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英雄苏东坡———好一个人间姻缘》之二
———华君艺术之远程书简
K君如晤:
你我都知道今年我的作品成果不多,期待我的朋友们都在质疑我去哪里逍遥了?
近一年时光,我的创作有许多时间贴了休止符号,唯一原因是,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去满足“贪婪”地“如饥似渴”般的读书,仿佛从来没有认真读书一样,很高兴发现有太多值得读的书。我知道我并非为读书而读书,是为了“用”,也不是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是为了需要!因为我奉行“实用主义”的理念,“拿来”急用,甚至到了恶補的程度。当然首先选读的一批是关于“苏东坡”的书。
紧紧围绕着苏东坡,我想进一步透过他本人的记述和表达,深入他的思想,探索他的行为逻辑,推测他尚未成文的“表达”……,来一次我对“他的表达”的幻像结构之后再进行“我的表现”。
我明白这几乎是一个的妄想,然而,为何不当作一次科幻的旅行呢,绘画艺术不就是画家把自己对对象的认识按照内心的梦想,来进行一番“资源整合”,再以火热的情怀使之“烘焙发酵”,然后把成熟的结果表达出来,用绘画中最技术手段去实现最艺术的表达。我自以为有了这个觉悟,我就会创作出更新颖的“苏东坡诗意画”了。
从去年初开始,几个月时间我都在重温关于苏东坡的经典著述,发现冒出了不少新锐的研究者的各类宏论。终于发现,人们对西方人心目中的“千年英雄”概念有了逐渐的认同感。我为了进一步从整体上把握苏东坡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以及他是如何表述他的人生态度的多角度“智思”;我对他的文学成就与他的生命价值的“关联密码”作了冒险的追寻探索,然后对苏东坡本人又产生了不少新的认知和理解,我希望由我来策划的一个动态的载体,让这个载体能夠充分地再现苏东坡的鲜活形象,率真性情。
少年时代的勤学苦练,勇敢精进;
成年之后忠于家国,格守天职,特立独行又敏悟善思;
他几乎是把全部生命的时间流程放在饱经磨难的岁月中碰撞交织,任其火花四射;
他那极富感染力的灵魂一直在追求大自在的生命环境,正如“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境界是何等壮观又何等优雅!
以致于他不择时空地动笔为魂,左右逢源,纵横于天地之间……却又在生活的诸多细节上那么密致,婉约,地方任中那么温暖柔情;有时候他不得不面对深度委屈,却只是像梦呓一样念叨着“人生如梦”……;
有谁没有人生困境呀?他却能善学活用“儒、释、道”中许多醒世恒言来救赎自己的灵魂,继而又原创并衍生出许多至理箴言来教化后世苍生。那一大批无与伦比的诗文书画作品足以对后世的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众说风云地议论和评述他的著作也就堆积成山了……。
虽然从业以来一直履职苏东坡故居纪念馆,一直在读他老人家的书,也不断在更新领会翻篇过去的解读,历久弥新当然是当下读书的常情。尽管如此我也会常常一不留神就被一些个“准专家”把苏东坡人为的“神化”误导。坦率地说:只有真实灵魂注入生命实体后表现出来的苏东坡才会具有真性情,也才会充分感染人们,进而培养出对东坡先生永恒的真挚情怀。
想想看,十七年前,千禧之初,法兰西的几位文学家和评论家在深刻“过滤”了人类纪年第一千年中的杰出人物时(只限定选择12位),毅然选定苏东坡作为华夏民族唯一的全球各民族的“千年英雄”的代表之一,殊非偶然!那是千年英灵的召唤和五大州七大洋中千山万水群山的回响。
1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授予四川眉山三苏祠文化遗产保护荣誉证书。我认为这个殊荣更是见证了古今一致认同的“英雄”精神(我非常荣幸可以分享这种幸福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在仪式会上的发言中,充分肯定了三苏祠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文化所做出的贡献,对苏轼及三苏、东坡文化、三苏祠给予了高度评价:
“苏轼是中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乃至根本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东坡文化是眉山的文化象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苏祠是三苏故居,是东坡文化发源地,是全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是具有中国典型风格的园林,具有强烈的文化象征意义;三苏祠能够得以保护和传承,是对中国文化的弘扬,是对世界文化的献。”(摘自《微眉山》)】
我十分荣幸地接受了鼓励,将在新一年中再次创作一批“苏东坡诗意画”,并集结编成新一本《苏东坡诗意画集》,我的读书成果即是为此明确目标,我相信一旦成熟,将会超越从前已经出过的几种单行本成为真正有创意的《苏东坡诗意画集》,若是果真坚定此心,再把既往的习作加以参照对比,给自己一些压力,也许,也许会得到更好的“推陈出新”结果。
我把旧作罗列如下,你和周围的爱好者朋友们必然会进行对比鉴赏,请别放弃提出意见的机会,一如既往我欢迎指出进步和出彩的部分。
一旦有机会,请K君在他日我们面会继续讨论我们对于艺术的梦想。
华君搁笔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