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找工作至今,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人为什么要受教育,我到底从二十几年的教育中获益了什么?
上一辈的人告诉我们,好好学习才能出人头地,才能达官显贵。古人有科举入仕,如今有全国高考,全天下父母都会不惜一切代价供养孩子读书。可是金钱、地位、荣誉真的是教育真正的意义所在吗?在这个问题上,我用了排除法
教育的意义,肯定不是一纸文凭,那只是进入人生hard模式的准入证。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告诉我,职场如战场,再也不会有读书时恬静无忧的生活,进入职场后,过去的标签会黯然失色,只能靠自己在大浪淘沙中不断历练成金;肯定也不是那几个数的工资,因为当下靠脸靠本事靠机遇吃饭的人太多了,文凭只能证明我不是文盲。那些坐拥几亿和月薪几千的人,内心的焦虑感有可能是一样的;肯定也不是父母脸上的荣耀,因为那种骄傲的光芒只有他们自己看得到,也会随着社会熔炉对子女的锻造而逐渐消失。那教育的宗旨到底是什么呢?
有一天,老妈发给我一张小学四年级的照片,照片上的背景是小学的校门,那时学校新装修,新刷的大铁门还泛着红色油漆的亮光,墙壁上是新帖的马赛克,一粒挨一粒十分平整。镜头前的我羞涩地绷着脸,带着红领巾,扎着俩小辫,还系着红头绳...想哭又想笑
我出生在西北大漠里的一个小镇上,在这所小学接受了九年的义务教育,这里仿佛是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冬天里没有暖气我们自己升火,下雨天没有校车我们踩着泥泞去上学,校园里没有绿荫我们自己挖坑种树;平日里除了上课也没什么奥数班、特长班,我们的业余时间就是玩;教学楼的背后有一片空地,是盐碱地,却是当时唯一的运动场所,学校会定期组织泼水减少扬尘;春天沙尘暴来袭时,我们紧闭门窗,背诵着朱自清的《春》......小时候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也许课本里描写的更像世外桃源,与我们并不相关。
今年过年,赶在毕业答辩的前夕,回到阔别八年的家乡,此时距离照片拍摄的时间已近20年,教学楼的梁和柱还在那里,只不过外墙换了瓷砖;大铁门也还在那里,只是泛着锈色和暗红的油漆皮;国旗杆依然高耸地屹立在校园中心,还是当年的那个位置;花坛里的胡杨树已高出我几人,楼后的盐碱地也铺装了塑胶跑道......一切是那么熟悉又陌生。
突然有那么一闪念,当年的我们并没有被世界遗忘,至少上天给了每个孩子一根绿藤,只要你顺着藤努力爬,它就会滋养你、丰满你,带你去看外面的世界。这根绿藤就是——教育。
十几年后,再回到绿藤生根的地方,还是那幢楼那扇门,脑海中浮现出那年那人那些事,我的人生白纸上写道:有良知、明事理、懂人情、知感恩,做一个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教育让人温和又不失爆发力,让人聪明又教其施于正道,让人富有又告其取之有道。也许这就是教育于我的重要意义。
番外,特别想说的是,2017年冬再次回到这所小学,当年教我的老师们依然坚守在边疆教育的岗位上,而几乎所有的学子都想走出大西北,但他们丝毫没有动摇,像一颗颗胡杨,深根于大漠之中,活着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朽。向我的老师们致敬!
这所西北小镇上的学校建立于1996年,受当地政策影响,现在是唯一一所没搬迁的公立机构。当年的班主任告诉我:学校的规模已从我那会的1400+人降到400+人,但只要有孩子上学,他们就不走。
建校时的楼门已黯然失色,由于教育经费跟不上,学校优先改善了其它设施,而留下来的这扇门不知记录了多少人的回忆。
当年种的胡杨树苗已长成大树,倍感欣慰
出于个人隐私,暂不公开当年小妮子时的照片,上图均拍摄于2017年冬,胡杨魂还在,大漠情还在!这些都无时无刻激励着我,身处于社会的激浪中,要不忘初心,要忠于内心。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