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跟果果老师聊起来,她向我说:“”你每天都在坚持写,我打心底佩服你。”
我说:“还在坚持着,已经第36天了,不知道能坚持多久,有点吃力了,现在看书写读后感。”
果果老师又向我说:“如果实在不知道写什么,就休息一下哦。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
我回道:“还是不想停下来,怕停下来就断了,每天一篇只要写还是能写出来的。”
果果老师:“写作能坚持下来的人真的很少。能坚持一定要坚持下去。和我一起写作和做微信公众号的那批小伙伴,基本都放弃了。只有少部分人在坚持做,也是爱好。”
我:“写不难,难在坚持。”
果果老师:“是的。对啦,姐姐,你可以尝试写人物稿,还有拆书稿,我觉得特别适合。”
拆书稿是什么?我都没听过。都有点佩服自己了,不懂的太多了。
果果老师:“拆书稿就是对一本书的总结啊。前两天你写的那篇,周老师给你点评的那篇,就是拆书稿。”
我知道了,就是读完《林徽因传》后写的那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当时周老师点评说这篇读后感没有“感”,只是书的内容的摘要。但是这篇文章阅读量相比之下还挺高的。
我向果果老师说这篇文章像是书的缩写,不是读后感了。
果果老师说:“就是书的缩写。”
我明白了:“拆书稿就是用更简炼的语言叙述一本书。”
最后果果老师又给我发了两个听书稿的链接。
我看了下挺不错的。
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慢慢品读一本书。于是拆书稿与听书稿应势而生,能够节省时间快速让人了解一本书的内容。
那么拆书稿与读后感还有听书稿都有些什么区别呢?
拆书稿:客观的介绍该书,把书的精华拆解开来,让读者快速了解书本内容。体现书本的中心思想。
读后感:根据书中的经典语句,把自己的感受想法以及生活中与之相似的小情节写出来。主要是写读后的感、想、悟。
听书稿:听书稿和拆书稿一样都是偏向于精炼。就是把一本书的内容精简化。听书稿更偏向于口语化,在有料的基础上还要有趣,这样才会吸引人听下去。
至此心中有方向了,读了一本书后可以写拆书稿也可写读后感。持续输出没有输入早晚会被掏空,多读多写,这样输入倒逼输出,才会提高写作水平。
当然一口吃不成胖子,凡事都要循序渐进,慢慢来,不停写,坚持下去,量变就会引起质变。
刚跟姐妹文慧聊起来,我说:“挺后悔前几年时间都荒废了,没有去写,也是没有个引路人,领路人。”
她说我就是她的领路人,应该早早跟我深入了解下。
既然上路了,写作这条路是一场马拉松,根据自己的步伐,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奔跑吧,就算没有终点,但是心中有方向,就要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