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因为工作原因,近来做了几场关于职场人士学习的市场调研和推广活动,多次重复以下对话:
你觉得学习重要吗?
重要
你愿意用学习来投资自己吗?
愿意
你认可我们给你介绍的学习方式和资源吗?
认可/非常认可/很好
那你愿意加入我们,从现在开始将学习落实到每天的行动中去吗?每天坚持15-20分钟吗?
暂时算了吧
为什么呢?
有说抽不出时间的
有说坚持不下来的
有说必要性不大的
有说不适合的
林林总总的原因,还好,没有一个说贵。
意料之中的结果是大家都觉得学习很重要,学习真的可以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意料之外1,居然没有碰到一个每天都是有计划的去坚持学习15分钟以上的。
意料之外2,所有人都说学习重要,但是落到实际行动中去的,少得超出我们的预料。
意料之外3,我们以为,通过交流和引导,起码会有10%以上的人愿意做出改变,去尝试培养学习习惯,制定学习计划,落实学习行动。调研结果居然只有3%,这3%还都是朋友,可能是为了配合这个活动的原因吧。
PART2:
调研结果让我们团队陷入了深度的反思,有说我们推荐方式不对的,有说我们对学习价值的呈现不够具体化的,有说我们对学习活动附加值的点不够,有说市场群体没找准的。
你们这样说,我都同意。但是我想说的原因是,你不学,是因为你不够痛。
支付宝蚂蚁财富在祖国母亲生日前放了一套大招16段“扎心体”文案,随即就迅速撤回并官方公开道歉。
9月30日,基金协会官方发文批评蚂蚁财务这一行为,理由是价值观不对和“可以活波不能任性”。
蚂蚁财富的“扎心体”广告,让你“扎心”了吗?如果扎心了,引起你的求变的思考并行动起来,我觉得这样挺好。
那为什么网上批评声那么多呢?从我的理解来看,这次广告营销用的是“痛点营销”法,真实击中了很多网友的内心。
但是击中了以后呢?蚂蚁财富有两点可能没有考虑得不够完善,导致后来这场风波和网友的反感。
第一,扎心以后怎么办?蚂蚁财富用的是基金产品来引流,套路太明显且风险太高,包括余额宝自身的收益情况并不佳。也就是说,扎心以后,你并不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立场。这次“痛点营销”,蚂蚁财富更多是站在的高处往下指,这会让人不自觉有被嘲讽的感觉。
扎心,嘲讽,然后推荐的解决方案完全不能让人信服,这样就造成大家更多的反对。
写到这里,我大脑里浮出一句成语,“老羞成怒”。是的,你没看错,是这个“老”字,因为支付宝文案里说了“年龄越大,越没有人原谅你的穷”。然后还觉得这个“老”字别扭的,可以百度百科“恼羞成怒”和“老羞成怒”的区别。
这就是一次鲜活的“痛点营销”,最终的营销效果不敢说,但是广告效果肯定是OK的。
用这个例子,我只想说,这16段扎心文案,客观击中很多很多和我们一样的人。这是事实,因为我们看了以后,有点“痛”。
PART:3
你不学,是因为你不够痛。这是我们调研推广活动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因为,我们不是蚂蚁财富,我们还达不到那么成功的高度来给你讲痛点。
因为,我们的交流活动,很难真正的敞开心扉,让你有机会去痛点带入。
因为,我们用学习去作为解决痛点的办法,不能立马见效。
因为,现在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大部分人追求的都是速成,现在的广告,很多都用速成。所以,很难有人愿意沉静下来。
因为,你不够痛。还有,你不够睿智。
思考一下,我们有没有明确的目标?有没有因为能力不足,钱不够,时间不够等等这类原因导致实现不了?
梦想这个目标,大不了我不要了,就这么着吧。很多人都这样过的,也算正常。
责任这个事情,可能要好好想想吧。
对父母的责任。养育之恩,我们有尽孝道的责任。为什么没有时间陪父母?有没有想过给父母安排一次他们现在的年龄还可以走得出去的旅游。有没有想过为父母的晚年做好儿女应尽的责任。
对孩子的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这些问题,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为什么没想,想了为什么没去做,做了为什么没做到?
今天也许不必为了梦想非得要飞翔,我们不说没有梦想、目标的人生等于白过这样的“瞎话”。
明天我们必须抗住自己的责任。目标有多高,责任就有多大。不要因为能力不够而轻易降低目标和责任。因为,很多责任,降低不了。
前两天,对一句话非常有感慨“感谢你在我弱小之时的礼遇之恩”,为此单独花了三小时写了这个主题的自我反思。
引用这篇文章里末尾的一句话来结束话题吧。
“以后,不要轻易给人礼遇之恩的机会,因为那凸显了我们的弱小”
你不学,因为你不够痛。
以后,不要轻易给社会让你痛的机会,因为有的痛,代价太大,你不一定承受得住。
学的目的,提升自己,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责任,去实现梦想。
不要让责任和梦想成为我们年老之时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