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早会,和员工有个争执。
原因很简单,昨天我和同事分别给他各交待了一项工作,一个是口头,一个是QQ;然而,两项工作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然后对QQ交待工作的说,忙的跟什么一样,那有时间看。
然后又和我说,你肯定没说,要不然我会知道。
好吧,我们两个下次要逼你签字确认。
当然,都是多年的同事,关系很好,事情不会引起同事间的不满,一说也就过去了,然后接下来就是调整。
其实,更想沟通的是,做错了一两件事不可怕,给自己找点小借口也没太大问题,可怕的是这种随口就来的模式,这种可能已经深深的扎根在你的潜意识中而你却不自知的模式。
当同样面对别人提到一件工作出现问题时,无非会有以下两种典型反应:
1、惊讶。“是吗?,那里?我遗漏了什么,真是不好意思,我赶紧调整。”
2、推拖。“没人和我说呀?我不知道呀?”
是人就会有错误的时候,但重点在于面对它时的反应。
做出第一种反应的人,是标准的责任型的人,不纠结于问题,而着眼于未来,如何尽快调整,损失最小化。
做出第二种反应的人,则是推诿型的人,先撇清自己的责任,再去看发生了什么。
心理学上,我们做事情,做选择,都会基于两个不同出发点,要么是恐惧,要么是爱。
基于恐惧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比如担心做不好而不动、担心孩子出错而禁止这个禁止那个、担心丢面子不敢冲到最前……;上面的第2种反应也是基于此,担心受批评或指责就先把自己和问题划清界限,
但这种出发点会把我们牢牢的困在自以为安全的区域,在杜绝风险的同时也失去创造的可能。更可怕的是,我们的无意识会同样作用到下一代身上,从小就让他们在各种限制中成长。
基于爱的出发点其实也简单,就是你真的想要。你想要自己成长的更快,你想要学会某样技能,你想创造一个理想的结果,你想看看自己真实的潜力……
当这种选择遇到上面的问题时,首先就会考虑要结果更好,而不是不想让自己承担责任。
换个更容易懂的角度,当我们想让自己有更高的职位,更好的收入的时候,就是需要去主动承担的时候,无论是责任,还是结果。
回到事件本身。
其实从内心来说,我并没有多少想责备同事的意思,而是更希望他能从中看到自己下意识的反应,这种反应或许会保护他免受指责(另一个同事就是听完解释后不再说任何话),但同时却也又一次成功的避开了反思自己的机会。
多么希望能从这件事中跳出来,客观的看看:
嗯,发生了这么一件事,为什么会发生?和自己有关的是那些?这是事件上的。
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这反应又反映出自己什么样的情况?这是关于自己的。
成长是什么?学到一些知识,把工作做的更熟练,这是成长。
但能够开始看自己,看自己的思考、反应模式,学会了解并和这些模式相处,才是真正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