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人,世称“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仕途不顺,历经四次考试,才中进士,他性情耿直,弹劾权贵,犯颜直谏,因此屡屡被贬地方,造福百姓。
01、出身贫寒,幼年孤苦
韩愈生于公元768年,出生不久母亲去世,三岁时,其父韩仲卿又去世。
幼年的韩愈便开始随长兄韩会生活,视兄嫂如父母,并在韩会的辅导下读书学习。
他不仅天资聪明,博闻强记,每天能记诵几千字的诗赋文章。
他读书能抓住学习的要领,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了提高读书效率的经验。
777年,十二岁时,韩会死于任上,韩愈同嫂嫂郑氏一起,把韩会的灵柩运回家乡安葬,从此和嫂嫂,侄儿艰难度日。
02、发奋读书,仕途不顺
这时韩愈十四、五岁,在逆境中,他发愤读书,日记千百言,学业大进。
韩愈十九岁独自来到长安,开始结交一些文章大家,他投出去的几篇文章基本都是论文法的,而崇尚文字的人,权位都比较低下。
所以韩愈的交友,对他三年后参加科举,并没有丝毫帮助,他六年考了三次都名落孙山。
792年,韩愈再度入京考试,这一次考试的主考官是兵部侍郎陆贽,他是中唐时期有名的骈文家。
韩愈为了考试违心的习学骈文,在所写文章投考官之好,终于一举得中。
793年,韩愈返回河阳老家与卢氏女完婚,并取得吏部博学宏词考试的资格,随即赴长安应试。
随后的考试依然如第一次一样失败,韩愈生活的窘困也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马厌谷》、《苦寒歌》都是他在此时的作品。
长安十年,未得一官,韩愈在愤懑忧伤的心情中回到河阳,与卢氏相守。
十年求仕却无所得,不由感慨写下《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一出便传遍长安,这不仅是韩愈的心声,也是千百年来,多数怀才不遇之人的心声。
这段时间里,韩愈曾尝试与官员交游,写过《与凤翔邢尚书书》、《应科目时与人疏》等文字。
03、任推官,提倡古文运动
公元796年年七月,韩愈终于受到汴州刺史、宣武节度使董晋赏识,出任汴州观察推官,又授予他秘书省校书郎。
这时韩愈广交文学界知名人士,开始倡导古文运动,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主张,旗帜鲜明地反对骈体文。
04、任四门学博士,声名远扬
801年,韩愈再入京选官,得到祠部员外郎陆傪的引荐,授四门博士。
在四门博士这个微不足道的岗位上,积极推荐文学青年。大名鼎鼎的诗人张藉、李贺、贾岛等都受到他的提携。
他敢为人师,广授门徒,韩愈在京师已经有些名声,除学校学生以外,慕名而来,求学问道者也往往有之。
他有问必答,凡登门称弟子者,他一概不回避师徒名分,这又大悖于当时士子耻于求师的风气,因此招致许多非议。
韩愈对此不以为然,挥笔写下气势充沛、鞭辟入里的千古名作《师说》,无惧流俗讥笑,大胆公开自己的观点: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师说》不仅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更是加官进爵,升任为监察御史。
仕途终于有了起色,韩愈心情舒畅,他认为离心中的理想越来越近了。一篇描写早春的诗作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05,弹劾权贵李实,被贬
监察御史的职责是监察百官,巡视郡县。韩愈上任不久,就检举了位高权重的京兆尹李实,震惊朝廷。
十年关中大旱,庄稼绝收,饥民遍地。而京兆尹李实却为了个人政绩,对内封锁消息,对上谎报灾情,称“今岁虽旱,而禾苗甚美。
对于饥荒中的百姓仍是全额征税,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
韩愈很愤怒,刷刷刷写下《论天寒人饥状》,直言饥荒的严重程度,弹劾李实,揭露真相,并请求为灾民减去赋税。
803年,韩愈因上奏《论天旱人饥状》,得罪了当权派人物李实,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
06、被贬阳山县,兴办教育
首次尝到官场险恶的韩愈历经颠簸两个月才到任阳山。
阳山处岭南穷荒之地,这里穷山恶水,民未开化语言不通,让他感到非常失落。
但他没有泄气他在地上用树枝作画与人交流,将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生产方式和文化习俗传给当地人。
他建文教育、传道授业、移风易俗,教百姓学习“仁、仪、礼、智、信”,使之明礼仪识教化。
韩愈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当地老百姓不仅能够安居乐业,也懂得文明礼仪,民风淳朴。
在他离去时,当地百姓依依不舍惜别,有的老百姓还以韩愈的姓,给自己的孩子取名。
07、任都官员外郎,打击太监,被贬
806年六月,唐宪宗继位,宪宗早闻得韩愈的文章品行及刚正直言,一道圣旨将他召回京城,任为国子博士。
这期间他倡导的古文运动,在社会上已颇具影响,在他周围已形成一股古文运动的中坚力量。
韩愈迁升为都官员外郎负责管理洛阳的寺,观。在佛教、道教盛行的唐代,这些寺、观都拥有大量的土地、资产,每年经济收入很多。
皇宫里的些太监们见财起意,仗着皇帝的庇护,往往以“功德使”的名义,到寺、观把持权柄,把寺、观搞得极端混乱。
朝廷主管官员,对此京手无策,不敢触犯他们。而韩愈却毫不畏惧,他根据唐代的法律,将太监召回,依法处理违法的人。
他还规定门禁制度,禁止在庙宇里喧哗,引起太监们强烈不满,由于太监们的打击陷害,韩愈被迫改做洛阳令了。
08、任洛阳令,执法如山,整顿风俗
洛阳是当时的陪都,不少地方的节度使,在洛阳都设有留守处。
有野心的节度使还在洛阳建造私宅,派遣心腹做留守官吏,在那里窝藏逃兵罪犯,为非作歹,朝廷的官员也不敢过问。
韩愈到任后,先按照法律,下达禁令,加强防范措施,他执法如山,对违法者,不问是官是民,一律处治。
韩愈还经常要求各节度使留守洛阳的官员严守职责,任何人不得犯禁,那些留守官就收敛得多了。
09、任河南令,仕途顺畅
河南是东都洛阳的两个京县之一,位于洛水之南。这里是唐代南北漕运和水运的要津。
韩愈在这里和士人朋友有不少宴饮与唱和,写过《送湖南李正字序》、《送石处士序》、《送郑十校理序》等知名文章,生活想是“文明”而愉快的。
他甚至在这里主持过河南府的府试,“亲自依府试题目《精卫衔石填海》作了一首诗,并设宴招待了全体将赴京考试的秀才们”。
813年,46岁的韩愈认为自己才气高,却屡遭贬官,便作《进学解》来自喻。
宰相很同情韩愈,便命他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负责修撰《顺宗实录》。
公元814年,韩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诰。对当时宪宗皇帝征讨淮西吴元济叛军持积极态度。
坚决支持以武元衡为首的主战派。于次年五月,上疏《论淮西事宜状》。
815年,晋升中书舍人,获赐绯鱼袋,后改任太子右庶子。
08、任行军司马,立下战功被提升
817年八月,宰相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韩愈为行军司马,赐紫服金鱼袋,出征淮西节度使吴元济。
韩愈作为全军参谋,韩愈不辱使命,征战中既有谋略,又勇猛果敢,实地考察之后,建议裴度派千人部队抄小路突袭蔡州城。
李愬作为身经百战的将领,深知时机的重要性,所以趁着大雪之夜,一鼓作气势如破竹,拿下了蔡州。
当吴元济从被窝中爬出来,已成定局,很快就取得了淮西之役的胜利。回朝后,韩愈因功被提拔为刑部侍郎。
宪宗又命他撰写《平淮西碑》。韩愈回到住所,兴奋不已,用了七十多天,一千八百字的碑文如同行云流水,一挥而就。
韩愈运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将碑文写的词釆斐然、大气磅礴、浑然天成。
09、上书谏皇帝禁佛,被贬潮州
公元819年正月,宪宗遣使到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大搞佛事活动,一时间长安城内所有人都放弃工作,行佛事。
韩愈认识到这种活动的危害性,不顾个人安危,上《论佛骨表》,由于内容有大不敬的言语,
宪宗大怒,要对韩愈处以极刑,由于好友裴度、崔群等大臣的求情,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被贬到潮州做刺史时,潮州的一条江中有很多吃人的鳄鱼,成为当地一害。
韩愈下令准备祭品,亲自去江边设坛祭鳄。他摆好祭品后,对着江水大声喊道:
“鳄鱼!鳄鱼!韩某来这里做官,为的是能造福一方百姓。你们却在这里兴风作浪,现在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
从此,潮州再也没有发生过鳄鱼吃人的事情了。人们把韩愈祭鳄鱼的地方称为“韩埔”,渡口称为“韩渡”。
韩愈还兴水利、办教育,培育人才,安定百姓。韩愈启用当地有识之人来主持州学,使得潮州的文教事业蓬勃发展。
韩愈在潮州虽仅几个月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有益的事,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
10、冒险宣慰乱军,勇夺三军帅
公元822年二月初二,韩愈上任兵部侍郎不久,镇州发生了叛乱。
朝廷新任命的镇州节度使田弘正,因为讲究奢侈排场,不知体恤部下,引起镇州将士的极度不满。
而镇州兵马使王庭凑有心作乱,遂乘机激怒将士,把田弘正和他的幕僚,连同他们的家属一起杀了,并要求朝廷正式任命王庭凑做节度使。
唐穆宗不能容忍,派遣十五大军前去讨伐。而王庭凑以一万多人的军队,采用声东击西的办法,打败了朝廷军队,还围困了重镇深州。
朝廷无力再战,暂时同意任命王庭凑为镇州节度使,派韩愈前往镇州劝说王庭凑解除深州之围,放出城中守将牛元翼。
在镇州,王庭凑已经严阵以待了,他带领全副武装的甲兵,刀出鞘,箭上弦,欢迎”韩愈这位钦差大臣。
面对乱兵,韩愈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故而毫无惧色,昂然走进营帐,大声宣读圣旨。
庭下的甲兵按照事先的布置,一起拥上堂来,气势汹汹,上前围住了韩愈。
韩愈镇定自若,义正词严地说:“令公((指田弘正)忠义,封为节度使,又封中书令,子孙还在幼年,已经授了官,其荣其宠,为什么还要和朝廷作对?”
王庭凑一看苗头不对,命令甲兵退出,并对韩愈说道:“侍郎此次来镇州,对庭凑有何指教?”
韩愈回答:“军中像牛元翼这样的将领不少,朝廷不是特别爱惜他,但是为了顾全大局,还不能随便抛弃他,你又何必死死盯住他不放呢?”
王庭凑马上见风使舵,说:“放!放!我马上放他走。”韩愈说:“果真如此,那便是好!”
于是,王庭凑摆好酒宴,款待韩愈,并答应解除深州之围。
牛元翼艰难突围,王庭凑听从了韩愈的劝告,不加以追击。一场叛乱的干戈,暂时化为了停战的玉帛。
镇州宣慰之行,韩愈在充满敌意的骄兵悍卒面前,机智应对,以理服人,最后为朝廷平息了一场叛乱。
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为玉帛,平息镇州之乱。韩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京兆之地在韩愈整治下,社会安定,“盗贼止,米价不敢上。”十月又调任兵部侍郎,后又改任吏部侍郎。
公元824年五月,韩愈染疾,日渐恶化,十二月初二日病逝于长安靖安里家中,享年57岁。
穆宗为之辍朝,追赠韩愈为礼部尚书,谥曰文,因此后世称韩愈为韩文公。
公元825年三月二十九日,韩愈归葬于河南河阳县今韩庄村北岭。
11、文学成就卓著
在文学方面,韩愈大力提倡恢复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即古文)。他和柳宗元共同领导并为亲躬实践的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的运动。
主要是在文风、文体、文学语言上的革新运动。韩愈的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文,但其诗亦有特色,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
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
12、教育成就也斐然
韩愈深刻认识到教育问题对于封建统治的重要性,因而他对教育问题十分关注,并投入了大量心血。
韩愈一生四次为学官,三进国子监做博士,担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世和提携人才的文章。
提出了一整套教育理论,倡导能者为师的科学性、灵活多样性以及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韩愈一生刚正不阿,因此仕途坎坷不平,但他一心为国为民,敢于仗义执言,勇于兴利除弊,
他倡导古文运动,重视教育,乐于举贤掖后,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