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朋友再一次分手了。为什么是再一次呢?
她跟男人耗时三年多,从追求、联系、维系到分手都是她主动。
“累死我了。”
记不起他们分分合合多少次,每次分手都是她受不了男人的“冷”而主动提出,同样,每一次复合也是她受不了思念和不甘又舔着脸手贱回头。
男人从始至终都是一样的态度:沉默。不拒绝。
这一招可彻彻底底吃死了她这个热情、好奇、单纯、沉不住气的傻姑娘。
我跟她说:这次,你必须断个干干净净。
她说:我到底错在哪了?
我说:错在你爱得太满,于人于己不留余地,学不会克制。
(一)
网络中流传着所谓的“三不”男人:不主动、不决绝、不负责。
不喜欢你,不告诉你;很喜欢你,不告诉你;跟你玩玩,不告诉你;
心情好,给你一点甜头;心情不好,懒得搭理你;你问,我说几句;你不问,我不主动;
这不正是广大男神女神们的常用招数吗?
惹无数备胎竞折腰!
这种行为确实有些自私,但为什么次次得逞呢?
若只从“吊人胃口”这种男女两性角度来理解,未免老套。
颜老师觉得,这种不平等关系里藏着另一种值得琢磨和延展的角度——
和“在场”相比,“不在场”来得更加有力、深刻。
“在场”和“不在场”,是哲学里用的一对范畴,
通俗话理解就是,
“在场”即“有”,“在”,在现实中表现出来东西;
“不在场”即“没有”,“不在”,没有在现实中表现出来(但它恰以其“不在”而存在得更加深刻)。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很少能抽离出来想——
保持沉默,比噼里啪啦喷一堆要有力;
饿几顿之后的味蕾,比天天吃山珍海味敏锐太多;
适当无为,比筋疲力尽瞎折腾见效;
一个已经失去的人,永远都在你心上;
留白,比你在画纸上铺满整个页面更美;
收放自如的产品,比繁复功能从堆砌更让用户欲罢不能;
细细琢磨,这对矛盾范畴在生活里无处不在,是一种活着的艺术。
人,有一种不断描画、添加、丰富的冲动,一旦开始,就刹不住车。
它根源于我们的贪念、欲望和执着。
喜欢吃一个东西,就想一直吃一直吃,直到吃不下;
看到好看的衣服,就想一直买一直买,直到钱花完;
恋上一个人,就想一直接近一直接近,直到结婚无感;
想说一个事,就很容易一直渲一直染,直到废话连篇;
当你和一个外界的异物实现完全的占有关系时,你也就毁了它。
有些东西是不可逆的,就像国画,画下一笔,就很难擦去了,它融入了整个意境结构中。
决定在哪里刹车,在什么时候收手,比继续行动做,更难。
大多数时候,人都是瞎子,只能看到“在场”的事物,也只想追求“在场”的效果,结果却事与愿违。
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人们口中的‘城府’,到底是什么?》,
里面有一句话——
“这世界有个铁律:人们对于信息越少的事物,越抱有一份崇敬心。”
这就是“不在场”的威力。
回到开头,我朋友为什么总在感情世界里一而再再而三被坑?
和她这个人有关——
外放型、热情、好奇、执着、做什么都是100%无保留地投入,缺点就是太满。
怎么理解这种“满”呢?
1、性情缺少一定层次,只有一层,浅;
2、思维没有灵活度,只能直线,没法停止,逆向思维不足;
喜欢一个人,就无法无天地爱爱爱,不管对方如何反应,你要是拉她收手那是杀了她。
想说什么,东一句西一句想到什么说什么,永远做不到少而精。
其实,“不在场”本身就是一种分量,影子有时比存在更让人着迷。
或许是太害怕不存在感,她骨子里少了一种自信的从容和胆量。
有些人,如果你撒手,他真走了,说明人家本不属于你,岂不正好免了自己麻烦?
我的朋友活得太“重”,害怕失去,恐惧不圆满,紧紧攥着,反而得不到完整之美。
人生有一部分获得,在于你去“抓”,另一部分,待你去“放”;
人生有一部分存在,需要让人看到,另一部分,留给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交给想象即可。
这样,生命才会有“惊喜”。
比起肆意妄为的虎胆,其实拥有克制力的人也值得欣赏。
克制,并不是停止,而是积攒和酝酿。
古人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举个简单例子,两个不同的演讲者。
其中一个,满脸都写着“我有很多话想说”,开口噼里啪啦声色俱厉地不停地讲,一开始你还正襟危坐,不久就发现脑子只能徘徊在语词的音调之上,死活进不到话语里的意思了。
为什么?
因为没有节奏,没有留白,没有一点空隙让人跳出来停顿和思考。
另一个是简单舒服开头,说话般缓缓道来,有轻有重,该停则停,半句废话和口语感叹词都没有,你完全进去了,不是浮在形式表面。
就像写毛笔,撇捺肆意,点顿立收。
无论是爱情,还是其他关系,本质都是一种能量,人终生都在修炼对能量的掌控能力。
我们做不到,也许是因为阅历不够,没有足够经历,就很难形成全局观和整体意识。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稍微复杂的事物或者境况时,很难判断表象下哪一块是实的,哪一块是空的,哪一块可以松手赌一把,哪一块必须死死拽住。
所以人常说,年纪大是“老狐狸”,并不完全是说狡猾这个维度,而是指经验丰富而磨练出的预判能力。
人一旦有了预判性,就会更加有把握和从容,也能更好地识别和制造“不在场”的影响了。
生活中这样看似琐碎但有蕴含意味的现象无处不在,抓住它们,细细琢磨,也许也算一种提升自我感受力的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