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烦恼;有多少包容,就有多少欢乐。心若贪著,念念维系;心若淡泊,清新洒脱!
人这一生,如果跟事计较,增加的就是烦恼。事不论大小,用心地干,结果如何,不要管它。成了,不骄;败了,不馁。保持一份淡然,留下一份快乐;
有人问禅师:“修行需要下什么工夫吗?”
禅师说:“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人又问:“一般人都是如此,师父的功夫就是这样吗?”
禅师:“并不一样。别人该吃饭时不肯好好地吃,偏偏要百般思索;该睡觉时不安心地睡,还要千般计较。所以我和他们不同。”
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这就是生活,就是禅。
禅师的话告诉我们,生活中许多的计较都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是自寻烦恼。
人这一生,如果跟人计较,徒增的就是不快。人无论贵贱,真诚地相处,别害人,别小心眼算计人,别利用人。处得舒服,就好好处;处得不舒服,就及时远离。
曾经有一位佛法高深的禅师,时常为人指点迷津,但有个人十分看不起禅师。
有一天,他上门和禅师理论佛法,说着说着便开始辱骂禅师,众人都感到十分愤慨,但禅师既不骂回去,也不生气。
他觉得没意思,渐渐消停下来,禅师才心平气和道:“如果你送给别人一样东西,别人不要,那么这样东西是谁的呢?”
他得意洋洋地回答:“当然还是我自己的。”
“那你刚才骂我的话,我并没有接受,现在是谁的呢?”禅师又问。
那人脸上顿时通红,又急又气,却又无法反驳,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对于这样的人,如果斤斤计较,纠缠不休,那么你的思维和情绪也会不自觉地被他牵动,陷入苦恼之中。
所以,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人,要学会不理会,不计较,这样便可以不生气,也不会生气!更不会凭添烦恼!
真正的智者,真正的有抱负、理想远大的人,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他们往往把眼光投向更远处,看到自己此时的损失能够为未来带来的好处。
其实在生活中,应做到不被别人一句难听的话语,一个难看的脸色所打扰,更不能为此而闷闷不乐。其实,人生在世,每个人都需要得到体谅,需要委曲求全。不要坚持那些不必要的道理,因为真正的道理应该是讲求实务、顾全大局。唯有抱持不计较的态度为人处世,才能在生活中获得幸福快乐!
做人要能吃亏,人生一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斤斤计较,反而会舍本逐末,往往失去的也许更多。真正聪明人,不会在乎表面上吃亏,他们看重是实质性的“福利”,因为能够吃亏的人,往往一生平安,幸福坦然。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会吃亏是处事的一种睿智。
吃亏是福,这是老人常说的话,其实就是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不需要过于计较,反而会让人觉得你大度,觉得你这个人靠谱!
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要过于计较,计较多了,你就输了,你赢的只是一时口快,输的可能是你的心情,还有你的一段感情!
在安徽的桐城,有一条巷子特别出名,人们总爱讲起这条巷子的来历: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
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看完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意思是说,从千里之外来的家书只是为了一堵墙,你再让对方三尺又有多大损失呢?你看,雄伟的万里长城今天依然蜿蜒曲折,但是当年建造它的秦始皇早已经不在人世了。
其实,这首诗就是劝告他的家人,不要为小事而斤斤计较,再有价值的东西也是身外之物,又何必争来抢去呢?张家人看罢来信,深深领会到张英和睦礼让、豁达明理的胸襟,立即让出三尺地。
邻居看张家礼让三尺,也随即退后三尺。两家不仅化解了纠纷,还为过路的行人留下了一条六尺宽的通行巷道,大大方便了百姓。如今,这六尺巷已成为了我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
这个故事我想很多人都已耳熟能详,它流传至今,就是告诉现代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懂得宽容,懂得谦让,这样不仅是给了别人的面子,也保全了自己的体面!
不计较不代表不在乎,只是为了更好的为人处世,也是为了给别人方便!
大千世界,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在各种纷繁复杂的事情中迷失自己,然后抱怨,最终不能自拔,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坦然的面对一切。不要过于计较得失,不要过于计较别人对你的态度,更不要计较眼前的利益!
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宽容之心,生活,总有些事让人无奈,人生,总有些情令人悲哀;相信,经历了才会成熟,不计较名利,看淡得失,才会体会到真正的乐趣,只有淡泊宁静,才是通透的人生。
最后,共勉一句话: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首发《品味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