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排列的逻辑
以《翠鸟》为例
《翠鸟》是青莽写的一篇短篇散文。这篇文章观察细致,描写逼真,给人印象深刻。先来看开头: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第一自然段共有六句话。第一句话写了翠鸟的爱好。后面五句话描写了翠鸟的外形特征。层次清晰。主要写的是翠鸟的外形特征:红色的小爪子,像橄榄色头巾的头上羽毛,像浅绿色外衣的背上的羽毛,像赤褐色衬衫的腹部的羽毛,灵活透亮的眼睛,一双又尖又长的嘴。总之,抓住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写得活灵活现。接着来看: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第二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写作者对翠鸟观察时的一个瞬时见闻,抓住了翠鸟的动作特点:一边鸣叫,一边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而且它的鸣叫声还很清脆。第二句也是作者对翠鸟观察时的一个瞬时所见,写的是翠鸟停在苇秆上等待小鱼游到水面上来的神情态度: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作者观察真是仔细,写得真是逼真!这两句话之间是顺承关系的逻辑。前一句主要写的是翠鸟“一边鸣叫,一边贴着水面疾飞”的动作,后一句则写的是翠鸟停在苇秆等待小鱼游到水面来的神态。一动一静,写得逼真传神。接着来看: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第三自然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写小鱼儿的机灵:露出水面,吹个小泡泡。写机灵的小雨的目的是为了些翠鸟的机灵。第二句就是一个过渡:虽然小鱼儿很机灵,但是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意思是小鱼儿机灵,翠鸟更机灵。后面的两句写的是翠鸟敏捷、机灵的具体表现了。第三句直接写的是翠鸟的动作,用它的动作描写直接体现出翠鸟的机灵:蹬开芦苇,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第四句表面上写的是苇秆和水波,其实也是在写翠鸟的敏捷和机灵。突出翠鸟叼走小鱼的时间非常短:苇秆还在摇晃呢,都还没有停止;水波还在荡漾呢,都还没有平静下来。作者观察真是细致,描写真是逼真!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看了看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它从那么远的地方飞到这里来,是要和你们做朋友的呀!”
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话写我的愿望:我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第二、三、四句话写的是老渔翁告诉我们的话语。第二、三句用设问句的形式告诉我们翠鸟的住址。第四句话告诉我们翠鸟从远处飞来是要和我们做朋友的。暗地里告诉我们对待翠鸟要友好。
我们的脸有些发红,打消了这个念头。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结尾段紧承上文,作者为什么“脸有些发红”,打消了捉翠鸟的念头呢?就因为上文老渔翁告诉他的话。第二句话,表达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对翠鸟多友好啊,想看到它,但是“远远地看”它那美丽的羽毛,不去捉它伤害它。“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说明作者喜爱翠鸟,想多看它一会儿。这里也点出了中心思想,教育读者朋友要关爱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