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跟一个朋友聊天,他说最近感到困惑和纠结,主要在于他的职业稳步前进,而太太在企业里面做着普通职工,不是很上进,他担心将来距离差距慢慢变大,两个人的相处会越来越多问题。
他帮太太想了一个计划,让她到他姐任教的学校里读博,不用担心毕业也不愁就业。可以争取留校工作,他觉得最好是能到有名的初中或者高中,将来也方便孩子的教育。
我问他,那你太太的想法是什么?
他说她自己没什么想法,不过也没什么动力去做这事情。
他觉得夫妻双方要共同进步才能维系好家庭的稳定,所以希望太太上进,能按自己帮她规划好的路线前行。
看得出来,他的眼神有着焦虑和不解,太太没有跟他想法去走。
他说家里的重大决策都是他在规划和安排,比如在哪买房,什么时候买房,生孩子,职业规划,太太没什么想法。
我问他,那你有没有问过你太太对这事情的看法?
没有,但是她没什么想法,而且这个对家人对孩子都好。作为女生也是比较好的选择。
对于他的回答,我总是有种奇怪的感觉。我想,每个人应该都有自己的想法,他的妻子也有,可是他也许不知道。
2
婚姻生活中,这样的困惑或者纠结应该很多。很多文章也告诉我们夫妻双方都要共同努力提升自己,不能一方不断提升,一方停滞不前,将来会容易分开。尤其是如果女性进步,男性停滞,婚姻关系容易破碎。我曾经也是这样理解。
然而,经过了婚姻的历练和纠结,我现在对共同进步有了不一样了认识。
我们如何理解共同进步?
共同进步不一定是大家的社会地位,职业提升都在统一频道。跟社会接轨,提升自我认知的意识和能力才是核心。
有些人可能通过职业发展,事业进步伴随个人提升,有些人可能不追求事业的成功,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感悟成长,或者在副业中收获成长。
婚姻中共同进步非常有必要,但我觉得更有必要的是双方的三观一致更重要。
前段时间看到的一篇文章里写的很有道理。所谓的三观一直并不是想法相同,喜好一样。而是不对对方的不一样去做评价,判断和嘲讽。
然而在亲密关系的相处中,我们常常习惯给建议,而不是探讨观点,或者表达感受。
所以我们才会用自己的认知标准去衡量别人,去判断对错。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在为家庭着想,或者打着为对方好的名义在做安排。
往往忽略了问对方,你心如何想,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体系,这种认知来源于个人经历,也源于个人对世界的看法。所以才形成人的独立精神和生命。
如果我们想要共同进步,需要放下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聆听对方的想法和感受。有了心的交流,爱的羁绊,共同成长不再是难事。
3
很多朋友都感慨和佩服我们家先生跳出公务员体制的勇气和决心。也有朋友问我,你是怎么说服他转行律师的呢?你们之间会不会有很多压力和矛盾?
我笑了笑,真的还不是大家想的那样。
他曾经喜欢安稳的生活。和大多数普通公务员一样,每日朝九晚五工作,没什么压力,业余时间也懒于学习和提升。
而我在企业工作,经过努力渐渐走上管理岗位,在强大的压力和动力促进下,我感觉自己进步很快,而他停滞不前。
那时候我们经常争吵,抱怨对方不能理解自己,我常觉得他的想法和观点很low,跟不上节奏,统一不了意见和看法。我还担心长此以往会影响婚姻质量。
我希望他能重新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没有选择说辞与唠叨,而是跟他分享了观点和疑问,如果二十年后自己还是这个样子,而且这期间重复做相似的工作,你是否愿意?
他没有回答。
几个月后,他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
后来,他说他想跳出体制,虽然会有很大风险和压力,也会有无限可能。家里人都不理解和支持,我说我支持你。
再后来,就是现在。他感受到压力很大,但是每日都充实生活,积极的去学习和提升自己。我们探讨工作,探索生活。
有人说我对他的帮助和影响很大,他也曾说感谢我。我认为自己只是根导火索,他自己才是真正要感谢的人。我们没有办法叫醒一个想要装睡的人,但沉睡却想醒的人终究会醒来。
4
想起今日吃早餐的场景,老妈帮忙煮好白粥做早餐,我想配着广州酒家的饼干吃。家里来的另一亲戚非得给我多做了一些煎蛋,她说鸡蛋营养,早餐不能吃饼干。
我感到很不舒服,拒绝吃蛋。其实拒绝的不是吃蛋本身,而是拒绝被安排的不痛快。
有时候我们或经意不经意的以自己的好意,安排别人或者建议别人。却不知也许别人需要的仅仅是自由和理解,并不是我们自以为是的爱。
不以爱的名义控制对方,不要以替对方考虑和着想的逻辑处理亲密关系。多听听感受和想法,不评判不嘲讽,也许会更有益于伴侣双方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