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遇到问题找借口推卸责任和一个人敢于去面对,承担责任,将来会决定在社会上有不同的层次的差别。
一个人拉到了一个新的团队或者是公司,如果他积极主动敢于站在公司的高度承担责任和一个人总是觉得自己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别人的事跟他没有太多关系,这两个人同样是发展三年,实际上社会的层次是发生巨大变化。
今天一个从小爱找借口的孩子,等他到了社会上同样是害怕承担责任的,让我们思考一下孩子喜欢找借口到底是谁造成的?第1个场景就是孩子忘带家里钥匙了,在门口等了半个小时。
很多父母就会说,是妈妈不好,早上出门太急,忘记提醒你带钥匙了。
另一个场景是孩子对着爷爷奶奶发脾气,结果你却说,哎呀孩子快中考了,心里压力太大,脾气才会不好的。
第3个场景,孩子没完成作业,结果你跟老师说,孩子最近要参加舞蹈比赛,训练太累了,回家就要睡觉,所以作业也没有写。
我们都很爱孩子,从小以爱为源由在家庭教育这块基石上刻满了理由和借口,往往容易塑造出不负责任,没能力的低龄儿童对自己可以完成事情的认知。
再大一些的孩子对于自己能够接受挑战和承担后果的衡量,压力大太累了,没写作业,都是家长为孩子找的,看似很正当的理由,但是换个角度想一想,需要被提醒吗?
压力大就可以对长辈发脾气吗?
作业不是学生要无论如何都要完成的责任吗?
但更为可怕的是当着孩子的面,以种种借口作为理由输送给第三方,会直接混淆孩子的能力感,对孩子做出错误的心理暗示,就是没带钥匙是妈妈的责任。
压力大,有其他任务就可以不完成作业。
一个经常被父母通过各种各样形式的借口和理由保护起来的孩子,很难产生担当与责任感,长大之后,做事失败与人冲突,或者遇到坎坷挫折时,也会习惯性的抱怨或者找借口。
我没做错呀,是因为什么什么的。
另外一些家长在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给予严厉的惩罚和指责,而孩子为了逃避这些惩罚和职责,就会习惯性的找借口。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如何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第1少问为什么,多问怎么办?
当孩子犯错误你不停的问为什么,为什么会撒谎的时候,为什么会偷东西?
为什么考试考这点分的时候,孩子只会找越来越多的借口,是我们的沟通模式的问题。
让孩子喜欢找各种借口来解释自己,从而避免被惩罚,如果我们逐步忽略为什么多问怎么办。
比如孩子考试差了说,慢慢理解,其实你不想这样的,你也希望自己优秀的,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呢?
就在培养孩子敢于面对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这样以后在孩子人生中碰到任何问题,他的思考角度都是怎么办,找出答案并且承担责任的人。
第2个就是要带着孩子去主动承担责任。
有个老师,她的孩子在学校里玩火,结果在厕所里烧着的东西,差点引起了大的火灾,结果学校被被老师发现之后。
在全校去通报找出这个制造火灾的人,结果孩子没敢承认,结果通过摄像头呢,找出来是她的儿子。儿子被叫到校长的办公室,非常的害怕,最后把父母也接过来,一般这种情况下,父母也会当着老师的面把孩子给痛骂一顿,但是当时父母跟老师说这个问题能不能交给我们回去先处理一下。
结果回去她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孩子其实也非常的害怕。妈妈跟孩子聊,我们现在有两种选择,第1种是抓紧全家卷铺盖逃跑,跑的越远越好,但是现在的公安监管这么厉害的摄像头这么多,估计也跑得不是很远。
第2种呢就是我们一起到学校去,敢于去面对听候老师的处置。孩子就选择了第2种去承担责任,结果到了学校跟校长沟通完,孩子态度也非常诚恳,校长反而觉得这个孩子非常有态度,就原谅他给了他一次新的机会,经历这件事情之后孩子变化非常大。
孩子惊讶的发现,其实承担责任并且敢于面对,也没有那么可怕。
当你的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你应该思考,这是培养他责任感的最好机会,而不是去逃避,不是去批评孩子。
第3点就是家庭在遇到原则性的事情,一定要坚持原则,因为你的一再妥协让孩子失去了责任和担当。
中国管理学界一个非常有名的老师叫余世维老师,他的家庭,有个规矩就是第1次犯错误呢,叫不知道。
第2次犯错那叫忘记了。
第3次就是故意的。
他的孩子上学的时候经常忘记带文具或者是作业之类的,结果第1次就给爸爸打电话,爸爸我的作业忘记带了,结果爸爸说哦第1次啊,孩子也莫太当一回事儿。
结果第2次又遇到这个事情,打电话的时候爸爸就提醒说第2次忘记了,没有第3次了。
结果第3次这个事件再次发生的时候,孩子给父母打电话其实也是战战兢兢,她知道爸爸可能不会同意,但她各种哭诉各种哀求,最后爸爸还是说没机会了,已经第3次了,还是说那个试卷很重要的,要被老师批评的等等。
但是父母依然坚持原则是第3次,那天放学回家呢,这个孩子情绪非常不好,感觉情绪非常的对抗很明显在学校,因为这件事,肯定是被老师批评了。
尽管这样,当天晚上孩子睡觉前把所有的书包和作业本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从此孩子养成了自己收拾的习惯,反观中国的很多父母呢,脾气很大,但是却没有原则。
改变从现在开始,希望以上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期待你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