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改编自亦舒的同名小说,而亦舒又是鲁迅粉,这部小说其实脱胎于鲁迅唯一一部爱情小说,即1925年写成的《伤逝》。当时的新青年运动如火如荼,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受到大批年经人的追捧,争取恋爱婚姻自由已成为当时个性解放的重要标志,子君的那句 “我是我自己的” 在当时简直振聋发聩。鲁迅敏锐地看到了隐藏在其背后的危机,作了《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这篇小说算是对这次演讲的回告。他最后借涓生之口说出“人必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我想,“活着”不仅是指经济的独立,更是指精神的独立。
亦舒把故事背景放在80年代的香港,反转了子君被抛弃后死亡的命运,让她独立自强最终遇得良人。据说因为电视剧把原著改的面目全非而引发了师太粉们的强烈不满,控诉剧情太狗血。虽说狗血是个高频词,我却并不了解它的确切意思,特意百度了下 “就是电视剧中被不断翻拍模仿的剧情,来形容那些经常出现的类似剧情,拙劣的模仿,或很夸张很假的表演。” 如此看来,我倒不认为这部片子狗血。首先,演员演技集体在线是公认的;其次,故事背景换成了当今的上海,三十年的时间跨越,空间的变换,必定带来生活方式以及对感情婚姻思考的不同。而且电视不同于小说,没有多少想象空间,若像小说那样子君似乎也没经受多大挫折,没付出多少努力,最后又跟钻石王老五相遇相知,整个故事未免过于平淡,可看性会大打折扣。
剧中有两段不伦恋,第一段是陈俊生和凌玲。
据说饰演凌玲的演员吴越微博被观众骂到不得不关闭评论,这种平庸之恶恰恰反映出了很多成年人看待问题视角的单一性,在心理状态上仍旧趋于幼稚。很多女人谩骂小三,却将男人出轨的责任摘除的干干净净,就象一个朝代的衰亡总是归罪于某个女人或者佞臣,而与皇帝无关一样,更不会对自己在婚姻中的状态有深入的反思。
成年人身上都有孩子的部分,伴侣关系的稳定需要相互的扶持与促进。不仅是陈俊生,我想大部分男人当初的“我养你”真不是骗女人结婚生子的毒苹果,而是不知轻重的深情告白,他们忽略了这个“养”除了物质上的满足还包括精神上的丰富。人的需求是复杂的,甚至分裂的,依赖和独立既是两个完全对立的东西,又是一体两面的整体。当子君日复一日把生活的意义都放在俊生身上时,他内心脆弱的部分在一个孩子面前如何展示?这时候凌玲出现了,她像母亲一样,承接并抚摸着陈俊生孩子的部分,让他感受到了极大的安全感。这才是陈俊生爱上凌玲,或者说以为爱上凌玲的根本原因。
婚姻是一种社会契约,本质上与爱情无关,亦舒写的精辟 :“我不敢说出来,我其实不想结婚,我只希望身边有一个支持我、爱护我的男人,我们相依为命,但互不侵犯,永远维持朋友及爱侣之间的一层关系。 天下恐怕没有这么理想的营生,但我又不敢放弃他,所以只好结婚。”这就是婚姻的真相,所以在目前我们还没有像日本一样,把工资养老金的一半强行划入全职太太账户的保障下,与其事后哭哭啼啼控诉小三如何无耻,男人如何无情,不如在事前明确财产归属,以保护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独立生活。婚姻保障不了感情,但能保障财产,这是婚姻的唯一作用。
从情感上来说,没有谁是离不开谁的。孩子般依恋陈俊生的罗子君独白 “我曾经以为对一个人的感情和依赖,从无到有,会是一个渐渐消减的过程。但事实是,它会在某一个时刻,甚至某一个瞬间,突然地立减为零。就像你听到一个长长的回声,突然被切断了,留下了巨大的空虚。我的这个转变,就发生在这一天。在我大概有几天没有见过 陈俊生之后的这次见面,几乎在目光触及他的这一瞬间,恩断义绝,从伤心爱人到冷漠路人,我能实在地感受到断裂,在心里发生。” 子君也一样,也有着对依赖和独立的双重需求,而当初对陈俊生的依赖压抑了她对独立的需求。离婚后,当这种需求慢慢释放出来时,就逐渐成长为一个让陈俊生震惊的,可以为自己承担责任的独立个体。
另一段是罗子君和贺涵。
吃瓜群众说了,防火防盗防闺蜜,这罗子君太不地道了,唐晶对她那么好,比亲姐妹还亲,她竟然抢人家男朋友。可纵观全剧,罗子君不但没有像凌玲那样玩什么心机手段,反而是觉察到自己对贺涵的感情,贺涵对自己的感情后在极力压抑与回避,生怕伤害到唐晶。这无论如何都与”抢“字沾不上边。感情,只有发没发生,没有应不应该。
唐晶总是说我等了他十年,可她的十年又何尝不是贺涵的十年?唐晶把贺涵当成了一棵树,不管她走多远,他永远都会在那儿等着她,所谓 “任我虐你千百遍,你仍待我如初恋”,强大如唐晶恐怕也有这般小女孩一样的幻想。可任何关系都是互动出来的,当她毫不犹豫冲下楼拦截客户,不假思索地把事业置于感情之上时,当她自以为是地认为他对她的好是理所当然时,亲密关系带给贺涵的美好感觉其实已经在一点点消褪了。两个人在香港一边品着红酒,一边俯瞰维港夜景时,唐晶说:“这么多年阻碍我们的并不是薇薇安或者其他什么人,而是你不够爱我。”贺涵回了一句:“你不也是一样吗?所有的一切都由你宣布开始,宣布结束。我说过,不管以后怎样,只要你要见我,我就会马上出现在你面前。这难道不是最长情的告白吗?” 看的出来,对于两个人的关系,他累了。
唐晶在事业上毫无疑问是业界精英,可在感情上却极度缺乏安全感。贺涵几次向她表达亲近都被拒绝,理由是觉得他不够爱她。可是她可以随意为闺蜜取消跟贺涵的约会,可以事先不打招呼拉着闺蜜一家老小去贺涵家里商讨闺蜜的离婚事宜,可以明目张胆抢贺涵客户。在贺涵面前她是如此任性,为什么?因为贺涵给了她足够的关心与包容,她很明白这个男人内心宽厚,会给她充分的爱与自由。而她却可以为薇薇安的几句挑拨就从订婚宴消失,可以随便跟别的男人约会,并带到酱子吃饭。相处十年,她对他却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到底是贺涵不够爱她,还是她在感情里用过度的张扬来掩饰自己的卑微?“爱情易逝,婚姻易碎” 是她对亲密关系抱持的态度,十年里无数次预演和贺涵分手的场面,潜意识里她并不信任感情,也恐惧进入婚姻。
反观罗子君对感情的态度却一直都坦荡信任。遇到陈俊生时相信那句“我养你”便义无反顾踏进婚姻当起了全职太太,失婚后痛哭流涕,悲悲切切地表达自己的不舍;发现跟老金陷入了一种彼此委曲求全的关系时,便果断干脆地斩断了往来,即使落魄,面对爱情也绝不将就;爱上贺涵后,她明明知道不可能有结果,自己也不允许有结果,仍然竭尽全力地帮助他,即使丢掉工作也在所不惜,因为她根本不求什么结果,只是因为爱他。相信爱情,才能遇见爱情,否则再精致也不过是披着爱情外衣的交换与合作。
唐晶最后终于对着无人接听的电话表白“你永远都不知道,你错过了一个多么爱你的人。”却仍然透着骄傲。我相信唐晶很爱贺涵,但她错把保持优秀换来的欣赏当成了爱情。的确,贺涵爱她的聪慧努力,能力过人,但是,她随时随地的战斗状态也让他感到紧张,骄傲自负如贺涵也有脆弱敏感的一面,也渴望被仰慕被呵护。相比之下,罗子君的坦荡单纯,甚至有点傻的烟火气,却让贺涵备感放松,况且她也聪慧努力又那么美丽。最后,明知道不可能在一起,她依然放下所有的自卑,恐惧,内疚和自责对贺涵说出了“我爱你”,这样的勇敢唐晶是没有的。
有些人说这部剧不过是穿着励志马甲的玛丽苏剧,依然落入以女主找到比前任更优秀的男人作为结局的俗套,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无情未必真英雄,谁不渴望真正的感情?难道非把女主塑造成一个刀枪不入,喊着我加班我快乐的人设才算励志?子君已经不是过去的子君,对生活,对感情有了新的思考与看法,她日后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是否拥有随时改变生活方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