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一格
01.
有些人,很早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比如,台湾的蔡志忠先生,4岁时,他就知道自己一生的志向是画画,15岁真的成为了一个职业漫画家,如今作品享誉中外。
无疑,他是幸运的,但也是鲜见的天才式人物。大部分的人,对自己对世界的认知都姗姗来迟。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写道:人,总会盲目而执着地认为,不吃饭就会饿死,所以才不得不干活,不得不吃饭。
通常,人们被这种原始生存使命所缚裹。从小读书,为了将来能寻得一份好工作,而好工作的标准仅是薪水够高,环境够体面。
如果是自由思想的继承者,或是受到现实和思想的突围,就会更倾向于追求价值层面的东西,做想做的事。
有人早,就有一些人晚。有的人在20岁,有的人在30岁,有的人在40岁,有的人于古稀之年,有的甚至更晚……
去年的这个时候,朋友也同我谈到此话题。虽时隔一年,但他的语境与从前如出一撤。
梦想如同一个在身体里隐隐作祟的异类因子。当他一个人发呆时,当他看到身边的人做着开心的工作开怀庆祝时,当他低头发现曾经希冀的人生却爬满了一袍虱子时……它伺机而动,使他痛苦不堪。
“可我都是越三奔四的人了!会不会太晚?”
这的确是令人纠结苦恼的事。但,如果人生没有疑问就没有思考,就像是一棵忘记了生长的树。
02.
美国有一位家喻户晓的“摩西奶奶”,58岁时,她在自家客厅的炉壁遮板上画下了自己的第一幅作品,76岁时,她开始绘画,80岁时,她在纽约举办个人独立画展引起了轰动,晚年成为美国著名和最多产的原始派画家之一。她被世人称为大器晚成的画家。
年龄不是束缚,或青春或迟暮,永远不晚。
这世上最不值钱的东西,是时间;这世上最值钱的东西,也是时间。
人活一辈子仅有3万多天。很多时候,可以趁现在就做的,你却一拖再拖,到最后又或是放弃了。
某天,入夜难眠望月兴叹时,遗憾难以排遣,总觉得将此生过成了一个似我又不似我的自己。彼时的悔,太过伤怀沮丧。因深知,此前多少时光都沉默地消逝了,皆因一句:“太晚”。
如今,我最有价值的感悟并非什么大过天的道理,不过是要记得提醒自己:今天比明天早24小时。
想拥有一套复古老式的餐具,选好款式丢到购物车里下个单好了,永远比明天早24小时享受好物的关照。
想读一本书,就去读吧,永远比明天早24小时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想拍一套写真,就穿上好看的衣服,找熟悉的化妆师给自己化好精致的妆容,去拍,那被记录的影像永远比明天的自己青春24小时。
可别看轻了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看似是一箩筐的细碎。然而,一桩一件皆是态度,呈现的是一个人的用时用度,那时和度里,透露的又全是生活里不懒堕和爽俐的智慧。
一个能够及时去处理细碎之事的人,对待大事自然也会认真妥帖、干脆利落。
03.
十年之后,或许根本不用十年。
你会发现,当初的顾虑已成飘渺的风,消散在回忆中,没有痕迹亦毫无实际的用处。
你会发现,当初那些比你早下决心的人,已经在路上或开花或结果,引得行人为其盛景和故事伫足。
你会发现,十年前太晚,今日更晚,晚到消磨了太多曾经本就不饱满的激情和信心。
虽说人生没有迟到的开始,但不必太晚。
因为每一个当下,就是宜行动宜出发的最好时机。
出名要趁早,而做喜欢的事情也要趁早。越早,就越早脱离人类原始生存使命的束缚,越早体会到生命价值存在的爽感。
《凡人歌》里,李宗盛用他那五分老顽童式的直白,五分透彻的沧桑,唱到:人生何其短。
是啊,人生何其短。
苍白涩滞已经过去了,丰饶热烈的余生将要从脚下出发。其他的,交给上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