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狐狸和葡萄的故事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那些不愿再想想其它办法的“狐狸”依然很多。
什么是偏见?
偏见是人们认识世界万事万物所萌动的臆断情由,它携带着主观意识情感看问题,论人就事。
封是一个读书会的朋友,他也是一个爱学习爱研究的人。对事物常常有自己很“独到”的见解,为人也热情,待人也亲和。
虽然他看起来挺自信的,不知为何,我总觉得他那高昂的头颅之下分明就藏着一颗血淋淋的内心。伤痛和苦闷掩藏的很深,内心柔软善良但不愿被人碰触,因为痛。
或许,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他使用“偏见”这个防御方式。我看到他,就像遇见了一本活的《百年孤独》。我知道,我没有能力帮到他,小鱼带不动大鱼也留了许多愁。
于是,我邀请他加入樊登读书会。他事实已经是樊登读书会的铁粉了,但不愿承认。他说:“这不是我想要的,我也听了20多次了。我觉得樊登的道德境界不够高。”
你的思想境界若是比他高,我心也是甚慰呀!可是你只是那个脆弱的自我不愿意低头谦卑的向他人诚服,拿此当借口罢了。称赞他人的学识有那么难吗?孔子当年还不耻下问,求教于项橐呢!与人求知乃前有圣人做表率,后有真知来随你呀!如果真是他所说的,那么20多次的线下参与他岂不是在浪费时间?那也真是够奢侈的。
朋友叫我别管他,我们做好自己就行了。不过,我的境界还真不够高。觉得好像开了个免费的茶馆,有个人天天来喝,没有谢意,还说:“你们家的茶太差了。”
我在这里没有半点对他不敬的心情,只是想让他明白,虽然在这个世界上行走,荆棘很多。但是,像寂天菩萨说的一样:“在整个大地铺上地毯是不可能的,然而只要穿上鞋,我们就能免受荆棘沙砾之苦。”
我想,他如果真的把樊登读书会里面的100多本书的视频精讲听完,境界或许不同。人那,自佑者多福。不过,偏见越多的人啊!往往越习惯于启用偏见的防御模式,把自己困在高墙之内,怒骂外面太馄饨。在饱受煎熬的同时,对于“鞋”充满偏见,一边赤脚忍痛前行,一边愤世间荆棘瓦砾太多……
此时,我也需对自己说一声:“别拿自己的偏见唱高调。”他来到这个世界定有他的使命,而我对他的怜惜与关怀实则是在抚慰自己的昨日之痛。
抱抱自己说:愿他福泽庇佑,化腐朽为神奇。
偏见!常常是因人而异,浮于现象,总立足于自以为是的角度,或深或浅,依凭自我见解和见识的情感,用“以偏概全”的论说和观点生活。
当下,依然是一个网络经济发展的高速时代。也可以说是人人创业时代,共享经济时代。在学术界,也是有学之士的幸福时代。
互联网引爆了知识变现,很多专家学者依靠自己的学习创立了很多很好的收费学习平台。我是为知识埋单的常客,因为付费软件干净。学问传播者可以依靠收费而安心做好,做深学问,不必依靠广告投资来生存。因此,更能做出有深度的文化产品。而且,比起线下培训类学习方便,实惠。
但是呢!一些看不见变化的口水党一看见有人做分享式的微商,啥都不明白,立马给人扣帽子,某某人在做传销。而往往这些人除了偏见之外,连什么叫传销都不太知道。但是,又不去学习。
我个人比较爱分享,有些网络平台,你一分享成功就会给你一点小报酬。我觉得这只是人家的运营模式,而我的分享当然不会是在意那点小利,仅仅是分享自己真心的喜欢的产品。你若喜欢,那是你的事,你若不喜欢,那也是你的事。
比如吧,我去年加入大V店里的妈妈商学院,觉得真的不错。在里面学习了一些知识,有时候也分享里面买的一些书。因为自己喜欢,通过分享有一两块钱给我。我就很心安,因为我分享的东西不差呀!然后,很多朋友一开始分享觉得没什么,后来看到有钱给自己就纠结了。
再比如,有几个朋友告诉我,樊登读书会好是挺好。就是分享之后有积分,而积分可以换书和囤够3650个积分第二年免费。然后,分享时好像赚了人家的,心里不舒服。你要说这个读书会商业模式太浓。我这就困惑了,难道商业模式影响你学习了?还是,你自己看到奖励后起心动念发生变化了?朋友,我只想问你,你是为了什么才分享呀!你的本心是为了让朋友在得到这么好的学习平台,而开阔眼界,通过和大家一起每人每年一起共读50本书来改变自己,生活得更加幸福。那就不必在意那么多了,一天一块钱,并且养成每天签到的习惯还奖励5个积分呢!只要你的发心是好的,那么不妨把积分的事情给丢了。
再看喜马拉雅,现在好多课程都收费了。以前免费的时候有很多广告,你分享不也同时帮人家分享了里面的广告嘛!难道听广告耗费的时间不值钱吗?现在一些付费知识出来了,收点钱,也不是特别贵,没了广告不是蛮好的嘛!你自己认可的,正在学习的课程分享一下,一看,喜马拉雅奖励你钱了。你遍觉得被狗屎碰到了,有这么恶心吗?人家需要与否是人家的事,而奖励你的那一瓜半枣的,那是人家的模式而已。
我想问你,假如你的朋友因为没有鞋子,在走路时脚痛。你知道哪里可以买鞋子,但一旦你带朋友去买了,对方会送你一双袜子。你会因为对方的那双袜子而拒绝帮助朋友吗?
我想说,你爱的不过是自己偏见背后的清高而已。
偏见的圈子既狭小又自私,人也多爱在此打转。只要是生活中的人,谁都逃脱不了曾经有或现在有或未来有偏见。
说说自己吧!也会常常拿着偏见唱高调,那是不自知。有一次,和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妈妈聊天。她说现在的孩子压力大,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忙成什么样。我没等他说完就下定义了,她把自己的焦虑投射给了孩子。
后来,通过了解吧!她的女儿性格乐观开朗,之所以报了那么多兴趣班真心的只是兴趣广泛。孩子不觉得累,而且乐在其中。她所说的现在孩子压力大,是指普遍性的问题。也确实是这样,很多家长由于自己价值的缺乏,拼孩子心切引发了种种不良现象。
对于我的女儿吧!因为学习了心理学,发现自己无意识的把自己小时候想要成为一名作家的愿望投射给她了。于是,曾一度跟她说,她可以做自己。无需为妈妈担负未实现的梦想,并告诉她妈妈自己会承担起自己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她对读写的真兴趣。
在这里,过于在意自己的投射是否构成了对孩子的影响时。不过是更爱自己是否做对了而已,如果这种私意过重,容易形成“知之障”。
所以,去除偏见才能更中正的对待生活中的,人,事,物。
因此,想要克服偏见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还需多多学习,提高自己的觉知能力。
偏见,人皆有之,世界观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爱憎情感和褒贬态度。人们都在不同程度的范围内为自己缩小和减少偏见。正如人们所希望和应该努力做到的,以防范偏见带来的危害。在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开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好转,这其中就是在提高人们的素质,改善人们的面貌。评价、看待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环境和一个问题,虽受着第一印象的左右和各种身心状况的影响,但生活中的人们心态、境遇、认知和情绪等都将随事物的发展而日趋美好。
狭隘、偏见、自私好似“三代同堂”,也是一付沉重的生活担子,一头挑着狭隘,一头挑起自私,不是轻松的人生旅程。
偏见常使人误入歧途,回报给人们的是痛苦和烦恼。——选自叶千华《千华随笔》
舌毒如我,也不过是基于一定事实与角度而得出的观察。凡是观察,又不可能离开某人于某事物,所以也必有偏见。文章也不过是某时某刻,某地某人在特定条件下的某种思维产物。尽管留了些文字装载,过了也就只是一些行文。而行文中带出来的你的感受才是你的,读书显现出的思绪与情绪跟自己和自己的见解相关。
偏见,带给我们很多痛苦。为了少一些偏见,再读一次杨绛先生的话:“你的问题主要在想的太多,书读的太少了。”
让我们一起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能够更好的觉察自己的人,而不是用偏见唱高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