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与信息不对称
16世纪的英国商业贸易已经很发达,玛丽女王时代铸制了一些成色不足(即价值不足)的铸币投入流通中。当时在英国很受王室看重的金融家兼商人托马斯•格雷欣发视,当面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铸币同的进入流通时,人们会将足值的货币贮藏起来,或者熔化或者流通到国外,最后回到英国偿付贸易和流通的,则是那些不足值的“劣币”,英国因此遭受巨大损失。鉴于此,格雷欣对伊丽莎白一世建议,恢复英国铸币的足够成色,以恢复英国女王的信誉和英国商人的信誉,以免良币在贸易中受到不足价值铸币的“驱逐”。
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
有一个关于信息不对称的故事:
一个商人到教堂,跟神父忏悔道:“我……我有罪……”
神父:“说吧,我的孩子。”
商人:“二战开始没多久,我藏匿了一个被纳粹追捕的犹太人……”
神父:“这是好事啊,为什么你觉得有罪呢?”
商人“我把他藏在地窖里,而且……而且我让他每天交给我15法郞租金……”
神父:“你为了这件事忏悔吗?”
商人:“是的,我现在很后悔……我一直还没有告诉他战争已经结束了!”
这个故事中的商人与犹太人对二战的认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