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与天地万物之自然变化相符合,就“不违”“不过”。“旁行”有曲线救国的意思,在教学过程中,规则一定是需要的,学习是责任也要坚持,但如何让孩子能首先从心底发出对这门功课的兴趣,进而发展为热爱,需要老师有坚定的目标之外,不遗余力地放各种大招,如果老师肯这样做,在孩子心里对学科知识的热爱会更加事半功倍。最近在“北欧神话”版块和孩子们回顾环节多有用戏剧的方式,在这个过程总发现了很多孩子非常多的特点。有个平常默默无闻的女生,接受能力相对慢一些,但是在分组工作中,她选择了背景画组。她画得不亦乐乎,脸上的粉笔还没擦净,就去演出组主动客串巨人的一条狗,恰到好处地给自己“加戏”,结束之后还帮着手忙脚乱的道具组布置打点行头,其实做了三个组的活儿,但一点不张扬不邀功。事后回顾时暗自纳罕:这是多么强烈的表达自我的驱动力,但又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乐天知名,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很简单,都符合几项基本规律,那就是我们的出生、寿命长短,但是在这些必然和已知之外,每个人的命运更主要是靠自己谱写的。因此没有什么可忧愁的。这点在人智学中也能找到对应(以后可以做一系列的“找相同”),每个人有与生俱来的本领和特长,也有依靠自己这一世的努力来改写命运的空间。生而为人,就是在这一部分空间里“折腾”。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中医讲脾主土,处中。脾胃的强健可以协调各脏器的功能顺畅。难怪动不动中医就要健脾。安土,明白自己的需求其实没有那么多,安于简单的背后是看透虚无。对于这一点,每一年淘宝双十一销售额节节攀升的时候谈“安”,也许无异于“蚍蜉撼树”,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声音传出:小扎和周润发夫妻的“裸捐”,开普通的车或坐地铁;北欧的人们很少追求名牌,穿着舒适是第一位;相比中国有很多缺席父亲,北欧人有更多奶爸......这些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不同阶段的人们意识觉醒的程度也不同,追求物质丰裕是没有尽头的,以外在物质为追求,是永远离“道”背道而驰的。
另一方面,安于自己的所处、安于事物发展的客观阶段,也是一直以来所说的“归零”。这里的“安”并不是“小富即安”的安,而是在接受的前提下,积极促成事物的发展。好比我们看待一个孩子,我们知道他现在的“问题”,源于哪些方面,就对他的呈现有了理解,能够接受这种行为,但是这远不够,还要想想看怎样帮助他改善这些状况。如果没有后面的行为,仅仅是接受,还谈不上真正的“安”。这里的安更区别于无用的焦躁之心,比如一看到问题就心急,想着下点猛药来药到病除,一剂药不行再下另一剂,这样就谈不上“敦乎仁”。太过急于想去改现状子,违反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背后也许还有想有控制的欲望,也谈不上“敦乎仁”。因此,安不是一味“接纳”,而“仁”也不是单纯的仁慈,而是在了然事物发展规律基础上,带着宽厚的心去积极面对世事。
综合以上,无论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对待别人的方式,都在于把自己的欲求、自己的位置厘清摆正之后从容应对。“不违”“不过” “不忧” “能爱”。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五方而易无体。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易经蕴含万事万物的变化,通过各种各样的变化成为各自应有的样子。神没有固定的方位,易也没有固定的形式,指道的万变不离其宗。阴阳就是本来的规律。掌握运行的规律,能有“善”,行为形成的习惯,进而成为一个人的德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每天都在用却并不知道背后的真谛,只是“瞎猫碰死耗子”,毕竟君子之道践行的人还是少数。非常幸运我们能接触易,还坚持学了这么久,而且积极劲头有增无减。明白了一些事的所以然,更加坚定地走在乐天知命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