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格局?
格局曾经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词,但什么是格局,大家的解释不一样。中国文字里面的“格”是个动词,是“认识”的意思。格物致知就是认识事物获得知识的意思,而“局”,就是人和各种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格局”,就是把各种资源之间的关系都看透。大格局就是看的最透,把事情看到最就不会被一些细节所困扰,想开了透,心中自有大气量,有宽广的胸怀。
遇到下属提出辞职时,要站在下属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跟他谈话。换位思考并不容易,因为不符合人的本能反应。管理者需要超越自我,试着换位思考,试着去理解,这既是为别人,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大格局。要想一想为什么他会辞职,是不是不可逆转?
只有换位思考才能看清楚,只有看清楚,才能做出最有包容力的行动,让自己的格局得到提升。
二、王永庆的格局修炼。
30多年前,王永庆有一个重要的下属,为了更高的收入,答应其他企业的邀请去做老大,他向王永庆两次提出了辞职,王永庆都不同意,第三次又向王永清请辞。再三请辞,就是去意已定,于是王永庆跟他进行了长谈,追问详细原因。这个人说那边的收入让人无法拒绝,而且他已经签了工作合同,拿了人家的钱。现在反悔,在业界会身败名裂。
王永庆没说同意还是不同意,他和这位辞职者就他要去的新企业的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企业经营上的利弊和解决之道,帮这位销售出了很多主意,分析了两个小时后,王永庆对这位辞职者说:“你这样做应该可以把那家公司搞好,你是台塑的人,不要给台塑丢脸。两年的合同期满,如果愿意回来就回来”。谈完以后,王永庆还特意让人给他准备的吃的,吃完送他离开。
我们对这件事做一个复盘。如果一个得力助手跑来辞职,你肯定会心生不满,因为这就是背叛,所以产生愤怒是自然的,但你一愤怒就落入的没有格局的圈子里。重要的是,如果对方是经过深思熟虑作出决策的人,你的愤怒不仅于事无补,还坏了关系,伤害感情。
王永庆是有格局的人。他采取了另外的做法。王永庆不会不生气,但他用他的理性忍了下来,“忍”可以锻炼格局。
“戒急用忍”的好处就是会让人变得冷静,情绪冷静了智慧就更容易发挥作用,可以客观的分析问题,进而考虑怎么去解决。人一旦形成了这样处事待人的习惯,就会形成所谓的格局或者气量,久而久之就会达到忍的最高境界,就是你不觉得自己是在忍,已经忘了忍这件事。当你不觉得自己是在忍的时候,你就会适应事物发展的本来逻辑,就有了大格局。
从王永庆的个案来看,他最开始遇到辞职的骨干也是开骂,后来进入到开始忍,然后坐下来谈,再后来就是像局外人一样,帮助辞职者分析前途,把处理辞职变成一次关系经营。
台塑放出去的高管远不止这一位,但是所有从台塑出去的这些人,后来在台塑之外取得了巨大成就,总是以台塑人自居,实际上是把心留在了台塑。
三、对于员工离职要有大格局。
作为一个管理者,今后在管理生涯中离职将会是经常遇到的情况。有两个原因:
1、未来世界是一个梦想飞翔的时代,每个人都希望为自己的梦想去搏一下,就导致他们翅膀硬了之后,要另立门户或者寻找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
2、未来世界是一个机会选择非常充裕的时代,一个人有了一技之长,就会有别人来挖你,会有人给你一个更大、更有前途的舞台,或者你自己要给自己创造一个舞台。
通过对80、90后的分析,离职会成为职场中的一个常态。对于职场的新生代,他们一生所从事的工作将会越来越多,转换的频率会越来越频繁。大致可以用二的指数函数来形容:60年代的人,一生多数在一个单位干一辈子,是2的0次方;70后大约是2的1次方,一生平均可能为两家企业服务;80后是2的2次方,平均换四个单位,90后是2的3次方,要服务八家企业;再后来的,一生可能要是2的4次方要换16个工作。这些数字不一定精确,但它反映了年轻人更换工作更加频繁的趋势,所以就有必要提前掌握一些应对这种情况的管理能力。
总结:要注意修炼自己的格局。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格局影响观念,观念决定招法,招法决定结果。只要格局够大,才能真正驾驭员工不断更换、离职频繁发生的局面。
四、离职同事网:企业重要的外部资源。
有本书叫《创客》,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要创造无边界的组织,强调利用企业外的人员和资源,让企业开源化、平台化。另一本书叫《联盟》,讨论的是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这两本书放在一起,可以得到一个有意思的推论,就是在未来竞争中,企业能不能胜出,不仅取决于内部有多少资源,还要看企业在外部能够利用多少资源。
《联盟》这本书中提到,西方很多企业已经开始为离职员工组织成为同事网。当离职成为常态,当离职员工的数量已经超过在职员工数量的时候,同事网可以成为企业的大帮手。
离职员工是企业重要的外部资源。这个人脉网,如果不重视会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