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就像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美国作家泰勒.本——沙哈尔的《幸福的方法》第三篇内容,告诉我们,幸福不是摸不着,看不见的,幸福像花儿一样。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沙哈尔一起去看一看,幸福是如何像花儿一样。
第一章 幸福的土壤——仁爱之心。
沙哈尔告诉我们,为别人带来幸福,就是给自己带来意义和快乐。帮助别人越多,自己越开心,自己越开心,就越容易去帮助别人。就如美国作家维克多.富兰克林在《活出生命意义》中所说,他人生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人生命的意义。
我们最大的幸福来自于意义和快乐。
例如:我们习惯把自己觉得不错的购物app推荐给别人,在自己购买到优质物品的同时,也希望朋友买到优质的物品,当朋友表示满意并表示感谢时,我们就会感到很快乐,也会更乐意去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第二章 幸福的肥料——幸福催化剂
一次幸福的经历,可以感染到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我们将这些虽小但有连锁效应的事情称为“幸福催化剂”——一些几个钟头甚至几分钟的事,便可以为我们带来意义和快乐,不但在当下受益,也会影响到未来。
例如:我们每天工作都很忙,周末也要加班,想在周末陪孩子一起去公园玩,想和家人一起共度周末,这些简单的要求都不能满足,我们就会很烦躁,慢慢会讨厌这份工作。当我们抽出时间陪家人的气候,家人很开心,自己也会很开心,这样工作起来就会很快乐。
第三章 幸福的根——幸福深度。
幸福的高度是指我们生活中体验到的情绪波动,他有高潮和低潮。
例如:中大奖或是找到理想工作自然会很高兴,失去什么时会不高兴或悲伤。但这些情绪不会停留太久,很快就会回到之前的安定状态。
著名的“”明尼苏达双胞胎实验”发现,同卵双生的双胞胎有相同的个性特征,而且他们的幸福深度也相同。许多心理学家就认为,人们的幸福指数是受基因和儿时的经历生成的,成年以后就很难再去改变。
幸福的深度,则是指我们内心深处基本的幸福感。就像是树根,提供养分,是生命的支柱。幸福的高度则像是树叶,美丽而有魅力,但生命却是短暂的,会随着季节改变直至枯萎。
桑娅.吕波密斯基、谢尔顿和戴维.斯卡德认为人类的幸福感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
基因我们无法控制,外部环境我们也很难掌控,但在行动和练习上,我们则拥有决策的力量。按吕波密斯基解释,这个因素是“增强幸福感的最大因素”。追求有意义和快乐的事,可以明显增强我们的幸福感。
这就要求我们细心品味生活。其中包括:
将注意力从追求物质和名利,转向追求终极财富,提升幸福深度,同时,追求当下和未来的收益,长此以往肯定会越来越幸福。
还可以通过掌控时间。我们都会有自己天生的个性,虽然我们没有能力控制外部因素,但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时间。
恰当运用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挖掘幸福的潜力,拓展充实生命的可能性,让时间成为幸福的看护者。
我们追求幸福的努力应该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不断收获和成长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到的幸福是无限的。
在追求既有快乐,又有意义的工作、学业和情感时,我们只会更加幸福,这种经历不是树叶般短暂的美丽,而是根深蒂固的永恒的幸福。
第四章 幸福的阳光 ——内在的力量。
我们追求幸福的能力是上天赋予的,任何人、宗教、思想或是政权都无法把它夺走。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内心的障碍——那种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幸福的错觉。
当我们这样认为时,我们追求幸福的能力就会减弱。甚至会忽略一些幸福的来源,注重一些不幸福的事情,或是做一些威胁自己幸福的事情,去想那些不开心的往事。
例如:婚姻关系中,许多人宁可在不良关系里孤独绝望,也不用心去找一个可以分享生活的伴侣,或是与当前的伴侣培养幸福的关系。
当我们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幸福时,我们就很难去感受生命里那些美好的事物,那些能带给我们幸福的事物。因为我们不相信那些是应得的,不相信那是我们所有的,我们就会害怕失去它们。
一个害怕失去的人会通过让他自己变得一无所有来保护自己。当我们感到幸福时,也意味着我们拥有很多值得幸福的东西,为了避免失去所拥有的,我们不敢拥有太多。我们为最坏的情况而担心,所以一开始就已经把最好的排除掉了。
就算找到了幸福,我们还可能会为了别人的不幸而感到惭愧。
一种错误的暗示就是:幸福是有限的,如果我得到了,别人就得不到了。只有让自己从无法幸福的想法中,跳脱出来,我们才可以真正地帮助其他人获得幸福。
学会全然地接纳自己
幸福的生活需要内在价值观的支持。我们必须接受自己的核心价值,接受真正的自己,把虚荣的东西抛开。
必须相信
^_^幸福是应该得到的。
^_^我们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_^因为生来就有享受快乐和意义的权利。
内在价值感。
^_^一种接受的态度。或者就会忽视或削弱自己的能力、潜力、喜悦和成就。拒绝接纳已来临的幸福,只会带来不幸福。
^_^一种接受幸福的态度。一个盖着盖子的水壶,无论如何无法把水装进去。
第五章 幸福的成长——心灵的智慧。
想象一下,当你110岁时,诞生了一部时光机,而你备选中进行首次试用。发明人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位科学家,他说:“你将会被传送到你读本书的那天,而你这个有智慧,并且人生经历丰富的老人,只有5分钟的时间,去和那个精历浅薄、年轻的自己交谈。”请问,你再见到“他”后会说什么呢?你会给“他”什么样的建议呢?
作者通过以上“时光穿梭”的实验告诉我们,生命是何其短暂与珍贵。110岁的人拥有更多的经验,在生命中并没有捷径可以更快地得到这些经验,但其实很多110岁的人拥有的智慧,我们在50岁和20岁时就已经有了,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萧伯纳曾风趣地说:“人类的青春不应该浪费在年轻人的身上。”
无论是哲学、心理学或是励志书籍,都无法在获取终极财富的知识方面教给我们很多新的东西。通常,一位老师或一本书能帮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一件我们已经知道的事。
最终,我们的进步、我们的成长和幸福。却都来自于我们认识自己以及向自己提问的能力。
第六章 享受幸福的花朵——淡定从容。
我们太忙,总希望在更少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其后果是,我们忘了对身边的事,以及对拥有财富的感恩,忘了享受他们。比如我们的工作、一段音乐、身边的景色、我们的心灵伴侣,甚至我们的孩子。
在这个快节奏、忙碌奔波的世界里,怎样才能多享受一下生活呢?答案并没有模式,我们只能简化生活,只能自己减速,简化和减速并不会影响我们取得成功。
简单既幸福。在19世纪,梭罗曾劝告过与他同时代的人,减少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复杂性:“简化!简化!简化!做两三件事就够了,我不是100件或1000件事;与其数到100万,还不如数到半打。”由于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复杂,做事情分秒必争,所以将梭罗的话应用于当今社会就更贴切了。
提升幸福感,简化生活是一个最佳的方法。“捍卫”我们的时间,学会说不(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对生活进行排序,选择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学会放弃其他一些琐碎的事。
幸运的是,做得少并不代表做得不好。有时候,少做一点事情,反而可以带来更多的成果。
第七章 幸福至上的原则。
幸福至上,就是要把幸福视为终极财富,以及所有目标中的终极目标。幸福并不是要我们摒弃拥有物质,而是把它从生命的第一位移开。
亚里士多德在写出“幸福是生命的意义和使命,是我们的最高目标和方向”时,已经把他的观点表露无遗了。一位僧侣也说过同样的话:“无论一个人是否有宗教信仰,无论他的信仰是什么,我们生命的真正使命就是去追求幸福,我们生命的每一个举动都是通往幸福之路的。”
幸福是生命的衡量标准,他对我们本身甚至整个社会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当我们意思的,并将幸福作为中级财务是我们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平静,我快乐。
但我们的目标是追求意义和快乐,而不是如何赚更多钱或是更大的名声时,我们自然可以从人生旅途里获得更多。
总结:幸福无处不在,想要拥有幸福的生活,想要发挥追求终极财富的潜力,学会接纳“活在当下”的理念,也就是关注那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那些普通、平常的小事。
从现在开始,去和家人一起看一场电影、去读自己喜爱的一本书、陪父母共进晚餐等等,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在这些小事中体验幸福的过程,你会感到幸福不是摸不着,看不见的,幸福始终伴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