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和懦弱容易带来伤害,容易给别人带来伤害!
主人公阿米尔的自私和懦弱,给他的仆人哈桑带来了深深的伤害。可阿米尔又是一个自私得不那么彻底的人,伤害别人会让他内疚,他无法将这份内疚忘掉,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内疚逐渐扎根在他心里,变得越来越沉重。
若干年后,为了消除心中的内疚,弥补对哈桑的亏欠,他不得不重新返回阿富汗,来一场救赎之旅。
阿米尔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他的生长环境,造就了他这种性格。他出生时,母亲难产而死,所以从出生起,深爱妻子的父亲对阿米尔的感情非常的复杂。
父亲勇敢,善良,喜欢帮助别人,他希望阿米尔能跟自己一样勇敢。可阿米尔偏偏是一个怯弱的人,碰到压迫时不敢挺身而出,他不像其它孩子一样喜欢踢足球,喜欢体育运动,他喜欢写作,喜欢看书,紧张时会呕吐,这让好面子的父亲感到难堪和失望。
阿米尔讨厌让父亲失望,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父亲的认可。父亲的认可与赞赏对阿米尔来说,绝对是他成长过程中头等重要的大事,他不允许任何人来分走父亲的赞赏。所以当父亲表现出对哈桑的欣赏的时候,阿米尔就变得嫉妒起来。
哈桑是阿米尔的仆人,也是他从小的玩伴,更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只是这个秘密除了父亲身边的好友拉辛汗之外,其他人都不知道。
哈桑身上流淌着父亲正直,勇敢的血液,他对阿米尔极其忠诚,为阿米尔可以千千万万次挺身而出,而阿米尔却做不到为哈桑挺身而出,哪怕只是一次。
所以每一次哈桑为阿米尔挺身而出时,就会让阿米尔亏欠哈桑一分;而父亲每一次赞赏哈桑一句,就会让阿米尔嫉妒哈桑一份。阿米尔对哈桑的感情也变得复杂起来,信任,内疚,嫉妒夹杂在一起。
阿米尔决定用斗风筝的方法来赢得父亲的认可。要赢得斗风筝的比赛,自己的风筝必须坚持到最后,还要追过去,捡到被击落下来的风筝,作为战利品。在哈桑的帮助下,阿米尔赢得了比赛,哈桑也成功为阿米尔捡回来落败者的风筝。
只是在去追抢风筝的过程中,哈桑受到了凌辱。哈桑受到凌辱的时候,阿米尔躲在暗处看着,他想说服自己为哈桑出头,可他不敢,或着他从心底根本就不想去。
哈桑也知道自己受欺负的时候,阿米尔就在角落里面看着,不过他并不怪阿米尔。捡回风筝之后,哈桑对阿米尔一如既往的好,这让阿米尔更加内疚了。
当一个对你忠诚的人,遭受你的戏弄,嫉妒,欺骗,背叛的后,仍然对你忠诚,仍然无条件对你好时,这样的好,会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我伤害了你,我宁愿你恨我,骂我,不理我,这样我会好受点,可你仍然敬重我,包容我,还是为我挺身而出,就会让我内疚不已。
阿米尔的内疚累计起来变成了一种羞愧,一种愤怒。他不愿再看见哈桑,于是心生一计,诬陷哈桑偷了钱,把哈桑赶出了家门。
而后阿富汗政权更替,动乱频发。阿米尔跟父亲逃出阿富汗,到了美国。对阿米尔来说,这似乎是好事,因为他终于远离了哈桑,那个让他一想起就感到愧疚的人。
在美国这段时间,阿米尔完成了人生里面的一系列成长:得到了父亲的认可,与索拉雅结婚,经历父亲离世的悲伤。阿米尔在美国的生活慢慢变好起来,他在写作圈也逐渐崭露头角,写了几本书,前途一片光明。
只是这时候的阿米尔收到了拉辛汗的一封信,让阿米尔回一趟阿富汗。拉辛汗告诉了阿米尔一个难以接受的真相:哈桑的真实身份——他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弟弟。
阿米尔对哈桑的感情更复杂了,以前只是内疚,现在内疚中又夹杂着亲情,以前只是觉得自己亏欠了哈桑,现在发觉自己的父亲其实也亏欠着哈桑。
再回阿富汗时,哈桑已经死了。为了守住阿米尔的房子,哈桑死在塔利班武装力量的手里。可哈桑留下了一个儿子索拉博。
拉辛汗想让阿米尔去阿富汗,把哈桑的儿子带回美国,并好好照顾他。只有这样,阿米尔真正弥补对哈桑的亏欠,让自己内心感到安宁。拉辛汗显然是最了解阿米尔的人,他知道阿米尔虽然懦弱,但心底却非常善良。
善良的人是无法接受自己伤害别人的事实,他们必须通过一种方式来弥补和消除自己对别人的伤害,才能达到心灵上的平静,我们把这种方式称为救赎。
阿米尔又一次踏上阿富汗,完成他的救赎之旅。只不过救赎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他碰到了他的宿敌阿塞夫,阿塞夫就是当年凌辱哈桑的那个人,而阿塞夫现在竟是塔利班的一个小头目。
命运真是好轮回,少年的阿米尔见到阿塞夫时,吓得瑟瑟发抖,不敢动,不过那时有哈桑为他挺身而出,现在的阿米尔又一次面对阿塞夫,可这一次他没有退路了,也没人为他挺身而出,他需要独自面对恐惧,对他来说,战胜了恐惧就是战胜了当年那个懦弱的自己。
阿米尔差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将索拉博救出来,他也明白了这就是救赎的代价。
索拉博对于阿米尔这个有血缘关系的大伯,并没有太多的感情,他只是很想念他的父亲哈桑。阿米尔将索拉博带回了美国。经历过身体上和心灵上受伤的索拉博,对一切都已死心,他如行尸走肉一般的活着,麻木,冷漠,对身边一切没有任何兴趣。
阿米尔所要做的,就是把他对哈桑的亏欠,转化成对索拉博的关爱,唤起索拉博对生活的兴趣和人生的希望。最后阿米尔发现索拉博对斗风筝感兴趣,风筝让索拉博脸上出现了久违的微笑。阿米尔看到了希望,这一次,他要为索拉博追一次风筝,只要索拉博愿意笑,他就会一直追下去。
全书有两条线:阿米尔与父亲的关系;阿米尔与哈桑的关系。故事围绕着这两条线展开,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将这个故事娓娓道来,语言精炼,情节丝丝入扣。
作者显然是个讲故事的天才,他总能将读者拉去他的故事里面去,陪着阿米尔一起经历内疚,悔恨,煎熬,恐惧,兴奋,快乐等各种情绪;让你一旦进入这个故事就不想出来了,只想一口气读完,才觉得畅快淋漓。
一个人怎样面对自己带给别人的伤害,是最突显性格的地方,无情的人能转身就忘掉自己给别人带来的伤害,可阿米尔显然是一个善良的人。
这本书说的是一个救赎的故事,其实也是阿米尔成长的历程。从最开始的懦弱,自私,逃避,到后来的正视自己的懦弱与恐惧,成为一个勇敢,正直,善良的人。
风筝贯穿着文章的首尾,对哈桑的伤害与风筝有关,对索拉博的关爱也与风筝有关。风筝可能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它可以是亲情、友情,也可以是勇敢、善良的品质。对阿米尔来说,风筝更像是他性格中的一部分,追上了风筝,他的性格才完整,他才完成了救赎。
所谓的救赎,其实就是直面懦弱,并克服懦弱的过程。
“宽恕并非伴随着神灵显身的玄妙而来,而是痛苦在经过一番收拾之后,终于打点完毕,在深夜悄然退去,然后就催生了宽恕。”
——《追风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