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7-08-24 西水 有故事的LoungeBars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看了篇文章《30岁还一事无成,你该怎么办?》,作者是基于知乎上的一个话题有感而写:
“30岁,如果你还没当上管理层,或者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那你一辈子基本也就这样了。”
当然这个说法很危言耸听,但也能看出发问者严格的自我要求,以30岁的年龄为界限来激励自己;或者他已经过了30,也当上了管理层,在某个领域有了成就,这种情况下,这句话就含有某种炫耀和轻蔑了。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以30的年龄来局限一个人的人生,确实太儿戏了,且用身份和某项领域成就来检验和定义人生,充满了浓烈的实用和功利气息。这只是人生的一种可能性而已,人生当然不仅仅如此,每个个体都有他自己独立的选择。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就持有一种跟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完全相悖的价值观,他觉得趁年轻的时候应该追寻自由,寻获不同的生命体验,他倡导的就是过一种“体验式”的生活。
所以,他没有按部就班到写字楼工作,没有为了某份薪水,某个职位而小心翼翼,曲意逢迎。当我们被不同的“狗“绑上标签的时候,当我们每天像罐头一样挤在地铁和公交上的时候,当我们每当告诉自己所有付出都值得的时候;他或许就在某地支教,某个福利院做义工,或许就在某趟列车上,或许穿行在乡间感受着一份鲜活的自由。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我常问他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克服内心滋生的种种欲望?“
局外人听后,第一反应就是:“这特tm的任性,他家是不是很有钱?”
其实我们都知道,过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不需要多少资本作为支撑的。我们最大的障碍在于怎样克服从小灌输在我们身上所谓的成功,克服这个时代那完美设计的五彩缤纷的需求,克服他者的眼光罢了。
在我们为了一份薪水,一份生计,一份期待玩命奋斗的时候,我们最不想正视的就是自己的:愿望危机。
其实,我们多数人不知道自己正真喜欢什么,以及真正想做什么。
我另一个朋友,曾经有半年的时间都没踏入职场,也没固定的收入,那半年他在别人眼里就是赤裸裸的浪费时间,因为这将极大阻碍他的就业和前途。那段时间他陷入了一种精神恐慌,他常问自己这辈子到底该做什么?人生意义到底在哪里?
当他以为找到自己人生意义的时候,他又发现那个意义有太多虚假的成分,那个意义带有欺与自欺,或许这跟他的性格有关,对于一个高度不确定的人来讲,当他抓住他以为的意义的时候,他又重新开始不确定起来。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我想起罗素说过的一句话:“不要过度的关注自我,应将热情向外发展。”
可见,深究自我的内心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
所以,当我们陷入某种自我探索的死循环时,我们可以尝试着按照罗素的告诫来梳理自己。把过度向内的力量转移到外在,我们首先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首先养活自己,别让他人为自己的任性行为买单。
半年时间后,我朋友告诉我:
他知道了不应该过多的依恋自己的愿望,我们以为的执着往往会妨碍我们应该成为的人,以及能够成为的人。反过来,为了当前的责任去控制自己的愿望,则使我们能够更加充实。
当我们以这样的心态来审视自己的精神流变和愿望危机的时候,也许我们才能走得更加踏实和自足。
(你的愿望危机是什么?你的留言我们都将认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