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思考》这本书反复看了两遍。从开始阅读导读的时候,我就找到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尽管它让我开始否定自己的生活。
近日,《全球金融时报》发布了2016年度MBA排名,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力压哈佛商学院,夺得冠军宝座。特奥•康普诺利教授在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授课多年,他关于思维学和压力管理的公开课备受全校学生欢迎。《慢思考》是特奥•康普诺利教授的代表作,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在一心多用的时代保持专注的书。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近乎一致。看电视的时候刷手机,刷手机的时候想看书;一边开车,一边玩手机;既想学插花,又想学烹饪;想着把事情做好,可总是半途而废。
为此,《慢思考》针对我们的行为给出了解释,并且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让我们去自由操控思考。对比我们的行为与解决方案时,忍不住一声声地唏嘘与惊叹。
1 随时在线 VS 离线思考
首先要聊的是大家对于时间的惶恐。如果待在公园看半天荷花,反倒觉得这是闲人才会做的事。可忙人忙的是什么呢:玩手机,仅仅一个低头的动作,就是许多个白天到晚上,让自己忙的不知所然,又好像什么事都没做。话说回来,在大理晒太阳,这种生活方式我们也能乐意,可我们为什么还会如此惶恐呢?而且我们还忽略了随时在线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要知道,惶恐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时间该如何度过。你可能会觉得,随时在线在短时间内提高了效率,可是从长期来看,随时在线导致信息超载,让你筋疲力尽,最终会让你无法深入思考,在线时间越久,处理持续信息流的效率就越低。部分人觉得瘫的状态玩手机更舒服,实际上是很错误的想法。一位日本僧人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不看电视,惊悚的不看,新闻也不看,即便是综合类和搞笑类节目也有攻击性;尽量不上网,堵住垃圾信息的源头......这种反现代的生活方式,你可能不大赞同,但在这想强调的是,生活方式有很多种,日本僧人做到了离线思考,这只是其中的一种生活方式。正如《慢思考》中提出的:“有太多书籍和课程教你如何安排工作、如何完成任务、如何管理时间,但如果你无法做到离线思考,那么一切建议都将沦为空谈。”离线思考没你想的那么难,无非就是不受干扰地做一件事,明明白白地过日子。不给自己留些时间,怎么会有自由的体验呢?
仅仅具备自控力,就可以做到离线思考吗?不是的,自控力的背后还需要一种能力,包括理解生活的能力,认知自我的能力,树立目标的能力。而慢思考,会依附着这些能力,把你带入更有趣的未知。
2 多任务进行 VS 批量处理
周末在家看孩子,我着急看电视,于是找了个玩具让他玩,他自己玩的很开心。下午的时候,我又找了很多玩具给他玩,但他玩了一个小时就来我这磨蹭了。我感到很纳闷,跟老人提起这件事,老人说:你给孩子过多选择,他就很容易形成浮躁和注意力涣散的毛病,所以,他很快就会厌倦。让孩子养成了这种习惯可不好,以后注意力很难集中起来。
吃惊的同时,更多的是理解。我也是这样的,一边写邮件,一边整理资料,写邮件的时候,想着还差哪些资料;整理资料时,想着邮件这样写不对,顾虑太多,效率很低。可能大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准备合理安排任务时,却发现自己实施起来也很困难。问题出在哪了?由此来看,如果无法判断出优先级(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那也很难做好批量处理。我倒是觉得书中提出的这三点很受用:1)一次完成一个任务,或者相对完整的一部分,拒绝所有干扰;2)把不相关的任务,邮件和琐事丢到一个批次里;3)准备好在家里处理的批次。你不仅需要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上,还应该避免琐事的干扰,这点很重要。而且,肯为自己的工作、生活花时间,对于自由散漫的人来说,这就是用心了,毕竟他们愿意接受约束了,这不距离专注力又近了一步吗?
3 低水平压力 VS 科学应对负面压力
生活节奏快的足以让我遗忘掉压力的时候,却在《慢思考》中看到了这两个字,尤为觉得感动。我知道有一群人对工作充满干劲,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压力。我遇到困难时,会啃指甲;爱人遇到困难时,会打坐;父亲遇到困难时,会抽烟;小孩遇到困难时,会哭泣......应对困难的各种反应,就是我们解决压力的客观体现。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应对压力,或许可以这样说,我们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压力的社会。
在学校,提倡的是成绩让你快乐;进入社会,发现房子是幸福的基础;工作中,结果的意义要更大于过程。因为成绩可以决定出路,所以没人给我们说考少了也没关系;一个小区刚开盘,许多人承担着巨额贷款抢房子,却没人肯承认:让你念念不忘归心似箭的那个人身处之地才是家,一砖一瓦并不代表你有家,买房子,实际上完成的是对房子的执念......所以,应对压力之前,《慢思考》并没有直接安慰我们慢慢来、不要怕什么的,而是首先让我们修复或改善自己对于某事的感受。然后系统的介绍了如何应对压力。
有些压力,是别人给的,也有些压力,是自己找的。比如,你想让爱人做一件他办不到的事,他会觉得吃力,你们会为此争吵,弄的整份感情都很有压力。人在脾气中看不到感情,同样,事情陷入压力中也就变得很复杂。我们解决压力,一是为了让彼此舒服,二是为了让生活变得可控、可预测。《慢思考》中也经常在强调这一点,给自己多一点空间,给未知多一点可能,再加上专注力,一切都会变得很踏实。
4 睡眠不足 VS 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
提起睡眠,我们就不得不谈下存储脑了,简而言之,存储脑是负责档案管理的。你白天忙着写PPT、刷手机、做excel时,存储脑根本没时间处理你那么多信息。而当你在睡眠期间,存储脑才会有机会,整理、识别尚未消失的信息。存储脑让我们想要看到的区域更加活跃,所以头一天解决不了的问题,睡一觉就解决了的原因就在这。
有位朋友在互联网公司搞研发,每天十点起床,近十一点上班,十点下班,回家后,他也不着急洗洗睡觉,而是先喝掉一瓶啤酒,周末就别说了,完全瘫的状态。他这种生活方式,完全对健康不利,他却不以为然,我相信有不少人都是这样。觉得自己还那么年轻,身体绝对没问题,可是有些病已经潜伏在你身上了,你不在意的事,最终也会击垮你,我们不能太过自信。
以前我失眠时,会看一些枯燥的书,再后来一看到枯燥的书就倒胃口,以至于一直没找到解决失眠的方法。直到看了《慢思考》,我才知道不是没找到好方法,而是从一开始我的状态就不对。比如当我想要解决失眠这个问题时,我并没有按时按点的就寝、起床;我想要在周末补觉,应该提前一会儿上床,而不是晚睡.......日常生活的很多误区,都被这本书给纠正过来了。所以说,《慢思考》这本书,它所科普的并不仅仅是如何提高专注力,而是在修正我们对于自己的态度,让我们对自己负责。
我们每个人都很忙,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却又在担心吃完饭了做什么,追完剧了做什么,事后也想不出来自己都将时间花在了什么地方。或者当你想要学习自我管理时,不妨先问一问自己:是否具备专注力?别看25岁,正是最好的年纪,可它也像过山车一样,“嗖”地一声冲下来,迅疾、不留情面,然而只有专注力,才会让时间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