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放假大家都在干嘛?我嘛,跑知乎接单去啦,刚好接到个跟假期有关的单子,这两天刚好有时间,认真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先回答妹子最后一句说的问题:隔阂和个人设定两者都存在。但隔阂不是因为学历而产生的,能让人产生隔阂感的从来都不是外部的东西。
- 1 -
学历不是决定隔阂的原因
那到底是什么产生了这种隔阂?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把思考的方向聚焦到人本身。隔阂就是我和你想的东西不一样,让我觉得我和你说不到一块去,从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所以让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是思想本身。
那什么决定了思想?你的格局、智商、圈子、三观、见识等等。单纯地将这种隔阂的原因归咎于学历,我认为是片面的。
高学历是人本身就很优秀所产生的最终结果,而不是最初的原因。只不过是拥有这种条件的人,大部分都拥有高学历而已。
之所以会认为学历造成了这种隔阂,是因为一开始他们就相信或推测学历和这种隔阂之间存在联系,虽然实际上两者并不相关。人们相信这种联系是因为它曾经被偶然地证实了一次、两次或者几次,然后他们就觉得两者存在必然的关系。
说到这里顺便讲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斯金纳鸽子实验
研究采用8只鸽子。首先他连续几天喂这些鸽子少于它们正常进食量的食物,以便在测试时它们处于饥饿状态,由此增强寻找食物的动机,同时增加强化的效果。然后,他把鸽子放进一只箱子(心理学史上著名的斯金纳箱)。箱子里有食物分发器,而且食物分发器被设定为每隔15秒便自动放出食物,也就是说,不管鸽子做了什么,每隔15秒它都将获得一份食物,或曰奖赏,即强化。
之后,他让每只鸽子每天都在实验箱里待几分钟,对其行为也不作任何限制,但会由两个独立的观测者(避免人为主观误差)来观测记录鸽子的行为表现,尤其是两次食物放出期间的行为表现。
最后,斯金纳归纳分析了这些记录。他发现,鸽子们在食物发出之前的时间里,出现了一些古怪的行为,并由于食物的出现而被固着下来。有的鸽子在箱子中逆时针转圈,有的鸽子反复地将头撞向箱子上方的一个角落,还有的鸽子的头和身体呈现出一种钟摆似的动作,它们头部前伸,并且从右到左大幅度地摇摆。鸽子们表现得这些行为好象会产生食物一样。也就是说,它们变的迷信了,迷信这些动作会给它们带来食物。
- 2-
思想的组成
⑴智商
人们经常认为学历是形成隔阂的原因是因为智商很多时候会反映在学历上,但是,像刚刚说的,学历只是最终的结果,智商才是最初的原因。就好像一位拳击选手拿了很多金腰带,但拳打得好才是原因,而不是因为拿了金腰带所以才打得好。
智商和学历又有什么联系,一定程度上,智商和学历是呈正相关的,但存在一定的浮动偏差。在现有的高考体质的筛选下,我觉得浮动偏差的下限应该是本科,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个智商高的人,即使高考发挥失常,也一般不会沦落到就读一个三流学校。一个连本科都考不上的人,大概率智商也不会太高。
另一方面,上限也是本科,为什么不是硕士或者博士。大部分优秀的人读完本科后并不会选择再继续深造,考研读博不是他们最优的选择,所以硕士或博士要考个名校从竞争程度来讲就要比高考容易得多。我就见过名校出来的硕士生博士生,谈吐一般,智商更一般,有时候甚至觉得书读多了人都木讷了。也遇到过普通本科生,一交流就知道是个聪明人的,条理清晰有深度,思维也非常活跃。
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高考才是真正的智商筛选器,只要你能考上本科,你的智商就不会差太远,而智商的高低和你本科读什么学校有大关系,跟你的学历达到多高关系不大。
扯远了,回到智商隔阂的层面,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其实从初中升高中就已经筛选过一次了,这就是为什么你和学历只有高中的同学聊天要比跟学历只有初中的同学聊天隔阂小得多。
智商决定了你们考虑事情的思维方式就不一样,而且相差越大越不一样,这直接就导致了你们之间必然没有共同语言,甚至他们都理解不了你的想法,又何来的沟通。
⑵家庭背景
家庭背景有多重要,举个我自身的例子,我有个同学,从小家里比较有钱,属于要什么有什么那种。在我为高考努力做题的时候,他直接休学一年去广州学美术,回来考试直接就考到中央美术学院,后来实习经常在央视给人化妆搭配衣服,毕业后直接去了英国留学,现在回国了,工资高到你无法想象。
受家庭背景影响最大的就是你的见识和格局。格局就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的认知程度,说简单点,你的见识或者你拥有的东西让你对同一种东西有不同的想法。我们觉得正确的事情,可能在一个层次更高的人眼里却很傻逼。
以租房为例,大多数人都会租在远离市中心、租金比较便宜的地段,但格局更高的人会选择在公司附近租住,因为这样每天至少可以为他节省2-3个钟的时间,每个月就是40-60个小时,也就是相当于5-8个工作日,以工资计算,多付这点钱可能还是一笔划算的投资。
一个物质条件充裕并且重视教育的家庭的孩子,和一个一般家庭的孩子,眼界完全不一样。高中我们还在题海里游荡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做人生规划。我们大学毕业着急着找工作的时候,他们根本就不用顾虑那么多直接出国去见识另一片天空。当我们觉得一个月能拿上万块钱已经不错了的时候,他们实习的工资就已经比你高出很多了。当我们战战兢兢努力工作,害怕哪天一个不小心被炒鱿鱼的时候,他们已经跳槽了好几家公司,依然大把人抢着要。
两个人的智商相差不太多情况下,家庭背景的差异就像不在同一个原点出发的两条平行线,从出生那天起就高我们一节,输在起跑线上这件事情我们谁也决定不了,也使我们的人生轨迹、想法、格局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上,甚至可能说话都有代沟。
⑶圈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圈子改变一个人是潜移默化的,你跟什么人相处,他的一些想法会在交流的过程中慢慢融入到你的想法里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磁力场,会把相似的人吸引到一起,逐渐形成一个个阶层。
每次回老家我都喜欢自己一个人待在家里,不是因为我这个人宅,而是因为确实跟其他人不是一个圈子的。跟村里的人聊天不是谁家孩子娶老婆了,谁买车了,谁谁谁考上了公务员,以及各家的八卦这些没有营养的话题。也许他们生活的圈子让他们只能聊这些话题。
后来我直接就不出去了,无声无息地来然后无声无息地走,宁愿待在家里看看书也不愿出去跟别人家长里短得浪费那几个小时。也许渐渐地我可能会成为村里人眼中的异类,但是那个圈子亦然也不是一个我能融进去的群体。圈子无所谓高低贵贱,只是认知和生活方式不同而已。当你去过更远的地方,看过更大的世界,你会更关注于自身的成长,而不会斤斤计较于那些家长里短的琐碎。
⑷认知
《奇异博士》里男主角拜师的那一段,他的师父给他展示了一些颠覆他的认知的东西,一开始他也是无法接受。个人认知这个东西就是你所在的层次不同,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就不同,你以为的其实只是你以为的。
曾经有段时间身边流行着读书无用论和学历无用论,当然如果追根溯源你会发现这些说法其实都是没上过大学的人提出来的。狭隘的认知让他们形成的这种观念。
当然从我的角度看,我认为读书的作用不是让你学会什么技能,更多的是让你学会一套方法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然,我的观点有一天在一个层次更高的人看来非常可笑也说不定。
我们只能站在我们的维度去思考比我们维度更低的东西,就好像你可以看透智商比你低的人的想法,却无法猜测智商比自己更高的人的想法,这就是维度认知。
跟别人存在不一样的观点是正常的,一个聪明的人脑袋里对同一件事情可以存在多种相反的观点。学会的保持一个学习和反思的心态,人就没有天花板。
与观念不同、层次不同的人交往也不需要让人感觉出有距离感,再复杂的概念我们都可以化成简单的语言说出来,不然老师是怎么教学生东西的。无需表现得盛气凌人,越牛逼的人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越会表现得谦虚平和。不是一个层次的人,自然也不会深交,何必太当真!
本文由作者原创首发于公众号(昂哥手帖),授权转载请于公众号联系
昂哥手帖:思考深度决定人生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