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的农庄多,咱们城桥镇的后花园——港西镇更甚。连续两天的大雾之后的周五,依然是个雾蒙蒙的早晨,一车三人从宝岛世纪园向酝酿已久的半日闲农庄进发。从三双公路左拐进入三湾公路,渐渐向西转进小道。右手边是一大片梨树林,左手边收割完稻子的农田种上了油菜,只剩路边一小堆金灿灿弯腰迎客的稻谷,车行至此——半日闲农庄的特色招牌悠然出现在眼前。
说话之间,几辆车子都前后在迷雾中抵达。一行17个人,有来自崇明教育的编辑,有来自宝岛各个教学岗位的一线老师,语文,美术,数学,心理辅导……共同的兴趣爱好拉近了我们彼此的距离。简易的棚屋式建筑搭建了一个诺大的会议室,黄主任戏称“我们相约在集装箱。”
环顾四周,农场特色一览无余。门口的笼子里,一只胖乎乎的灰白色野兔正津津有味的啃着一根胡萝卜,笼子的顶上人性化的吊着一只小瓶子,供兔子渴了随时喝水。对面一排平房的后面一畦菜地,几只山羊,更有看家护院的田园犬,看着来往的行人,不时地叫上几声,似乎对陌生的不速之客保持着一份警惕。深秋的季节,门口的两棵老槐树绿叶落尽,向苍茫的半空伸展满树枯黄的虬枝,为农庄增添了一份古朴和神秘。许是我们的到来,惊扰了这安静的晨。树上的一群鸟忽然振翅飞起,栖息到对面的那棵树上,眨眼间又飞了个来回,我情不自禁地惊叹“真是鸟的天堂啊!”
发现自我之旅的议程在黄主任精心准备的充满哲思,又不失幽默的氛围中渡过,暂且按下不表。游园的过程中,结识了经营农场的的这对不普通的夫妇。放弃了大城市的优渥薪资,因为喜欢,因为热爱,听从内心的召唤来到了这个远离都市偏僻的荒郊。60亩土地,6万租金,第一年垦荒,第二年种菜,种稻子,第三年养鸡开着轿车卖鸡蛋,都做着赔本的买卖。终于在苦苦坚持三年后迎来了转机,2012年成立了半日闲农庄。养鸡养鸭,把酒种菜,种植果园……农庄团队建构休闲活动有声有色,吸引了来自岛内外的八方游客。
农场的格局处处体现着庄主和设计者的匠心。住宿的两层楼客房合理运用了每一个空间,一排青瓦白墙的的餐饮间前面的草地上镶嵌着充满中国元素的八卦图,两辆改装成酒吧的大巴,木质的桌面,杯盏俱全,酒瓶棋布。更有一大片空地,有庄主亲自陪同和设计的团建活动,打鼓击球、接力夹球、穿绳脱腕,无不考验着团队的合作能力和游戏者的应变和思维能力。
下午的点茶展示让我们仿佛回到了远古的宋朝。史料记载,点茶,唐、宋时的一种煮茶方法。古时,点茶与点汤成为朝廷官场待下之礼,点茶法是宋代斗茶所用的方法,茶人自己饮用亦用此法。这时不再直接将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中的茶。为了使茶末与水交融成一体,于是就发明了一种用细竹制作的工具,称为“茶筅”。娓娓道来的点茶历史,栩栩如生的汉服表演,让我们在身临其境之余也开怀把玩了一番。
“偷得浮生半日闲”,这半日里,我们沙语部落的成员一起欢笑,一起学习。符进农庄主说:“我不知道农场的未来会怎样,但是我会坚定地走下去。”我相信,这样的执着和毅力,这样的团队精神,半日闲农庄,我们的沙语部落必将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