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5日正值周末,我有幸聆听了北京专家团队来我校做的有关“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报告和指导,讲座上,授讲人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列举了国内外先进教育方式及生活中许多事例,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我边听边做笔记,受益匪浅。听了专家的讲解和介绍,我对“核心素养”这一名词又有了新的认识。
研制和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中国教育改革迫切需要的表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不足,学生的素质不能适应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变革的要求。所以,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势在必行!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重要、不可缺的素养。就一门学科而言,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但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任何一门学科的目标定位和教学活动都要从素养的高度来进行。
通过这次培训,我找到了应对当前教育困境的出路,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像
钟启泉教授所讲,要“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行”,要为素养而教,而
不是为学科而教。我们教师在自己学科的授课过程中,一定要以培养学生本学科的核心素养
为指导思想。如龚海平教授所讲,“核心素养是一种养成教育,是一种文化,它体现在日常
教学的点滴渗透当中”。
“核心素养是一种养成教育,是一种文化,它体现在日常教学的点滴渗透当中”。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小学教师应回归到育人,一切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回归到主体,致力于教与学的和谐研究,让学生由苦学到兴趣与思维的回归;回归到科学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也让教师能够由体力到智力的回归。为思维而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精神;为品格而教,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创 新而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在课堂上要转变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我们的角色。“素养为重”下的课程与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回归职业素养,人性和道德将成为课堂自觉。人性关怀和道德示范将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一支粉笔一张嘴,两袖清风两卷书,三尺讲台三十年,四季耕耘四海春。作为老师是幸福的。育人的幸福,读书的幸福,创作的幸福!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一个好老师!听了精彩讲座,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非一时一日之功,需要我们每位教师的配合与坚持。只有我们共同努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才不会遥不可及。只有我们从全面育人的角度来教育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