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孤独”是孤僻的代名词。说到“一个人孤独”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冷清,独自,形单影只,缺乏另一个人的陪伴。
百科上的解释是:孤独是一种主观自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与疏远的感觉和体验,而非客观状态;是一个人生存空间和生存状态的自我封闭,孤独的人会脱离社会群体而生活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之中。
就连文学大师林语堂也如此定义孤独:“孤独两个字拆开,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蓬下,细犬逐蝶深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唯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都与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而现在人们更倾向于将孤独判断为有益的,孤独更像是标榜“思维独立者”应有的一种常态。
他们更多不谙世事,外界是日转星移而内心却是处变不惊。你以为他们孤独得要死,而他们却在心中早已开垦了一片绿地——那是他们秘密的小世界。
当然,对孤独的评判还是仁者见仁。
孤独的尽头或许是自由,因为孤独使自己找到了另一处灵魂栖息所。但也有可能孤独的尽头是因与世界格格不入而带来的抑郁。
孤独带给我们的影响,更多是由自己的心境决定。你认为他是坏的,他还真可能是坏的。你认为他是好的,他也可能就是好的。
而对我而言,宁愿高质量的孤独,也不要低质量的欢愉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