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江这座城市,人口近300万,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有着3600年的悠久历史。在城市有着这样一群美丽的妈妈们,她们年龄跨度从30岁到80多岁,优雅知性,热爱旗袍,热衷慈善,参与公益。她们组成一个社团一一镇江旗袍沙龙,成立有十年了,沙龙的宗旨是:爱生活,爱旗袍,传文化,优雅过一生!沙龙根据成员各自的兴趣组成女红组、读书讲解组、茶艺组、走秀组、跳舞组等等。展现了妈妈们多才多艺的一面。
她们热爱生活,积极组织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很多成员都成为社会儿女,在各个慈善公益活动中都能看到她们美丽的身影,她们以实际行动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失独家庭等弱势群体。沙龙成员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擅长!传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女红、剪纸作品,展现心灵手巧。女红组成员亲手做些女工产品进行拍卖,所得全部用于慈善。读书组经常组织人员进行朗诵学习活动,并组织人员参加博物馆的志愿者讲解,因为这个城市历史悠久,有很多历史人物和古文物需要义务讲解,要对外宣扬镇江。
年近不惑,身体有些器官渐渐地表现出衰弱的迹象,让我感到恐惧,同时也很无奈,谁都无法阻挡生命渐进地走向衰老过程,这是自然规律,同时让我也多了很多思考。一次机缘巧合,被一位练瑜伽朋友拉入旗袍沙龙,初次进入这个群体时,见到这么多比我年长多的人,我曾经怀疑自己是否老了,尽管内心还很年轻,一点没有年老的意识。但我接触了这些姐妹们后,我深深地被触动,她们成熟乐观的心态,热心助人的举动,友爱互帮的待人行为方式,睿智的思想,开阔的眼界,让我受到感染,我只感觉到一种无龄感,她们从事各种行业,有退休的,也有很多在职的,有医生,有护士,有老师,有公务员,还有女商人,有家庭主妇及自由职业者等等非常多地爱美女士。
曾经,我思考:当我老了,我该怎么过?是孤独地老去,还是依附于子女!这两种方式我都不能接受。我不敢想象我的将来的日子!拖累子女于心不忍,终老孤独又实在无法忍受!依附于社会好像又觉得看不到任何希望。我和同龄的姐妹相聚时,有时走在南山绿道上,我们边走边谈论这个问题,最终我们观点一致地认为要趁早锻炼身体,既保持身体健康,又要调整好心态,让自己老了时生活质量有待提高,并可以有尊严地生活着。前些时间台湾作家琼瑶阿姨突然在脸书上发出一封公开信,向自己的儿子陈中维、儿媳何琇琼交代后事。她叮嘱至亲,不论她发生了什么重病,不动大手术,绝对不能插"鼻胃管″,不能插入各种维生的管子,尿管、呼吸管等各种不知道名字的管子都不行。我理解琼瑶阿姨的心态,这涉及到医学伦理和临终关怀的问题,是以一种积极地态度面对生死。
我的外婆生活在农村,她们有着根深蒂固地"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观念。她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耕于田,四季轮回。崇尚儿孙绕膝之乐,几代同堂之福。以粗茶淡饭过日子,儿孙多了,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全留给孙辈。长年的农田耕作,操不完的儿女心,过早地让头发花白,皮肤粗糙,穿着粗布衣衫,住着很简陋的房子,门前两口大水缸,一口用来存水,另一口用来淹咸菜,以备常年所需。院子旁边养着猪,养着鸡鸭鹅,门前种着菜,有做不完的农活和家务事。每个星期有一天赶集的日子,那天一早,外婆会梳洗一下,穿着清爽些去赶集,在集市上采购生活用品,有时买点肉,常常在集市会碰到亲戚朋友等熟人,就在一起热烈地聊天,问长问短,我觉得此时是外婆最开心的时候,她的笑声和嗓门都会高很多!高中时曾跟她们生活了一段时间,那时就觉得外婆她们真苦,就这样粗糙地生活一辈子很不值得!但现在我的观念变了好多,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越来越丰富,现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的增多,而最经济、简便的心脑血管病预防措施是:戒烟、控制饮食和运动。很多慢病患者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学习健康知识,科学改进生活,这时我们对照健康食谱,发现外婆的生活和饮食非常健康。外婆现在90多岁了,日常多吃红署、自己做的饼和新鲜蔬菜,常将各种豆子混合磨成粉煮菜粥喝。她现在尽管腿脚有些无力,却还在每天关心着她的菜园子,去园子劳作,保障蔬菜自给自足。
旗袍沙龙中青走秀组在大市口城市客厅参加"江苏最美家庭档案“征集活动
作家三盅在这样定义"无龄感″:抛开自己年龄约束,跟随着自己的心意,让自己保持一份与年龄无关的青春式追求的生活方式。他放言“生命只有疲倦时,而没有衰老时。”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无龄感,在镇江旗袍沙龙这个群体中,我们坚持向上的生活状态,超越年龄的限制,50岁开始读书,朗诵,学习古诗词,学画画,练书法,知晓历史等一切感兴趣的东西,为时也并不晚。70岁还挎上背包说走,按照自己的意愿玩转山山水水,或者像沙龙活动这样,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这才真的是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