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和万历新政
今日读文,见张居正和万历新政,除了史书上上说的,其实还有很多小细节很好玩。
《大明王朝》这部豆瓣评分接近于满分的片子,有一段细节,“改稻为桑”不惜“毁堤淹田”,浙江的情况已经很危及了,弄不好可能激起民变。因此鄢懋勤的巡盐势在必行,可是当时的改革不正是嘉靖皇帝国库缺钱,连官员的工资都要拖欠了,因此借着西方喜欢丝绸,能卖个好价钱增加国库的收入。
可惜,剧中写着三百万两银子,两船开往京城,一船直接去了严嵩的老家,而两船到了京城的,只有100万两进了嘉靖的国库。这件事后来东窗事发,才是嘉靖下决心除去严氏父子的重要原因。
小说是这么写的,实际上严家怎么可能那么傻,在关键的时候顶风违纪,还往老家运银子,所有的描述,其实只是通过一个大贪官反应一个基本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盐税这种税和如今的关税一样,那是必须100%中央收取的,但是受了灾的地方粮食基本绝收,农民还要等待赈灾,地方官无计可施。作为内阁首辅,为了让官员卖命,必须照顾好京官和地方官的平衡,京官爱骂人,地方会躺平,任何一个情况出现都会捅出大篓子。
因此张居正面临的局面是在隆庆帝修养生息了几年之后,没有办法改变现有的收入情况,才不得不进行的推倒重来。明朝从源头上继承了汉朝的分封,只是做了一些必要的改良,但明中期的藩王除了兼并土地,鱼肉百姓已经没有其它的功能了,想指望他们协助中央管理地方治安和收税那是不可能的。因此一条鞭法就是重新洗牌,制定新的征税依据,之后一直到清朝的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都不过是计税标准的补充。
真正对于官员和贵族杀伤力强的是考勤法,因为税制改革是加强了中央的税收,削弱了地方,在张居正改革之前的嘉靖、隆庆年间,地方与中央的博弈已经到了非改不可了,地方要么谎报田亩,要么编造灾祸,最蠢的就是动用贵族权力,总之想法设法在税收的分成上留一块,地方有钱时,各种奖励,官吏们乐此不疲,上下同心;财权上移,但事权却下移了,没钱还要分解指标,接受内阁首辅大人的考勤,整个明中后期官场队伍自然不满,同仇敌忾,张居正也就无法推行新政。
随着张居正改革的失败,明朝进入了财权事权的真空期,宦官自然是拿钱不办事的群体,而东林党又是既……又要立牌坊的文人,因此到了崇祯时期,已经是无钱可用的窘境,大明的经济史,看来还要好好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