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这口锅里,舀了一瓢热气搁朋友圈,竟意外获知了圈里的天气,并发现了荡漾在空气中的某些涟漪。
“中医,以信为凭”这篇文字发出后,微信收到的相关信息,一时间络绎不绝。有些沉寂很久的朋友,也来留言。
“现在好多群里两个禁谈话题 一个中医。一个转基因。
生怕伤了和气。哈哈哈。
我见过一个群。从下午整到深夜。最后谁也没说服谁 。[呲牙][呲牙]”(原文复制来的)
微信群里,一位素不相识的朋友这样善意提醒。
“我有个中医和西医都治不好的老毛病,就是专门喜欢谈禁谈、难谈、别人都不愿谈的话题。[呲牙][呲牙]”我道。
这样回复后,发个呲牙一笑的表情,在群里我也不再讨论中医相关的话题,我能感受到提醒者的善意,在此之前,我完全不知此话题如此敏感。
之后有老友私聊,说多年前网上曾有过几场颇为壮观的论争,关于中西医的。我竟全然不知,那段时间我还在山里。
不过,貌似这场论争至今尚未停息而且有意识形态化,脸谱化和立场化的趋势,一提中医与西医,立即会被立场左右,在这样的争论里,立场似乎大于观点,难道这是发生在文明之内的“文明的冲突”
(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
今天不谈中西医的差异,我只想拨开左右,说说自己。
作为基础理论,《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等科目,本科和研究生都开课,为应付考试,我算是学过两遍。
运动医学是医学的直系亲属,因此,对西医的理论,我多少是了解一点的。但我知道,自己谈不了西医,更谈不上比较中西医。对于大谈中医或西医的人,是否了解自己谈的东西,我存疑。
山中住茅棚期间,对中医的《黄帝内经》、《冷庐医话》等书也会翻看。当然,不是从专业的角度,并且,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医的经典以及其中的好些概念,我有时是用诗心或禅心去读的,从阅读中,常收获些许文字上的美感或禅意,譬如“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 上古天真论)
再如“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除了文言的美感,内经中有些内容与佛家的因果论等观点是契合的,对我理解道家的《参同契》等典籍,包括对修行实践,都有过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我上篇文字说的只是中医的局部,既中医的生命关照,及情感陪护功能。生活中,看病时只要有的选,我首选西医。这是常识,无关学识。
说东说西、说来说去最终要回归对生命的关照------“一切理论都是灰色的,唯生命之树长青。”《浮士德》里那个魔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