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陋寡闻,竟第一次读苏童的作品。然而很幸运,第一次就读到了他的茅奖作品。荣获2015年,暨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图书——《黄雀记》。
全书25.9万字,不长不短。故事背景是八十年代的南京。看完这本书,我意犹未尽,顺手在网上查阅了相关的创作信息,才知道原来这本书最初的书名是《小拉》。这个“小拉”在文中多次出现过,是串联主人公保润、柳生和仙女三人的一根“绳子”。“小拉”是当年南京流行的一种交谊舞,书中描写其旋律是咚,嗒,嗒咚。在八十年代的南京,尤其适合于年轻男女促进感情。但是,这场发生在他们三人间的,关于“小拉”的念想、承诺或是记忆却成为无法逾越的罪过。他们因为小拉相聚,因为小拉犯错,再因为小拉救赎。可是,无论这场舞蹈牵出怎样的故事,一切都走向无法回头,却让人扼腕叹息的结局。
苏童的文笔太好了。沉静老练。自然深刻。生动摄人。在这之前,我最喜欢的文字独属于毕飞宇,但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苏童写得和老毕一样好。我所指的“好”,是具体在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表达形式上。只能说优秀的人身上都闪着光,而文字便是光源。关于书中的相关语句和段落,实在很想后边有机会用日更的方式一一呈现出来,权当杜绝鱼脑子很快忘却这本书的精华所在吧。
苏童说这本书的创作灵感源于生活中他遇到的一个真实事件。他真的认识一个眼睛纯净宛如星空的男孩子,他被卷入一桩性质非常恶劣的案情,因为各方面的综合因素,被判强奸罪,并因此犯下更大的错误,走向了另一条人生道路。因为无法不写,苏童便拿起笔写下了这本书,并在创作过程中对《罪与罚》和《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两部作品进行研究学习,最终将这部作品带到我们面前。
书中那个爱拍照,随时准备给自己办后事的,丢了魂的保润的祖父在开篇出现,一本书中的人七七八八死掉,而他的镜头却在结尾再次出现。这个闭环甚是绝妙。而且祖父这个人物的设定,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见证者的角色。他用照片的方式,记录了保润一家人的命运,也用自己被送进精神病院的十几年,见证了香椿树街的改变。文末,在这样一个“死不掉”的人的怀中,静静躺着一个谁也没见过真面目的婴儿,也许是下一场见证的序幕吧。不得不说,我还蛮喜欢这个人物的。
柳生。一个先开始和保润连朋友都算不上的男孩子,因为有求于保润(去捆绑自己发疯的姐姐)而欠下对他的承诺,这个承诺把仙女和保润捆绑到一起,无形中也把他自己带了进去。在书中,有个非常特殊的地方——精神病院里的旧水塔,这里有令他们不敢面对和回忆的过去,也成为一切归零的地方。这里的错误是柳生做的,却因为家境更殷实,他家人通过“运作”,把十八岁的保润作为替罪羊送进了监狱。人生就是如此,要不断用新的错误去弥补旧的错误,看到最后,我不禁怀疑这个故事里的人到底有没有做对过?十年的牢狱之灾,柳生改写了保润的人生,最终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仙女。一个被拾荒老人捡来的孩子,美丽招摇却骄横跋扈。十五岁时因为被卷入柳生承诺给保润的一场“小拉”,捆在绳结下的她被柳生夺去了清白,然而,她选择拿钱走人,隐瞒事实,将保润送进大牢。谁知十年后,她在浑浑噩噩的人生指引下,再次回到了那片自己曾说永远不会回来的地方,这三人的命运又开始彼此纠葛。有赎罪,有谅解,有不干,有堕落。这个美丽的仙女,后来的白小姐在文末失踪了,留了她那仍嗷嗷待哺的孩子,选择不告而别。这个人物真的让人揪心又生气。
保润。原本老实木讷一根筋的少年,因为执着和青春的冲动,或者还有自尊和不甘心,终于把自己的人生搅成了一锅粥。钟情于绳子的他捆住的是别人的身体,其实却是自己的生命(有形和无形的区别)。那么,究竟是从哪个时刻开始,他陷进去的?那泥沼一般的生活吞噬了他的灵魂,用他的话说,他也丢了魂儿。最终,他亲手杀死了柳生。这个人物让人可叹可悲。
整部作品用“丢魂儿”“找魂儿”把几个人物和情节联动起来,故事背景只在香椿树街和水塔两处重点呈现,但丝毫不妨碍时代的推动和环境发展。大量的意向性手法在文中不同篇章出现,也着实值得我再次、再再次学习体会。
最后,说一下我对书名的理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以为,这在文中体现为一环套一环,且环环出乎意料。比如祖父一直在给自己准备后事,结果他活成了本书的终极大BOSS;比如保润追求仙女,精心设计局面,结果却被柳生害了入狱;比如柳生虽然通过不齿手段逃避了牢狱之灾,却解不开心结,不仅照顾保润祖父十年有余,还对白小姐怀有极致的歉意;再比如仙女,明明把自己的人生活得乱七八糟,又非要承担起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有限的理解。尽管这几个人物在这些事件中都有言不由衷的被迫情结,但并不影响事件向前发展。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大纲写得好哇(此处可以戳自己五百刀了)!
姑且到这里吧。总之,非常推荐大家阅读的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