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料的根基其实不是这十品,而是一种理念,一种用食物传承文化的理念。
第一次吃日料是一位马来朋友带我去的,一家连锁寿司店。我边吃边听她讲解寿司的名字还有食材。但还是一头雾水,只记得寿司的米好多。
后来看一些日本小说,对日料充满好奇,好想尝尝《奇迹》里的轻羹,《亲爱的食物》里面的饭团。其实有些食物做法跟中国菜也差不多,也许只是名称不同,但食物承载的文化却各有渊源了。
本着溯本求源的想法翻开了京都料亭“木乃妇”的继承人高桥拓儿所写的《和食十品》。了解一个国家的美食还是要看他的文化。而书中所介绍的十品,刚好是日料的根基菜肴,而且不单纯讲制作方法,还有名称的由来,历史的传承。看菜品的同时又了解一些日本的民俗,收获惊喜无数。
先说和食,就是日本料理,知名的有原属日本茶道的“怀石料理”,进食都要分十几步,享受禅意大于享受美食本身,简单的吃饭快成为行为艺术了。是日本人引以为豪的饮食文化,作者的介绍也是基于此的。但不强调禅意,只推崇每道菜代表的民族特色,制作精致食物的花式技法涉及很少。所以书里面都是实实在在的食材选择,对应的制作技巧,调味方法的区分,不同节日餐桌上的料理,甚至包括器皿搭配,日料与西餐的差别,以及京都的送餐文化等等,把料理相关的方方面面都介绍到了,看似散乱而核心都是一个“享受日本料理”。
其中最佩服的是作者讲到对挂轴和花的坚持,料亭会根据不同季节改换挂轴以及花卉摆放的位置。仅花卉、房间氛围之间的协调就要经过两年多的磨合。不仅是厨艺的精湛,包括对饮食环境的这份用心都做到如此细致。这回明白为什么日料能做到精致,甚至“和食”都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再看十个章节介绍的料理,对照中文名字都不难理解,每品都有配图,看着都会流口水呢。
第一品 八寸(下酒菜)
第二品 造身(生鱼片)
第三品 御椀(汤品)
第四品 烤物(烧烤)
第五品 扬物(油炸)
第六品 焚合(炖菜)
第七品 醋物(凉拌)
第八品 蒸物(蒸食)
第九品 饭、汤、香物(腌菜)
第十品 便当
书里面还有很多高桥作为料理学徒的感悟,从文字中能读出他对日料喜爱,对厨师这个职业的深刻认识。
“在享用日本料理时,能体会到其中的内涵与时代意义。”
——高桥拓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