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黑帽思考|对六顶思考帽的重新思考》提出了一个思考问题:在团队讨论中使用六顶思维帽时,为何博诺强调要大家同时戴一顶帽子,然后再换下一顶帽子呢?而不是简单按照六顶帽子分成六组,每组戴一顶帽子进行思考和陈述?
为了解释这样的“平行思维”,博诺大师用了“看房子”的例子。
在左图中,四人分别站在房子的四面,对于房子的模样各执一词,展开辩论。
在右图中,四人一起携手观察房子的四面,每次都从相同的视角进行平行观察,最终对房子的模样进行了充分的探索。
所以,拉回到团队讨论中,若大家同时带帽进行平行观察,在有限的时间内会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如何为该思考方向贡献自己的想法;而此时,参与者之间也不不必因为意见不同而发生辩论,因为思考方向相同,大家说出来的是在该方向上添加内容的多样性。
博诺尤其指出,平行思考不是说对不同的立场就不做选择了,而是比常规思维模式多了一种可能——推迟选择,只在最终的时间点尝试做出抉择。
若在教学课堂编织进这样的思考方式,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将有两大益处。
首先,因为根据需要,所有人都被要求戴各种颜色的帽子,也就是鼓励大家提高在每个方向上的思考敏感度。
不乏有很多学生会觉得自己过于感性(太多红帽思维),或者缺乏创意(绿帽思维),亦或是过于谨小慎微(拽着黑帽不放)......六顶思维帽会给每个人机会去在“陌生”的思考方向尝试绽放自己的想法——即便刚开始不熟练,即便想很久才能蹦出几个字,但学生们会逐渐更加充实自己思维的各个角度。
这个跟我一直很喜欢的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加大师也强调过不要用该理论去划分学习者种类,而是要让学习者认识到自己每种能力都有,只不过发展程度不同,而且通过练习是可以逐渐发展起来的。
其次,六顶思维帽还能带来很高的社会交际价值。
学生之间总有那么些小心思,互相“看不顺眼”,或者受本能驱使想要在人前进行“思想的炫耀”。所以当意见不同的时候,有人会喜欢去证明对方不正确。
试想,老师YY的一场友好的讨论,若被辩论占据了半壁江山,那么在有限时间内很可能无法抵达一个共识;思想虽然有激烈的碰撞,但其多样性却受到了损伤——因为大家都陷入在惯性思维里,然后还努力去为自己的惯性思维辩护,自然无法顾忌其他。
反之,六顶思维帽因为统一了大家的思维方向,那么学生间更多看到的是对方在同一方向上的贡献,这种贡献是根据学生自身经历和已掌握知识的融合而产生,彼此有更多可能看到闪光点。
我们现在都推崇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于是设计了很多生动的课堂活动。但并不是把学生简单的分成一组,对他们说“好,你们针对这个问题开始讨论吧!”,就一定能够带来我们理想中的效果。
可我之前一直就是这样简单的去构思讨论活动的,课堂效果看似也很火热,课堂教学目标也可以达到,还从学生的评价中得到了自我满足。从未仔细想过群体讨论的质量和产出还可以如此得到提升,还存在这样的科学方式——脑洞开了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然而,这种平行思维(或水平思考能力)并非很容易就能掌握。在博诺的另一本书《Lateral Thinking》(水平思考)中详细介绍了其与垂直思考的区别与互补,还从简到繁罗列了大量训练这种思考力的例子和分析。
非常烧脑,但又非常引人入胜。
对这种思维方式感兴趣的童鞋可以找来仔细斟酌一番哟。
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你来说有辣么点意思。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