,裤子像泡在水里刚捞起来一样,一直就没有干过。老郑穿了一条牛仔裤,湿透了裤子紧紧裹在大腿上,将身体的热量逼了出来,休息时竟然冒起了股股热气。
幸好出门时准备了一把柴刀。下山不久,我们就用它砍掉树枝为每个人都做了一支拐杖。下坡、过坎时能很好的分担一部份身体的重量,保持身体的平衡。但即便是这样,还是不时会摔倒。
头顶偶尔会露出来一线天,却是雾霭沉沉,阴云密布。
路就在前方,但却没有尽头。
走过一山又一山,我们还在山中盘旋。在悬崖边走过时,河水下面的山涧里轰轰作响,想着这水流会在某一处被人为截流,用于发电,顺着它就会走到有人的地方,心里就会萌生出一点希望来。可走着、走着,水声却变得若有若无,渐渐消失在耳边。遇上小溪,走在乱石间寻找被水冲断了的路,也给人一种能发现什么的期待。可走过了一条又一条的小溪,却没有等来想要的结果。
最后一处滑坡十分险要,根本无法通过。这时已经是下午3点多了,这是我们原计划走到第一个电站的时间。
折回来坐在路边,每一个人都焦虑不已。正在绝望时,我们在路边的树杈上发现了人们用来指示方向的矿泉水瓶,又在一株矮树上找到一条用作提示的红丝带。
我们终于又找到了下山的路。
在这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一丝生命的气息也会让人心里生出一丝温暖和期待。一个瓶子,一条红丝带,在此时此地,就是人与人之间那至深、至纯的大爱啊,说它关乎生死也不为过。看见瓶子已经很旧了,我们用新瓶子换下了它。
躲过这个滑坡要绕的路是一处近乎垂直的陡坡,只不过长满了杂草、小树,可以方便攀援。坡上散落着许多活动的石块,走在后面的人要是不小心碰到它们,滚下去很容易砸着下面的人。看见这样,我们便拉开距离,一个一个的依次通过。即便是这样,我们也要手脚并用才能慢慢往下走,个别险要处,要将臀部贴在地上来减缓身体下降的速度,一点、一点的向下挪。走过滑坡,每一个人的屁股都被泥土涂抹成了大花脸。
不过这种付出也是值得的。
下了陡坡,走过这个滑坡形成的乱石堆,再走到主路上来,我们竟然走上了一段电站的引水暗渠。虽然它的表面爬满了地衣、苔藓类植物,但还是被老郑一下认了出来。
“这里有水泥筑的管子!”老郑首先惊喜的叫了起来。
“就是,就是,这是电站的引水管,这附近应该有电站!”袁工曾经从事过电力工作,他站在上面看了看,提出了权威的判断。
听了他的话,大家的脸上顿时一片欣喜。
“这里不能一直顺着堰走,碰到叉路要就要向左边走。”我想起事先问过一个曾经走过的朋友,他提醒过我这里要注意不能走错。
大家急忙沿着这条暗渠走过去,果然走出去不远,左边现出来一条向下的路,我们毫不犹豫地走了下去。
后来的路就越走越顺。虽然大家再也没有功夫去照相、休息。但因为心中有了目标和希望。再苦、再累,也没有人埋怨,刚才一直走在最后的老郑竟然超越的所有的人,走在了最前面。
五
又经过约四十分钟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一个河滩里。涉水过河,在最下方找到了路。
由于张医生的体力透支太大,行动缓慢。在这里,我们作了一个调整,由我和老陈加快速度先走,在前面有手机信号的地方联系司机出发来接我们,袁工带着张医生在后面走。
不过谁也没想到胜利竟然会来得这么快。
我和老郑刚没走上几分钟,又来到一处河滩,就看见前方出现了一幢灰色的铁皮建筑,里面传出机器的轰鸣声,在山谷里回响。
“电站!电站!……”
我们俩人像小孩子一样兴奋的叫了起来,跳下了河滩,快步的朝它奔跑过去。
不一会儿,袁工和张医生也赶到了大关电站。这时,时间已经是下午5点钟。
这样,经过近8个小时的艰苦跋涉,我们终于翻越了茶马古道最为艰险的大相岭路段。
我们请电站的员工为我们4人照了一张合影,背景就是我们刚才翻越过的大山。
此时此刻,它笼罩在重重的雨雾之中。
相片里,我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露出了坦然而自信的微笑。
这时,回想起艰难翻越时的那些场景。我忽然想起菲兹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的名言: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的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这不正像今天的我们,逆水行舟,绝地穿越,绝处求生,也是为回到那往昔岁月。
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奋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