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游戏的时候,我们很少把它当做一门艺术来对待。
诗歌、小说、绘画、音乐、电影都被认为是艺术,而游戏难登大雅之堂。在艺术前面,人们冠以欣赏二字,而在游戏前面,人们通常用的是打字:这游戏我打通关了。朋友问你干嘛呢,你说我正欣赏这款有浓郁野兽派风格的斗地主,她一定觉得你很二。
但这是不对的。
通常人们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反映,或是对情绪的一种表达;我更喜欢简单地把艺术理解成一个梦境或者一个虚拟世界。所谓一花一世界,艺术就是这么一朵花。
构建一个虚拟世界,游戏完全可以胜任,因此我认为它是一门艺术。
我最近被一款叫做纪念碑谷的游戏震撼到了。出于好奇,我到网上搜索了一些这款游戏的相关资料,发现这款游戏的灵感来源非常丰富。
首先是埃舍尔,荷兰著名的版画家,你一定看过他的作品,比如Waterfall或者Relativity。这些作品对这款的游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游戏里许多场景都会让你直接联想到它们。
我们还能从这款游戏中看到极简主义这个艺术流派的影响。说到主义总会让人觉得很高大上,特小众,特有艺术家范,但这个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艺术派别相信大家还是耳熟能详的。为了尊重受众者,极简主义的艺术家们喜欢把最原始的东西呈现给受众,“你看到的就是你看到的”,我们可没说什么,你爱怎么想象就怎么想象。这种风格的作品是对繁华世界的一种反(补)叛(充),就好像酒桌喝到下半场你实在不想喝了这时有人说咱别干了都随意一下——特别自由。这种轻松明了的感觉很容易被接受,就算你不喜欢,也肯定不会太讨厌。在纪念碑谷里,极简主义成了整款游戏的设计基调。
另外一个来源是日本木版画。我不是很了解它们,无法准确判断这款游戏里哪些设计是来源于这门艺术的。恳请大家在评论里补充。
当然,这里列举这款游戏的风格来源,并不是为了证明游戏的确是具备艺术性的(这没什么好证明的),而是想提醒一下同样作为开发者的自己:游戏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是可以从其它的艺术领域借鉴许多设计思想的。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各种艺术形式之间,本就没有那么泾渭分明。所以彼此间不该见外,杂交也是进化的方式之一。
关于游戏和其它艺术形式的融合,另一个值得说的例子是Gone Home。如果说纪念碑谷从其它艺术形式里得到了灵感,那么Gone Home则是赤裸裸地侵入了其它领域。
我看东野圭吾的白夜行时,感觉被作者带入一个充满疑问的世界,处处不对劲,处处有问题,心里无数个为什么在奔腾的同时,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也达到了顶点,直到故事结束,合上书本很久后,心里才渐渐平静下来。Gone Home这款游戏就颇有点东野圭吾的味道。
主人公Kaitlin(也就是你)在一次长途旅行后回到自己家里,却发现偌大一处房子早已人去楼空,你翻箱倒柜寻找线索,逐渐了解到这一年多来家里发生的种种变故,也明白了长期以来困扰着一家人的种种秘事。至于是什么秘事这里就不多作剧透了,我想说的是,这款游戏多么像本格推理小说啊,更奇葩的是,你对谜题的了解过程并不是由小说作者一手掌控的,他只是给你设定了一个世界,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全靠你自己去探索。
说个题外话,在玩过这款游戏后,我特别希望出现一款类似的本格推理游戏,如果已有此类游戏,恳请大家在评论里推荐。
最后,再给大家推荐一款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游戏:来自Simogo工作室的Device 6;顺带着总结一下本文:大家都是搞艺术的,别跟他们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