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八周正念课进行到一大半的时候,大家开始讨论压力,一位学员提到近期的焦虑引发了大家的共鸣。有人问到:焦虑是否会陪伴我们一生?
生处再高速发展的时代,物质越来越丰硕,精神却变得贫瘠。无论怎样的年龄段,焦虑都很盛行。现代都市人几乎都有在“焦虑圈”里摸打滚爬的经历。
第一批90后已经开始秃了,并且有超越主流人群的趋势。《2017都市女性健康洞察微报告》提及,咨询脱发问题的女性人群中,数量排在第一位的年龄段竟然是20-25岁。
年轻的人总想在最短的时间内不仅仅完成职业跳板,赢得丰厚的物质基础,等拼搏了一段时间,看到别人结婚生子,自己还是孤家寡人,多少也会着急。
为人父母之后,一面承担着工作中带来的压力,焦虑着自我激励;一面是家中老小,谁都想平衡工作和家庭。有时看到别人家的娃乖巧听话,年年奖状,自己的娃只会贪玩,挫败感占据了整个心房。
随着年纪增长,身体不及从前,看到身边的朋友因疾病离去,心里也有些慌张。如若体检报告再出点幺蛾子,只怕是心神不宁,焦躁夹杂着恐慌,原先好质量的睡眠也会被拉下水。
焦虑,一种心理流感,排名不亚于抑郁。
最初始,焦虑是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用以提醒我们逃避危险的信号,久而久之,变成了大脑的的默认模式。
当我们觉察到危险时,大脑的情绪中心杏仁核会率先被激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引发出焦虑和压力的反应。而那时,大脑中负责思考的部分正在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局势。
然而,如若焦虑的程度和频率超出了生理和心理能承受的范畴时,当我们生活得如同惊弓之鸟,如履薄冰之时,焦虑变得不健康,便会成为享受幸福的绊脚石。
长时间的焦虑会引发失眠,头疼,高血压,心脏病,肠胃系统疾病等,甚至癌症。
因此,焦虑是把双刃剑。
02
心理专家柯特曼博士认为焦虑源自对我们所关注的事物可能遭受威胁的感知。对事物关注的程度不同,焦虑的感受和程度也不尽相同。
比如从不投资的人就很难想象证券大厅里紧盯屏幕的人的焦灼;生活优渥的孩子很少能体会到将高考视为唯一出路的寒门弟子面对考试的紧张程度。
与恐惧不同的是,焦虑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柯特曼博士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焦虑往往有三大来源:对资源不足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对拒绝和否定的恐惧。
对资源不足的恐惧
昔日的同学坐拥身家千万,而你还在为小区门口水果店少了斤两吵吵嚷嚷。为了省出十几块,宁可骑车也不打车,美其名曰环保。
背后的真相是每个月的房租,餐费,交通费,过年需要准备的红包。有类似焦虑的不止你一人。很多时候大家都倾向于用金钱来衡量成功。
朱德庸早年便说:“所谓的幸福,却早已被商业稀释而单一化了。市场的不断扩张、商品的不停量产,其实都是违反人性的原有节奏和简单需求的,激发的不是我们更美好的未来,而是更贪婪的欲望。
长期的违反人性,大家都会生病。当我们进步‘太快’的时候,只是让少数人得到财富,让多数人得到心理疾病罢了。”
那些特别担心物质得不到满足的人,如果去探索他的成长经历,常会碰触到小时候父母因为金钱而发生的纠纷。金钱和家庭幸福划伤了等同号。
于是,被物质的欲望驱使着往前走,这样的人会很辛苦,会永无目的,还会伴有濒临悬崖的不可控感。
对未知的恐惧
生活中总有那么黑暗的一刻,会让你不知所措,徘徊不前。
比如婚姻亮了红灯,曾信誓旦旦要和你“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爱人,如今却形同陌路。当你发现他婚内出轨的那一刻起,除了愤怒、悲伤之外,焦虑也同时盘踞在你的心头。
你焦虑自己年轻不在,越来越贬值,如若承担孤苦伶仃的下半生;
你焦虑如何对年迈的父母,尚未独立的孩子交代;
你焦虑离了这个村是否还能有殿,天下男人是否一般黑?
你焦虑此刻他又晚回来几分钟,是否又在撒谎,他到家后,手机短信的声音又让你疑神疑鬼,半夜琢磨着是否要爬起来证实自己的揣测。
好比走进一个迷宫,唯独自己摸索着才能走出来。焦虑,让人抓狂;焦虑,让人沮丧。谁让脆弱从来都是生命的本性之一呢?
对拒绝和否定的恐惧
很多职场人士或多或少都会担忧“自己是否会收获肯定”。从会议发言到年终KPI考评,连自己准备多日终于可以单独谈客户,都会紧张得四直发抖,坐立难安。
甚至准备了两个月的汇报终于要开始了,上台前的一刻还在拧巴,肠胃不争气,总想要上厕所,嘴唇打着颤,好像不属于自己了。毕竟大部分人将工作视为证明自己价值感的来源。
越关注,越容易引发焦虑。
03
人生的条条框框如此之多,限制我们的往往不是别人,也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自己的认知,信念。
吴晓波说或许面对焦虑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找一个喜欢的人,一个喜欢的城市,一份喜欢的工作,然后加倍使出全身的力量往前冲,不要回头。
如若将这样的寻找视为终点,又如何与当下正在发生的焦虑相处呢?有很多种方法能帮助我们缓解焦虑,比如:运动、深呼吸、列出目标和行动步骤等等。
但如果焦虑非常的根深蒂固,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活时,则需要有系统的方法去处理,比如心理咨询,正念减压疗法等等都是已被验证的有效方法。
在尝试多种方法之后,两种方法的效果迅速并且显著,值得推荐。
方法一:接受,承认焦虑
人碰到焦虑时,本能都会产生不愉悦,烦躁,想要逃避的反应;紧接着,又会附加上对此类反应的羞愧,自责,恼火等等。焦虑如若是射向我们的第一支箭,那么对焦虑的对抗则是第二支箭。
《奇葩大会》有一期演讲来自一位躁郁症患者刘可乐,她分享了自己躁郁症的经历,其中提及一句话:
“我承认我过不好这人生,我承认我所有的努力都可能只是完成了平凡的生活,但或许这就是人生意义所在。”
的确如此,焦虑也好,恐惧也罢,既然都碰上了,并且无法改变,这便是生活的一部分。当去承认的时候,至少我们拔掉了第二支箭,内心的波澜也会平复很多。
方法二:微笑正念行走
被焦虑袭身之时,很多人都无法安静地坐在那里正念冥想。著名的正念训练师Thich Nhat Hanh于是推荐了“边行走边微笑”的方法。
当身体动起来的时候,大脑的思维会逐渐被影响到。有几次在尝试这样的方法后,效果立竿见影,它能迅速地平复忧虑和焦虑,让人可以迅速找到内心的宁静。
步骤一,如果可以的话,找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走路,你可以独自一人,也可以与朋友一起。
步骤二,开始走路,走路时,感觉自己就像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你真的非常幸运,因为你还能走路,微笑——你还活着!
步骤三,想象一下,你走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平静和喜悦。你的每一步都好像在亲吻地面,你在安抚和照顾地球。
步骤四,此刻注意一下,你吸入气息的时候走了多少步;呼出气息的时候,又走了多少步。吸进气息的时候,对自己默念“入”;呼出气息的时候,对自己默念“出”。无需控制呼吸和行走的过程,自然地发生就好。
步骤五,当你发现了美丽的大树,漂亮的鲜花,怡人的湖面,玩耍的孩子,或者其他让人欣喜的事情时,都停下来,注视它。
步骤六,想象一下,每走一步,就有一朵鲜花盛开,每走一步,你的身体和思维就焕然一新,充满能量。当时当下,此时此刻,生活才有意义。
最近一周被焦虑包裹并且无法静坐之时,我都会尝试去花园中微笑着行走,从烦躁渐渐走到宁静;从紧张渐渐走到平和;从对抗身体的疼痛走到安住于其中。
微笑,激发出身体与自然的联结,让身体接收到自然的力量,宇宙的关怀。渐渐地便滋生出对这个世界的喜爱,滋生出对我仍存在于世上的感恩。微笑,是一份关爱,是一份对己的善意。
正如一行禅师所言:正念的每一小步都带你回到地球母亲的怀抱,提醒你此时此刻你找到了真实、甜蜜的家。
没有你的允许,焦虑是无法驾驭你的。而我们才是焦虑的主人,善用焦虑方能赐予我们力量。让它转化为行动,人生才会更加充实,更有意义,更加有爱。
END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一起点亮下方的小红心“❤”吧~~
更多好文,可以关注小娜的文集:
《个人成长》《管理好情绪,才能管理好人生》《人物剖析》《亲子育儿》
往期精彩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