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时间:2020年3月26日
贝齐:“格拉底苏啊!最近有个问题一直在困扰我——至少在20年前的今天,MP3/胶卷/光盘/指南针等行业都是风声水起的;而如今,它们大多已经退出舞台,或是被迫整合进最新的媒介之中。这其中有什么可以总结的经验教训吗?”
格拉底苏:“贝齐,你这个问题很好。成功的企业家和伟大的哲学家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的。比如,伟大的哲学家一辈子都在不断“练习死亡”;而成功的企业家一辈子都在不断“事前验尸”。”
贝齐:“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格拉底苏:“正是在20年前的今天,如果这些行业的企业家能够深刻思考‘自己这个行业未来会怎么死?’,就显得极具意义。至少能够让我们这些普通人瞥见一丝时代发展的逻辑。纵然不能成为乔布斯那样改变世界的人,但至少能够成为在台下为他鼓掌的一份子。”
贝齐:“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了。但如何才能知道‘XX行业未来是怎么死’的?或是‘我们应该怎么防患于未然’?”
格拉底苏:“主要考察五个方面。第一,是否可以数字化?。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思考XX行业的产品或服务在将来是否可以被数字化。比如,音乐影视的数字化、胶卷的数字化、光盘的数字化、指南针的数字化、纸质书的数字化……一旦产品或服务被数字化之后,就具备了被高效率复制和传播的可能。”
贝齐:“对!这是传统行业被颠覆的一个常见逻辑。”
格拉底苏:“第二,是否具备‘后知后觉’的属性?换句话说,如果XX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迭代速度极快,却能够让外行人很难意识到,这个产品就具备了’后知后觉’的属性。例如,手机摄像头像素已经达到1亿像素、电视显示器的尺寸已经达到98吋,3D打印已经可以打印人体器官……一旦具备了’后知后觉’,最终极大可能会让业内人士都忽略这个趋势,从而错失良机,悔之晚矣。”
贝齐:“长途电话‘没想到’被微信语音逆袭了;电影院‘没想到’被视频App逆袭了;网络电视机顶盒‘没想到’被投屏逆袭了;西餐厅‘没想到’被社交App逆袭了……”
格拉底苏:“贝齐,你找到感觉了!再看第三个方面——原本成本较高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可能存在绝大多数人用得起,却不是刚需的可能?比如,培训市场的课程线上化;音乐、影视、图书、游戏市场的单品售卖模式转为年卡会员模式……”
贝齐:“嗯,这的确不是很多人的刚需,那是否还存在刚需类的产品或服务呢?”
格拉底苏:“当然!这就是第四个方面,原本成本较高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可能存在绝大多数人用得起,而且是刚需,甚至是免费的可能?比如,GPS导航系统内置在手机中、外语翻译的‘一键扫描翻译功能’、未来手机行业的’去手机化’……”
贝齐:“赞同!格拉底苏,还有吗?”
格拉底苏:“有的。第五,但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事前验尸。验尸,常常是在人死之后才进行的,目的是找出死因;而‘事前验尸’则是思考当下的决策在未来如果导致失败,结合以上的四个方面来看,失败的原因分别具体是什么。也就是思考‘XX行业未来会怎么死?’。”
贝齐:“很明白了!这样逻辑就清晰了许多。”
格拉底苏:“贝齐,如果用这种逻辑来看当下的热门行业,思考他们未来可能会怎么死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比如:
- 汽车行业未来会怎么死?
- 淘宝/京东/亚马逊/拼多多未来会怎么死?
- 微信未来会怎么死?
- 短视频行业未来会怎么死?
- 手机行业未来会怎么死?
- 电视行业未来会怎么死?
- 打印机行业未来会怎么死?
- 旅游行业未来会怎么死?
- 白酒行业未来会怎么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