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讲述了与虫草无异的人类从普通物种演化成如神般顶级物种的过程。全书结构:认知革命(1~4章),农业革命(5~8章),人类的融合统一(9~13章),科技革命(14~20章)和后记。
本章主要内容:
一.未来的来临;
二.虚构的秩序;
三.谁相信秩序?
四.监狱的高墙;
第六章 盖起金字塔
在阅读笔记——《人类简史》(5)中说,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革命,进入了农业社会。首先,智人拥有了田地;田地生长谷物,于是智人有了谷仓;总在田地边待着,是需要住处的吧,所以智人有了房子。阅读笔记——《人类简史》中提到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是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然而越来越多的工具成了智人迁移的累赘,把智人绑在狭小的活动范围内,无法返回到狩猎采集式的生活中去。
从此之后,智人不仅仅是依靠自然生存,而且能为了生存尝试改造自然。
一
在狩猎采集社会,智人颇有种随遇而安、逆来顺受的架势。他们本来就是靠天吃饭,比如:发洪水,他们就去捉鱼;刮大风,他们就去拾落在地上的果实。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即使一个地方没有吃的,他们活动范围那么随意,想迁徙就迁徙。他们不知道也不用考虑明天会是什么样,只需要追着食物跑。
到了农业社会就不同了,上边已经讲过:他们不能随意迁徙了。这意味着他们不能追着食物跑了,只能靠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智人的食物种类减少,就是那么些家禽家畜和五谷杂粮,如果一场瘟疫让所有的家禽家畜死亡,一场旱或涝使庄稼绝收。明天怎么办?农业社会已经开始考虑“明天”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在“今天”解决好“明天”的事,可能不仅仅是饿坏的问题,而是饿死的灾难!
于是,智人忙完昨天忙今天,忙完今天忙明天。他们以为可以通过自己的辛劳过上好日子!可是,社会出现了精英阶层,他们收走了农民大部分的劳动产物,养活了文化养活了艺术养活了宗教养活了科学养活了政治养活了军事,差点儿没养活农民自己。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二
大家都是智人,为什么农民愿意缴纳皇粮国税,用自己的血汗养活别人呢?阅读笔记——《人类简史》(2)中已经提到,智人区别于其他人种之处在于会想象。智人通过想象虚构出社会秩序来解决包括领地分配、财产归属、灾难应对等一系列难题。
虚构的秩序有很多,像基督教用上帝来规劝世人、法国大革命前用君权神授来统治天下、中国也有自己的“天子”。现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也是一部虚构的秩序,比如其主张中“人人生而平等”就是毫无道理可言,如果人人生而平等,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是傻瓜而有的则是天才?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是残疾而有的则健全?更别提出生时的家庭背景了!就像法律一样,这些虽然没有道理可言,但是只要大家都相信、都遵守即可。
这种虚构的秩序并不是无往而不利的,每当秩序受到怀疑和挑战,进而引发崩溃时,就会有战争与灾难,比如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的崩塌,法国大革命,南斯拉夫解体等。
三
既然这些秩序都是虚构的,毫无道理可言的,那么到底都是谁在维持和相信这些秩序呢?显然,军队是可以强制维持这些秩序的。如果用武力维持秩序,用什么来制约武力?另外,精英阶层从这些秩序中获益,他们是利用这些秩序还是相信这些秩序呢?
在中国,汉武大帝时候的董仲舒献天人三策,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朝太祖时期宰相赵普被称为半部论语治天下。儒家思想讲究仁义礼智信,讲究君子爱财取之以道。从人的贪欲上来讲,这些虚名都是不合本性的,如果他们只图利益的话,这不是作法自毙,自己给自己挖坑吗?精英阶层愿意遵守儒道,说明精英阶层应该是相信这种虚构的秩序的。
四
这些秩序,就像是孙悟空为唐僧划的那个圈,限制了行动的自由。唐僧为何会待在圈子里不出去?他相信圈子里安全而圈子外危险。为了让人不越雷池,也得让大家相信这个秩序。如何让大家相信?
假到真时真亦假,首先就是以假乱真;其次要从娃娃抓起。这两个可以放在一起做。
以假乱真首先要把虚构的秩序融入真实生活。比如父亲告诉儿子要孝敬父母。可是孝道是虚的,怎么让孩子明白呢?于是父亲去孝敬爷爷,儿子就会有样学样,渐渐地孝道就植入孩子的观念中了。教育很重要啊,各位父母要做好榜样,从娃娃抓起。
其次,虚构的秩序要能够塑造我们的欲望。比如深信儒家思想的精英阶层们牢记君君成成父父子子的准则,他们在生活中就会渴望得到这样的名声。所以历史上会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情形。
最后,这种虚构的秩序存在于每个人心中,便于大家的交流。比如,钱本来就是虚构的概念,而纸币更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果不能买东西的话)。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钱不仅能方便交易,而且大家都相信钱具有购买力,所以钱能大行其道。
智人在步入农业社会之后,建立起了完整的社会架构。但是这个架构并不是普世的、永恒的,一旦出现不适的情况,就会被革命。一种架构被打破,并不代表我们已经跳出樊笼,因为还有新的架构在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