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四十四周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
文:枯木
中国是具有悠久文明的历史古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延绵不断,得以传承至今,离不开世世代代炎黄子孙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斗和集思广益的智慧积累,从而给世界贡献出无以伦比的众多成果,成为支撑世界不断进化的支柱之一。
同时,我国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历史上争权夺利、兵戎相见的血雨腥风充斥着整个文明演变史;从古至今,人为因素导致的灾难历代皆有,残酷激烈。可是,这些都比不上自然灾害的暴戾恣睢、冷酷无情。
历史上,发生在我国的自然灾害,首位就是水灾,从三皇五帝时期的“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甚忧”,到历朝历代黄河长江流域水患不断,死人无数,基本上是每年都会发生,而且每次都会造成重大物资人员损伤。即便是现在,依然是我国人民面临的最大灾害之一。
其次就是旱灾,最早记载是公元前1809年的伊洛河流域大旱,即所谓“伊洛竭而夏亡”事件。据统计,我国历史上发生旱灾超过1000余次,平均每三四年就会发生。远的不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旱灾,造成3000万人以上死亡(官方数据),超过当时全国人数的二十分之一!
再就是地震,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灾害的国家,自古以来发生了无数次的地震,其中有文字记载的就超过1200余次。其中7.0级以上地震共24次,死亡人数最多的为发生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的关中8.3级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83万;而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震级7.8级,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轻伤544000人,伤亡近百万,是建国以来最大的地震灾难。
再次就是虫(蝗)灾和瘟疫,而这两种灾害,虽然不是完全的自然灾害,然而往往伴随着前面三种灾害发生,并且也可单独发生。比如旱灾导致虫灾蔓延,水灾地震紧跟着就是瘟疫流行。据统计,从公元前707年(鲁桓公十三年)至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止的2614年中,有历史记载共发生蝗灾538次;根据《中国疫病史鉴》统计,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
除了水灾、旱灾、地震三种自然灾害以及蝗灾、瘟疫等灾害,虽然还有台风、海啸、火灾、冰雹、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是我国局部地区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然而从全国来看还是以前三种自然灾害对民生损害最为强烈。
就当前技术来说,在自然灾害里面,水灾可以采用筑坝拦洪和疏通河道进行疏导;旱灾可以通过人工降雨或者引流改道来降低旱情,还可以储备粮食以备所需;蝗灾和瘟疫可以用科学手段进行遏制和消灭(今年的新型肺炎被我国成功击退就是明证);至于台风、海啸、火灾等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分析预报进行防备。以上这些自然灾害危害虽大,然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基本上可以尽最大可能予以减弱或者预防。
然而,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却让人类有点不知所措。虽然从古代我国就开始了地震研究,比如汉代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浑天仪等科学器械,然而经过两千多年来不断探索和研究,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如今的进展并不能说成功。虽然我们看到很多期刊杂志论文不少,并且有成功预报的案例,可是仅仅是在地震发生前几秒钟,留给人们逃生的机会并不多。
那么,面对地震这种威力强大的自然灾害,我们该如何面对?笔者认为,需要从三方面着手,第一是技术方面进行预测研究,第二就是在地震发生后最大可能减少损害,再就是加大防震减灾宣传和培训措施。
一、首先是相关机构要加大研究力度,争取将预测时间尽可能提前,从而留给人们更多的逃生机会。
这里需要说的是,从行政事业序列来说,我国有着完备的地震系统和庞大的“研究”人员,过去从国家到县市,都有地震局,后来改制为事业单位,前两年变成应急管理部门。按说我国地震系统在数量上可以称为世界之最,全国多达两千余个单位,人员总数更是庞大。可惜的是,研究成果却不能与之匹配,以笔者妄测,不少人浮于事,官僚十足。2014年人大代表就提议撤销地震局,因为地震局预算达到40.86亿元,不可谓不少,却并没有物尽其用。
比如2010年用来预测支出只有区区270万元,仅相当于该部门当年住房保障支出的1.65%;再比如人员大多为局长处长副局长科长等行政官员,真正的研究人员却在大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而且每次出现重大地震以后,该部门的托词依然是世界预测地震技术不成熟,那么要其何用?还不如归并到地质单位。
虽然不能因噎废食,可是,真的有必要对该机构进行有效整顿,要么予以撤销,将资金拨给研究机构,要么精简机构,剔除无关人员,把财力人力真正用到地震预测上来,这样才能有效应对地震灾害,从技术上给人们争取时间,从而减少灾害损失。
二、尽可能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在建筑技术标准上严要求
如何减少地震的危害?我们只能从建筑上与之抗衡。我国的建筑技术,古往今来都是领先世界的先进技术,是古人的智慧结晶,比如山西应县公元1056年建的辽代释迦木塔,近千年来历经多次强震,却屹立不倒,堪称奇迹。而现代建筑学更是注重对地震、强风的预防和保护,应该说从技术上可以抵抗烈度8级的地震。
那么,为何现代建筑有如此优势,可是我们发现地震时依然有很多房屋倒塌人员伤亡?这就是人为因素导致。虽然国家在1976年地震后非常重视各种建筑的抗震性,并且规定了各种建筑的防震等级以及验收标准。然而到了房地产行业大放光芒的时候,在利益的驱使下,开发商们开始在偷工减料上做起了文章,验收单位也是敷衍了事,很多建筑都不达标准,这是业内的潜规则,大家都心知肚明。
别说遇上强地震,就是天高云淡,微风吹拂,即便是偶有风雨,我们就会看到不少建筑倒塌或者变形的报道,建筑质量问题时见报端。而且由于不少质量问题,时过境迁,大家相互推诿,相互维护,以至于很多事故都不了了之,不能不让人心寒。倘若遇上强地震,如何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许,我们买房子都是在买概率,不是能买到坚固耐用好房子的概率,而是买该地不发生强地震的概率。
过去的都已成为现实,已经难以重来。各地鳞次栉比的房屋都已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真正能抗震的房屋又有多少?倘若真的重新检验,估计有大批需要拆除,可是谁又愿意兴师动众?只好祈求老天不要惩罚我们这些辛勤劳作的百姓。幸好,汶川地震后,人们又一次认识到抗震的重要性,有关方面也加强了管理,希望以后的房屋质量能够比以前强吧。
三、提高防震减灾意识,训练应对措施技能
除了地震预测,使得人们能够多一点逃生机会,再就是加强建筑质量,以抵抗地震危害,还有一个,那就是如何逃生,从而减少伤亡而灾难二次伤害。
这点我们需要向邻国日本学习,日本和我国一样,也是个多震的国家,并且作为岛国,台风海啸时有发生,因而日本人在防震减灾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人家除了在建筑方面高要求、严验收,修建避难场所外,还在于对于人们的日常演练和培训,从而提高人们的防震减灾意识。
日本从娃娃抓起,从日常生活细节抓起,全民防灾是主旋律。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业外,最多的是如何应对地震等灾难,并且定期举行演练,从而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冷静应对突发灾难;而公司、政府机构、街道每年有防灾演习训练,可谓全民动员,使得人们在灾难发生时,知道该做什么,往哪儿去,避免二次灾难。
而我们国家,虽然也有防震减灾手册,虽然也有应急部门,可是别说学生,就是大人,有几个知道?有几个人学过?有谁演练过?在汶川地震发生时,北京发生剧烈震动,笔者当时在25层办公,感应强烈,几乎站不住,同事们犹如混乱的蚂蚁般四处乱窜,拥挤一团,现在想来,倘若真是地震袭来,估计二次伤害是避免不了的。
因而,笔者建议,我们也应该向日本学习,把防震减灾作为一门必备技能,从娃娃抓起,从小学就开始演练,贯穿到大学,培养人们的冷静应对灾难意识。这样即便不是地震,哪怕是面对火灾水灾灾害的时候,也能自保甚至救护旁人,从而尽最大可能减少灾害损失。
当然,不希望我们把防震减灾列进去,只是表面文章,大家缺乏防灾意识,都是走走过场,或者拍照作秀。而是应该深入的进行培训和演练,不断加深印象和叠加效果,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防震减灾的效果。
现实中,我们不少人经常容易淡忘,或者选择性的遗忘,好了伤疤忘了疼。平常麻痹大意,抱着侥幸心理,灾难发生时,才后悔没有预防。《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古人的智慧言之切切,历史的教训历历在目,希望我们能够真正重视起来。
2020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发生四十四周年,是为纪念,祝愿我们国家永远繁荣昌盛,祝愿我们百姓永远幸福安康!
2020/7/28榆木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