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终于入冬成功,尤其是上周的寒风和细雨,最低温度去到10度之多时,火锅店的生意特别的火爆。在寒冷的天气里,一碗热食可以让你温暖全身,感觉全又身恢复了能量可以继续前行,嫌火锅麻烦的话,你大可以选择一碗汤粉,一碗混沌也吃的欢欢喜喜,这一刻让我们都是一个吃货,且先忘了关于减肥的事,只管吃饱了抵抗严寒再说。
作为一个吃货,还得偶尔跟国外友人分享中国美食文化的吃货,对美食类书籍的关注似乎是情有可原的,于是某天,在茶厅随手取下这本《舌尖上的中国--文化名家说名吃》,书中收集了数十位中国现当代文化名家的谈吃散文,既有传统大菜,也有特色小吃,而且食物来源及场景叙述都很有画面感,令人恨不得想要去到你家巷尾的小店,拉起衣袖,找个位子坐下,招呼店小二也来一份,吃的畅快淋漓。
书中收录最多的文章当属梁实秋先生的,如果你看过梁先生的《雅合谈吃》,大概知道他在谈吃方面的文章很多,或许是因为长期旅居国外的缘故,梁实秋写吃的文化,似乎更多的是寄托着浓浓的乡愁,描述的更多的是记忆里的美食,故乡,回不去了,童年,也回不去了,而早时的里弄巷子也早已不再是原来的样子,可是记忆里的味道,却依然令人回味无穷,埋藏在内心深处,只能通过文字来表达这份思念。在梁实秋谈吃的作品中,《雅合谈吃》里面收录了梁实秋谈吃的全部散文93篇,不是教你烹饪的食谱,也不是分析营养成分的养生书,只是一位文学家对故乡美食的追忆。
不管是野味果蔬,家常食物,还是小吃,梁先生总能就一个名字就展开了叙述,或与北平相关的往事,或古今比较引经据典,又或者只是说说吃过的做法和食肆。比如在《煎馄饨》一文中,他首先就从馄饨的名字开始说,这名字奇怪,宋程大昌《演繁露》:“世言馄饨,是虏中浑沌氏为之。”说其北平的山东管子差不多都卖馄饨,大声吆喝“馄饨-开锅”别有风味,而他最欣赏的,却是煎馄饨。“每个馄饨都都包的非常俏式,薄薄的皮子挺拔舒翘,像是天主教修女的白布帽子,入油锅慢火生炸,炸黄之后再上小型蒸笼猛蒸片刻,立即上桌,馄饨皮软而微韧,有异趣。”读到此段时,不禁让人回忆起越南流行的一道美食-白玫瑰,也是类似的做法,当时觉得新奇,却未能做如此生动形象的描述。
读丰子恺的《吃瓜子》则被里面的幽默风趣逗乐,我们都知道他的漫画,却不知道他的文字风格也如此的生动幽默。冰心说茶事更如谈心,汪曾祺老先生的谈吃,蔡澜的花生颂,舒乙的春饼,每一篇文章都在感受食物的同时感受着文人作家们的情怀。
本书共收录了十几位名家关于吃食的散文作品,叙述和描写风格不一,角度也各有千秋,然而,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大家都对于美食的追求是不会变的。
让我们都做一个幸福的吃货,不仅会吃,还会做,不仅会看,也会写和记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