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拉德·罗伦茨 2012 《狗的家世》 中信出版社
文义:今天讨论《狗的家世》。上周说了,选读的同学建一个微信讨论群,派个代表花五分钟先向大家介绍这本书。
祖瑶:看完第一印象是养狗可以读这本书,里面介绍了很多血统高贵、或有野心的狗。作者是个动物学家,养了十几只狗。印象最深的是他讲到现在街上看到的狗是退化了的,人把狗驯化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让狗的天性退化。我家有条狗,养了五六年。一次我们出门,它送到路边再跑回去,从马路对面很长的坡下来时,被车撞了。我看到它马上站起来,没流血,还往家里跑,就以为没事。晚上回家,狗已经不在了。它当时受了重伤,但还是跑了回去,可能怕我们担心。等了一个多月,都没等到它。我想起一次它和其他狗打架,被咬伤了,流浪几天才回来。狗和人呆的时间长了,对人有感情,不想让人担心。
义行:我对养狗没兴趣。作者说选择小狗时,人们倾向于选择和自己相似的。作者妻子爱干净,就选择干净、安静、高贵、矜持的狗,而作者选择不拘小节、行为狂野的狗。与人生活过一段时间后,狗性是不是也被人影响?
文义:狗有狗性,人根据自己喜好,强制让狗杂交,塑造它们的品性或外部特征。筛选消除了狗的多元复杂性。人以这种方式处理一切动物,动物要么沦为人的跟班,要么消失。读这本书,想让大家思考,是否有可能不从人的角度思考动物?把人和动物都放回生态系统,它们既遵循生态机制,又有各自取向。当代人类学研究其他动物,就是不想地球上最后只剩下人类和顺从人类的伙伴。
吴琪:我分享两点。第一,书里提到小狗认养的年龄越小,之后的亲昵程度也越高,小狗长大后,人回忆起驯养的细节会很欣喜。这是普遍认知,小动物越早养,之后的依赖感越强,很多动物第一眼看到就会跟定它。第二,第十三章说,狗明白但说不出来。松狮狗有默契的配合,有些野生猴类的关系也极其微妙,而人类语言过于精致,已丧失了这些,忽视了眼睛和感受。
小瑜:狗和人真的挺像,也会欺骗。暑假去朋友家,有一只拉布拉多为了得到早餐欺骗我。我起床时间比较晚,之前朋友会给它喂狗粮。但每次我走出房间,狗狗就会作出一副很累很疲倦没吃饱的模样,鼻子附近有泪痕,看上去很可怜。我吃早餐时,它会抵在我膝盖,眼巴巴地看着,口水吧嗒吧嗒的,没吃早餐一样。我每次都喂它。狗狗和人真的很像,也会扮可怜、欺骗,得到想要的。
文义:可狗的欺骗和人一样吗?人用语言指代抽象事物,或无中生有。人的欺骗可以非常抽象,只属于人。人类学的本体论转向,把人的整体性重新定义为self+ soul,self是精密算计的、以自我为中心,soul是人和世间万物非语言的隐秘联系。社会生活中,多数时候人只有self,睡眠过程中,self沉寂、soul慢慢苏醒。只有把人和动物放一起, 才看到soul 这种隐秘存在。这联系很难用语言描述,但养狗养猫的容易明白。难解的是动物的精神是源于遗传,还是别的什么,人的呢?这是当代人类学悬而未决的问题。作者也提到,对肉食动物,“杀戮与仇恨无关”,狼群也有“无辜的贪婪”。张振江老师给你们上过课吗?他是资深养狗人,会讲很多人和动物的微妙联系。另外,段老师是资深猫奴。
育婷:我想讲两点。第一,上学期的史前考古课,讲到狗怎么成为人类伙伴,但为什么选择狗?看过一个报道,说很多失恋的女孩会养狗。在中大北门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带了很多条狗,像对自己孩子一样。老大爷老大妈带孩子,她带狗,流露出来一样的感情。我们说单身狗,不说单身猫,为什么?第二,第十三章说狗不会说话,但懂你的意思。小学时我有一条狗,一直把它当弟弟,放学后和它聊天,每天一小时左右。它的眼睛让我觉得它听懂了,也给我回应。我问妈妈狗是不是真懂。妈妈说,老人说狗就是不会讲话的人,是我们方言里的哑巴人。五年级时它被溜走了,我很伤心,哭了一个礼拜,还找了个地方给它立了个碑。我没弟弟,一家人把它当成家里的弟弟。这不只是人和动物的感觉,它也是我们的家庭成员。
文义:猫也可以当成家庭成员,但好像没那么深刻,驯化的历史不一样,我们在狗和狗身上培养的性格与外表和猫也不一样,为什么?大家都强调人和狗情感上的关联,把它当家庭成员,以人的世界来度量狗。作者有没有这样做?在“真相”那章,作者说要以狗的世界来度量狗在。有没有养狗的同学不把狗当家庭成员?或不养狗的同学看到一条陌生狗,莫名感觉很亲密。
学生;看颜值。
文义: 对,人看颜值,决定什么样的狗可以活下来。请一位不养狗的同学。
卓然:我不养狗,但和楼下邻居家的狗有联系。那狗是我大概十岁时到他们家。小狗很亲人,喜欢扑我,第一次见它我就很害怕。后来我勇敢地让它扑了一次,和它玩儿,就再也不怕狗了。它现在九岁了,变成一只老狗,还一直记得我。不养狗也可以和狗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我不喜欢这本书,作者是一个动物行为学家,力图客观,也因此反思人类,但字里行间透露着的人类中心主义。特别讲到对狗的选择,他批判很多人只看狗的外形,他强调忠诚勇敢的狗,有狼的血统、豺的血统等。他批判他人,也把自己想法强加别人,还提到了很多狗和自己的亲密联系,透露出以他为中心的得意。
文义:好,有一个不喜欢这本书的案例,太人类中心主义。首先,大家对人类中心主义是什么态度?有没有觉得人是万物之灵,最高端的一个?
旭钊:是的
文义:为什么?
旭钊:起码从力量的角度看,人能操控的力量最强,能决定其他动物死活。
文义:很多社会都在诠释人是万物之灵。中医对人身体的描述与理解,与古代中国人对世界运转(天道)的理解相应,人与天道丝丝合拍。或者,根据我们谈过的社会理论,人创造理念、创造社会,造就强大的技术与政治经济体系,奠定自己的中心地位。人在世界中心又如何处理在自己之下的存在?一切为我所用,按照我的需求决定?喜欢颜值,狗就得往高颜值的方向发展;喜欢吃的动物就让大量繁衍,不喜欢的让它消亡。以人为世界中心,关键是如何处理与万物的关系。作者提到的训狗方式是不是太人类中心,或惩罚时从动物的角度考虑,因为对某些狗呵斥的力量都强过鞭笞?你对动物的爱心界限在哪?这是当代人类学要处理的问题。走出社会视野才能看见人,带着人类中心主义,永远只看见自己。
星语:我觉得人类中心主义是自然而然的。我一出生就是人,看到的都是人,没接触严格思维训练的话,自然就把人当成世界中心。我家隔壁有只狗,长得不是很好看,但我很喜欢它。它主人做生意,早出晚归。它很有个性,不是只会等在家,会出去玩,自己回来。没钥匙怎么办?它不知从什么途径发现我们是邻居,知道我妈朝九晚五上班。我们楼有两道门禁,它让保安开了第一道,然后等在第二道那。我妈一进去,它就跟着,等我妈摁电梯。有时,我妈会有点坏心眼摁多几层楼,看它会不会出去。结果它很老实,一直跟着,直到我们那层楼。然后,它蹲在自家门口大叫,大概半分钟,没人应,就一直等。很多时候我妈说“感觉被利用了,我就是给它开个门、摁个电梯。”人类没想象的那么中心。你养着这只狗,说不定这只狗觉得是它养了你。
文义:动物可以养我们哦,看看我们系老张,到底是他养狗还是狗养它(笑)。老张最近为了适应他家狗的新生活方式,基本不来系里了。以前他在系Q群无比活跃,现在不说话了,是谁在养谁啊?... 我想强调,人是万物之一,遵循进化规则。进化有两种:创造性进化是进入更高一层,保留下一层级的优点,也有下一层级没有的属性。适应性进化则是在一个已有方向上精致强大。我们说人是进化最高点,是指创造性进化还是适应性进化?比如人眼的凝视功能,让动物感觉被侵犯,看起来是创造性进化,但我们没有保留之前的特性,丧失了与动物、自然的非语言关联。今天,哲学、社会学、人类学都说人活得越来越没有人味。什么意思?有各种诠释,但从人类学角度看,我们越来越依赖技术和理性创造出来的世界,失去了感官的完整与敏锐。辨认方向时,感官已不起多少作用,导航更重要;看东西时,视觉的捕捉能力不再重要,屏幕取代了眼睛。我们过度依赖理念和抽象,生活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失去了和自然的关联,又找不到丢掉的是什么,越来越没有人味、越来越社会化了。我们真的是在进化吗?
如果喜欢这个作者,推荐读他的《人的退化》。封面就说“人要进化很难,要退化太容易,一步就可以。”作者从动物行为学的角度讨论现代人为了活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付出了太大代价。人的社会和生物两面失去了协调,社会的一面过于强大。在过去两三百年间,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技术力量可以毁灭地球,但我们的基因本质没变。人的社会性与生物性失衡错位,导致今天有越来越多奇怪的病。人是万物之灵,也太把自己当万物之灵。动物行为学家是人类中心的,人类学家也是人类中心的,一直这样下去,人类会不会出问题?以后我们讲到医学人类学和STS,那里人类前景也很悲观。
再林:人在动物界就是王。数万年前,人类老祖宗非常悲催,但现在我们走上了最高点,掌握了对其他动物的生杀大权。反思这个过程,我们问自己是否过度人类中心主义?首先,我认为人类中心要保持,人要在最高点,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其他动物。把自己弱化,还是不是人?其次,我们担心未来机器人会不会取代人。目前,人类是地球的统治者,但以后统治者可能是机器人。
天昱:这本书我没选,大概看了一下,觉得大家都把狗当宠物,很快跟着作者思考养什么狗,狗和人什么关系,狗如何体现人的性格等。但我读这本书没想这么多。为什么狗一定是人的陪伴?它也是人的食物啊。我其实有一点害怕狗,但看到别人和狗玩得开心,我也能体会那种快乐。吃狗肉我倒是很开心。为什么所有人都一下子进入宠物思维?
文义:好吧,大家都想想,你读一本书时无形中带了什么立场?这决定了你能读出什么。对天昱来说,狗是食物,对爱狗养狗的人来说,狗是宠物。你的立场是狗是食物或宠物和这本书无关,但立场决定了你从中读出什么,这是批判性阅读的开始。读书时看到自己,知道为什么你从书里读出这些,别人读出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