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沙玛爱升
六月的雨下的很急,梦里朦胧中有山随雨走、树随风倒的轰鸣声,我急切想雨小,却醒不来。
好在明日带去赶集的小瓜已用背篓装好,每一层都用长在包谷地里绿油油的杂草铺就隔开,让小瓜皮不被刮伤,不然卖相不好会影响卖家。那不大不小的背篓已装的满满当当、这是我的背篓。旁边一只背篓近我三分之二身高的背篓是母亲的,里面满满一背篓洋芋,红彤彤的洋芋撑的背篓向外鼓胀,这一筐洋芋一百多斤呀!
火塘里的柴火还有星星点点的余温,火塘边是倒扣的有点破烂的一口背篓,背篓上覆盖着我那条唯一的上学时候和去县里赶集时候穿的体面的裤子。因连绵的夏雨,昨日周五下学回家时候,走一公里多的泥泞的路,不慎滑了一跤,这裤子就临时洗刷放火塘边烘烤,希望能在明天去赶集时候穿上。还有那双白色的回力,也一并烘烤,这是我常常在家时不敢穿的好鞋。
梦在雨停时候结束,起来看天,湿漉漉阴沉沉暗黑的天也看不出时辰,用经验估摸着应该要起来,太晚了就走不到县里赶不到集了。起来烧火,吃点昨日办完煮的清水煮洋芋,拿来放火塘上烤,又是一顿美好的早餐。把烘烤的裤子穿上,干巴巴而粗糙,好在干了,不像之前有几次没烘烤干,半湿也只能穿着走。
一切准备妥当,背起背篓,拿起手电,小心翼翼的出发,不能在泥泞的路上滑倒,那样背上的小瓜洋芋都会因为摔倒而使价格大打折扣,所以路上走的极慢。
从家里出发走一节大路,然后转下田地里的小路,跨过一条溪水,向着西边的山坳出进发。好在雨停了,若如向之前几次,雨一直下,只能浑身湿透的往县里去,因为只有卖了小瓜、洋芋,才能换回家里急需的油盐酱醋,也才能有点余钱用在应急之处。快到山坳处是一节上坡,这这里往往需要低头,这样才能好使出力气!初中生的我还在长身体,那一小节上坡的山路让我喘不过气,只能缓缓而上,背篓是如此沉重!
山坳处其实是相对群山低,是一条短促的横着的山脊,翻到这里,往下看去,一条细细的山路一直向下,淹没在崇山峻岭中。为了赶在天亮时候到达县里菜市场,只能继续赶路。
母亲走在前面,山路湿滑又崎岖难走,我跟在后面。母亲走在前面,是想万一我滑倒能在前面挡住,而不至于我滑到山路边的荆棘中。好在山里成长的娃娃任性十足,没有窘迫情况出现。一路蜿蜒一路蹒跚一路彳亍,终于走过了这艰难的路,来到了县城坝子第一个接受这群山里背土特产人的地方——窝依拉达,这里有私人经营的拉人又拉货的三轮车,成人一块五一个,背货的二块五,小孩五毛钱。我们把背篓放上去,人也坐上去,师傅看人满了,用力摇转柄,发动机在突突声中冒黑烟。
三轮车一路风驰电掣,行驶在柏油路上。这条柏油路是县级公路,在坝子绿油油的水稻地里蔓延,我在车厢里,闻着清晨里风中的稻香,天蒙蒙亮下洒落在坝子上的白色的房子,还有路边早起的少女,仿佛是远方的梦。山里的家有云雾缭绕,有漫山的索玛花,却没有稻谷、也没有坝子。
大概半小时左右,车就把我们拉到了菜市场门口,付了钱,背下小瓜找个空地,我和母亲就在菜市场卖起了昨日从地里摘来的新鲜小瓜和母亲挖了很久的洋芋。没有多久,菜市场喧闹沸腾起来,人群汹涌,熙熙攘攘。城里人看我们的东西都是山里自己摘的,买的人络绎不绝,不到中午吃饭时间我们已经卖完。数了数手里的钱,我的小瓜卖了几十块,母亲的卖了一百多块,好大一笔收入!
我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走出菜市场,去东街方向的饭馆里吃饭,那是米饭可以无限吃,而菜只有一样的带帽饭。热腾腾的饭菜让人食欲大开,又有免费的油茶供应,真是人间仙境呀!酒足饭饱后我们要去购买需要的物资,家里的盐巴和辣椒都已吃完,上次的盐巴都是和邻居借的哩!所需物资母亲都一一去购买,而我这时候漫步在县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固然买不起却让我大开眼界,想着以后一定要来这里生活!
中午已过,打道回府。回家的路虽然上坡路漫长,却没有辛苦,在大人的聊天声中不知不觉又回到了家。坐在温暖的火塘边,说着这次赶集的所见所得,欢声笑语中期待着下次赶集。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今夜昆明的雨和蛙声吵的我睡意全无。看着酣睡的女儿,让我想起那些漫长的过往,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