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梁古城 (二)
1969年的春节,由于买不到车票,我是从城步的茅坪一路步行走到武冈的。
那个时候年轻,七八十里路全没有当回事。踏着纷纷扬扬的小雪,与两个跟我一样回家心切的女知青,说说笑笑就走到了武冈。
武冈不愧是西汉时期的都梁侯国,文化经济都明显比城步发达,南来北往的客班车也比城步多许多。我们都买到了第二天回邵阳的车票。
过小年那天,我们在武冈简陋的旅社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回到了家里。
这几年,我常常开着车,沿着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去城步,去绥宁等地,沿途优哉游哉地看着风景,也不过小半天时间就到了。我常感叹,当年那样的“行路难”,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18日上午八点半我们一行从邵阳出发,十点不到就顺利抵达武冈正一酒店。受到了武冈知青协会的热情接待。简单会谈之后,武冈的同志建议我们出去看看。
我们先去了位于武冈二中的原黄埔军校二分校遗址。这是一处国保文物单位。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将“中山堂”修缮保护得十分完好。
1938年,日本侵略军的战火已经烧到了武汉。同年十月份,我国两个大城市武汉和广州先后陷入日军之手,前后只相隔一天。这是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为保存一点抗战的力量,李明灏将军率黄埔军校武汉二分校的师生整体迁到了武冈。他们坐火车到湘潭,然后行军到武冈。
我已经是第三次来瞻仰黄埔二分校遗址了。感觉这一次比原来修缮得漂亮了许多。
中山堂的左右的几座偏房都已经修缮好,后面的院墙也做了精心的维修,做了一面很大的匾墙,还有十六块嵌在墙上的学员名单石碑。这些巨大的石碑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二分校师生学员的名字,共计有二万三千五百多位。
据陪我们参观的邱会长和老杨介绍,二分校办学时间之长,培养学员之多,是除了黄埔军校本校和在西安的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排名第三的军事人才的摇篮。
除了培训在职的部队基层指战员,(学员)还招收了第十四至第十九期黄埔生。(学生)
邱会长说,武冈的黄埔军校二分校后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是培养营连排级基层军官和爆破、驾驶、工兵、通讯等军事技术人员的基地。
从这里毕业的学员都是直接投入炮火纷飞的前线战场,与凶残的日寇做浴血拼杀。许多人初上战场就血染疆场,为国捐躯了。在湘北战役中,光是从战死的军官身上找到的黄埔二分校的毕业证,搜集起来竟有滿满一箩筐!
“你看这上面名字多吧?密密麻麻的数都数不清,他们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为国捐躯了。”老邱说着,脸上满是悲切。
“还有,我们做了这面墙”老杨接着介绍,“黄埔的后人都说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他们有的从国内来,还有许多从国外来,来寻他们的父辈、祖父辈的名字。有的终于找到了,扑通一下就全部跪下了。下那么大的雨,丢了伞,就跪在雨里。”
听老杨这么一说,我们所有人都肃然起敬。
老邱对我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中山堂的秘密了,你不是感到困惑吗,这么小的小楼怎么办军校,做教室也不够。是的,不是做教室的,是用来摆放阵亡将士的照片和牌位的。据说当年在这些房间里,牺牲的将士的牌位都摆满了!
我们不由感叹,我们国家有今天,那是太不容易了。那是用多少炎黄子孙,祖国的好儿郎的血和命换来的呀!
从中山堂出来,又看了李明灏的故居。时值中午的饭点,大门也没有开。就通过镂花的围墙雾里看花地看了一眼。
然后再看武冈的古城墙。
武冈的古城墙是保护得相当好的。
据说他们的一个市委书记(武冈于2016年撤县建市)发现城市规划中,一座三十多层的现代化公寓楼就建在城门楼子旁边,就说,这是怎么回事呀,这座城门楼子是武冈的标志性建筑,怎么能建这么高的楼房呢,这不是大煞风景嘛。于是他拍板,坚决把这个项目下马了。
我们一行登上了古城门楼子,一面欣赏古城的坚固雄伟,一面看着城墙下和着优美音乐,满脸享受地跳着广场舞的人群,感叹这莺歌燕舞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1945年年初,日寇垂死挣扎,做二战结束前的最后疯狂,发动了首先进占芷江,而后直捣在重庆的国民政府大本营的“芷江攻略战”。(我们称之为“雪峰山战役”)
在雪峰山外围的武阳战役、梅口战役、江口战役、山门战役、凤凰山战役等大大小小的战役中,武冈保卫战是最重要的也是打得最漂亮的一次战役。
1945年四月,日军第二十军的坂西一良中将司令官,纠集了第34、47、68、116等五个师团,外加重广、关根两个支队。(支队为独立旅团级别,如关根久太郎就是少将。)挟连下衡阳、东安、新宁等城市的余威,气势汹汹地向武冈扑来。当时,58旅团(关根支队)大部,68师团一部,几近万人。加上重炮百余门,战车十几辆,还有配属的工兵部队,精锐尽出。
而我武冈的守军仅74军58师172团的一个营。
探听到守军仅仅只有一个营,不过一千余人,狂妄的日军宣称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解决战斗。一个日军大队长甚至捻着长长的络腮胡子说,他要进了武冈城之后再刮胡子。
猖狂的日军没有想到,就是在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武冈古城,他们吃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败仗。
武冈四面环山,有内外两道城墙,而且城墙极为坚固。
为抵御日寇,城中的百姓们勒紧裤带,节衣缩食,用糯米和着黄沙、石灰加固了城墙,别说手榴弹,就是炮弹直接轰击,也是无可奈何。
还有资江的上游赧水环绕作为护城河,更是易守难攻。
守城的部队虽少,却是一支英雄的部队。74军被称为抗日铁军,转战南北,屡建战功,威名远扬。
它的几任军长,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张灵普、邱维达都是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这个营也刚刚经过美械的换装,虽然装备不足,只能称之为半美械营,但士气正旺。
时任军长的施中诚对58师师长蔡仁杰说,无论如何要守住武冈,武冈一失,雪峰山大门洞开,芷江就危险了。
蔡师长又把此话对守军一营的营长高崇仁说了一遍,高营长拍着胸脯说,日军想进武冈城,除非踩着我的尸体进去!
从四月二十七日起,惨烈的战斗打了整整七天。日军被顽强的中国军队打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日军什么办法都想尽了,强攻、硬攻,用重炮轰,用坦克撞,用火烧,用水灌,都不奏效。挖地道也被中国军队用反挖地道的方式化解了。
在轻重机枪和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几十架云梯好不容易靠上城墙,蜂拥登城的日军被突然涌出的中国士兵用清一色的汤姆逊冲锋枪抵近狂扫,一个不落地报销掉。
接着又冲过来几个持美式喷火器的士兵,对着云梯喷射着熊熊烈焰,又把云梯们全部烧毁。
登城的日军官兵们全部烧成火人,在地上翻滚惨叫。可怜日本兵的血水把护城河的水都染红了。那个悲惨的场面连杀人如麻久经战阵的关根久太郎都目不忍睹。
最后,关根一看实在是没辙了,就把最丧心病狂的一招拿出来了,组织“人弹”特攻队。
150名经过抽签的被日本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彻底麻醉的日军士兵,头缠太阳巾,身绑数十公斤烈性炸药,齐声吼叫“壮士歌”,像疯子一样向古城墙冲杀过来。
还没有靠近城墙,绝大部分“人弹”就被密集的火力歼灭,“玉碎”去见他们的天皇去了。
有十几个特工队员冲到了墙根下,紧贴着城墙拉响了炸药。
只听“轰”“轰”数声巨响,几团裹着肉沫的血雾升腾起来,古城墙被炸出了十多个大洞。
关根窃喜,正要挥舞军刀指挥大部队集团冲锋,突然看见城墙上的士兵把一个个大沙包往下推。数百个大沙包像雨点般地往下砸,就是那么一转眼的功夫,用武士们的贱命换来的大洞又被填平了。
关根看清楚了,城墙上抬沙包的人居然还有穿着五颜六色便服的老百姓!
关根大怒,他哇哇大叫着举起指挥刀,正要指挥最后的冲锋,就只见自己出发阵地的后方乱成一团。原来是有中国军队从他的侧后方发起了攻击。这是怎么回事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