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思绪万千。有道是:娘在,家就在。自公公婆婆的相继离开,那时内心就认为,从今往后,回项家桥的机会越来越少了,除了清明扫墓或农历七月半祭祀。
不曾想过,自从有了“柴房别院”,项家桥又频频出现我的身影。尤其在前期装修阶段,几乎每天一趟。在装修过程中,中餐温饱问题,基本上在一家小面店匆匆解决。那时,我内心常常出现一个声音,婆婆还在该多好呀,可以不用天天吃面条。婆婆独居老家,内心是孤独的,能常常陪她吃饭,我想,她的内心应该是欢喜的。
如今,经装饰后的柴房别院,已然成了村角一景,吸引了左邻右舍及八方来客前来观看拍照,最该分享我成果的婆婆已是无缘分享我的成果。
我与婆婆语言不通,平时又不在一起生活,她在世时,我们相互之间交流并不多。但我知道婆婆还是念着我的好,我内心也是敬重她的。我总觉得,婆婆如果不做那个什么乳腺癌的手术治疗,一定可以多活几年。那样,今天我能来项家桥打造柴房别院,她内心该比谁都支持我这么做,她的晚年生活也不至于那么孤单落寞。
昨天早晨,迎着朝阳,我从柴房别院往老街走去,又一次途经婆婆曾居住过的老屋,老屋房门紧闭,老屋已出租他人,我也无心进去。但是,看到老屋台阶上我曾经亲手栽种的几盆花卉,因为无人打理,花盆七零八碎躺着,项桥棒冰厂的桶散了,花儿蔫了,唯有铜钱草一直努力地抬着小脑袋,似向过客招呼,又像等它的主人。此景此情好生不是滋味。当时我养了这几盆花卉,初衷想让病后初愈的婆婆在养花花过程中,忘了病痛,找些晚年乐趣。
如今人去楼空,花开花谢,留不住的都回归了自然。婆婆离开我们也已近两年,时光不会倒流,愿死者安息,生者且行且珍惜。
——清明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