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情人眼里出西施等。
它反映的是心理活动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正确的。下面用复刘嘉老心理学的第三个公理给你解释。
心理学公理之三——心理是具有扭曲现实的力量的。
首先我们理解一个概念,禀赋效应:因为拥有而喜欢。当你拥有一件物品之后,你会更加喜欢它。
这是心里学家通过实验而得到的。实验过程是通过对只有三分钟记忆的失忆人群做的。用六幅画给他们选择,并说了选择后将会把这幅画打包寄给他们。于是失忆的人都选择了。
然后过了5分钟,这些人只有三分钟记忆,5分钟后他们什么都不记得了,包括做过选择画这件事情。心理学家拿同样的画让它们选择一幅留下。最后他们都选择了他们选择过的哪一幅画。
得出的结论就是哪失忆的人尽管忘记了他们以前发生的事,但当他们重新选择时,虽然不记得,他们还是喜欢他们拥有的物品。这就是禀赋效应。
当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知道这一概念后。充分的应用到了商业上。比如,淘宝上的商家打出“7天无理由退款,”“先使用后付款,”“先租用后买单”等等,都是充分的利用禀赋效应这一心理。让人们先拥有,然后产生喜欢。最后购买。
这种因为拥有而喜欢的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呢?
这就是心理学公理之三——心理是具有扭曲现实的力量的。
我们首先讨论这种扭曲现实力量存在的必要性。既然是扭曲现实的,它有必要存在吗?只要有必要存在,对我们生活和人类发展有帮助,我们去研究它才会有意义。
人类跨越历史的千百年中,都是在不断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从而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面对无数困难的挑战中。常常有绕不过的坎和解不开的结。
比如“愚公移山”。面对王屋与太行这个高不可攀的大山。这时古人们采取的策略是:构建一幅心理画面,我不行,我的子子孙孙行,总有一天能成功。于是就不会有对困难的畏惧。这种扭曲现实的力量帮助到了人类。
如果没有这种扭曲现实的力量。那么早就因为“一根筋”的思想而钻进死胡同。或是被自然界中无数的因难而困住,难以自拔。从而深陷泥潭。
所以现实生活需要我们有变通,需要有自我安慰,需要有生存下去,并且把基因传承下去的各种精神慰藉。
这就是我们需要时常构建自己心理世界的原因。目的是为了摆脱焦虑,摆脱现有的矛盾和一切的不如意。从而让我们回归到平静的生活状态。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那么上面提到的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情人眼里出西施......。都是禀赋效应的体现,也是人们对现实扭曲构建出来的的心理世界。因为儿拥有母亲而喜欢她。因为狗拥有家而更喜欢这个家。情人眼里因为拥有了彼此,才会觉得对方是最漂亮的。不管真正的美丑,与贫富。得到了合谐的发展。
说明这种扭曲现实力量存在是必要性的。它有利于人类的发展。有利于解决问题。
一旦你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人生也将开启一道新的门。
一般心理过程产生有三个步骤,认实事实,评价事实,到心理情绪反应。
这三个步骤中,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只能认实它。评价事实是多面性,我们如何评价,决定我们有什么情绪。因此当评价定了以后,情绪就产生了。想要改变它,真的很难,除非重新评价。
既然我们改变不了事实,也改变不了情绪,那我们能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对这件事情本身的评价。
面对同样一件事情,对它的评价不同,反映出来的心理世界不同。由此反映出来的心理情绪很多人认为是虚伪,是假的。但心理学家通过试验得出它就是真的。是真实的心理过程写照。因为它有利于解决问题。
心理学家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外面的不完美的物理世界,而另一个是我们自己构建出来的心理世界。
虽然人世间总是充满各种矛盾,充满各种不满,充满了痛苦。也许我们生活在贫穷之中,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但是我们可以自己构建出美好的心理画面来慰藉自己。这时我们心理世界是美妙的,从而我们自身也是美妙的。
虽然构建出来是心理世界与现实相矛盾,甚至是扭曲现实的。但它确实让人们从此不生活在焦虑中,矛盾中。从而在生活中能过得美好。
所以,一个真正睿智的人,就是要在这个不完美的物理世界之上,构建出一个完美的心理世界。哪怕构建的是扭曲的现实心理世界,也是自己快乐的天堂。——因为它有利于我们的发展和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