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跑步似乎成了一项最热门的大众运动。
这不,上周北马、杭马还有纽约马拉松刚刚结束,跑友群里热火朝天,谈论PB,晒着奖牌,分享体验,好不热闹。这边李芷萱夺得北马女子亚军,那边郁亮刷新PB,让众多跑友啧啧称赞,羡慕不已。这对一个马拉松跑者来讲,到了这个赛季,这是最兴奋、最热闹的事情了。但对于很多对跑步有兴趣,或者想尝试又没有继续的朋友来讲,马拉松简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天堑。
作为一个坚持跑步五年,完成二十多个马拉松跑者来说,每次朋友聚会,基本都会谈到马拉松,谈到跑步。对于很多人来讲,最大的困扰就是如何养成跑步的习惯。
先说说我自己是如何养成跑步习惯的。二十多年前,大学刚刚毕业,坚持锻炼,经常跑步,但那个时候断断续续,每天也就一两公里,谈不上配速、步频、心率等数据,后来也就不跑了。2014年春天,看着朋友经常晒咕咚的跑量,自己也下载了一个APP,一个人跑了几天,没有专门的跑鞋,除了距离也不会看其他数据,半个月下来瘦了好几斤,吓得我没敢继续跑下去。
2014年11月上海马拉松,看到几个同事朋友,平时运动量应该都没有我多,竟然也跑完了半程,还晒出了奖牌,这让我对马拉松产生了很大兴趣。过后的一个月里,同事们每到周末,就约了一起跑步。终于有一天,我加入到了周末的跑步队伍当中。而就这一次,让我尝到了跑步的甜头,看到了跑步这项运动的魅力,让我开始培养起自己的跑步习惯。
过一个月就是2015年的新年,公司好多同事一起报名了第一届上赛道的“蒸蒸日上”迎新跑。在元旦的前夜,我给自己订下了新年的目标,2015年跑量1200公里,平均100公里每月,25公里每周。并且在随后的一年里,不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极端天气除外),按节奏完成跑量。
回头说说跑步习惯,在跑步人眼里,只有跑过了一个完整的春夏秋冬,才能算一个真正的跑者。那些春秋跑,夏热冬冷不跑的,不能算养成跑步的习惯,因为一旦由于天气或者其他原因,打破计划,偷懒两三次以上,跑步习惯就会被打破。身体恢复状态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好多人因此就放弃。
那么作为一个想通过跑步锻炼健身的人,如何养成跑步的习惯呢?几点经验跟大家分享。
第一,需要有成功的第一次,培养跑步兴趣。所以第一次,最好有老司机带一下。老司机有什么作用呢?可以带你有第一次突破,比如三公里、五公里,让你发现自己的潜能。在跑步过程中能帮你调整呼吸,给予鼓励,督促自己不要轻易停下来。第一次尝试,速度不是最重要,坚持跑完自己都想象不到距离,大概率会对跑步产生兴趣,至少不排斥。
第二,最好找一个师父或者跑友,积累跑步知识和技巧。第一次之后,开始定期跑,这个时候各种跑步的知识、装备、数据就开始慢慢关注起来了。师父除了日常给你建议之外,还能给予督促和鼓励。尤其是距离的不断突破。很多新手上来都有些胆怯,第一个十公里、第一次半马或全马不敢独自去挑战,这个时候,师父就是最好的引领者。这个师父的作用,是健身房教练所不能比拟的。
第三,加入一个积极向上的跑团,相互督促鼓励。跑团是否积极向上,团长很重要,他会经常组织各种团跑活动,让你在跑团的人群中不断成长,不断突破。现在都有跑群,基本上跑完都会截图打卡,这个群体行为会让你觉得不打卡都不好意思,不断督促自己前进。
第四,尝试参加一些跑步比赛,比如竞速跑,马拉松等。跑友们经常讲以赛代练,比赛不光可以检验日常锻炼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发现跑步中的各种乐趣和潜能突破。当然只是把跑步作为一个运动习惯,不参加比赛也是可以的。
第五,制订属于自己的训练计划,使命必达。一开始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增量,切不可一个人突然加量,这样容易导致受伤。如果碰到不可抗因素,一定在短期内,比如以周为单位,一周内补上作业。计划执行最难的是夏天和冬天。夏天温度高,很多人采取的是早起跑步,避免日晒。冬天天冷,充分热身,也可以在室内热身结束再出门。
总之就是五个一:一个好开始、一个好师父、一个好团队、一个好比赛、一个好目标。
记得,只有跑过春夏秋冬,才能算真正养成跑步的习惯。
当然,在习惯养成过程中,也会碰到很多阻力。比如天气、时间、伤病等等。
我们说,一个习惯养成有四个阶段,认知、尝试、应用和习惯。认知就是听到看到人家跑步,并有了尝试的兴趣。尝试就是成功的第一次,让你有进一步尝试的动力。应用就是开始对自己的成绩、数据开始有评估和分析,慢慢会沉浸其中。第四阶段就是应用走向习惯,这个过程很关键,就好比火箭突破大气层那样充满阻力和风险。过程中需要克服天气、时间、伤病等各种阻力。一般情况下,很多人会止步于此,所以需要有个人在旁边给予鼓励和支持,包括不断纠偏。这就是师父或者教练的作用。
其实除了跑步,其他习惯或者技术的养成,也可以以此四阶段作为参照。一个改变,就是认知到习惯养成的过程。
一百个想法,不如一次切实的行动。愿以后的跑步人群里,加多一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