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十多岁的某一天,我终于搬进了有两个卫生间的房子居住。对于有老有小的家庭现状,这无异于生活里下了一场及时雨。
也不能说是实现了多少年以来的梦想,因为起点太低,关于房子的期待,一开始本来的愿望就只是“有自己的房子”,买得起的程度就好。
所以第一次买了房,虽然小,搬进去时,特别激动,这次因为居住需求而负债置换,再次搬家时,没有从前的激动,还略有些不习惯。
但是住上两天后,慢慢感觉到,啊,空间大一点真的不一样,尤其两个卫生间,我们终于告别上厕所时偶尔的拥挤和等待了。阳台上拴个吊床,没事儿时往上一躺,爽!
遗憾,我现在才能住进来;庆幸,我终于还是住了进来。
每个人出生不一样,经历不一样,对于有的人来说一出生就拥有的东西,另外一些人却要付出所有的努力才能够得到。就像这简单的几室几厅,有的人出生时就住着,长大后父母给买给装修,而有的人要处心积虑的攒首付还贷款。世界本来就充满不公平。
但中国这二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仔细回看几乎是会吓一跳的程度,我们个体,在这时代背景中,也被推着一起前进了。回望我一路走来,人生体验自是有苦有甜,但住的条件是一直真的在改善呢。由衷的想说句,我很感谢这个时代。
记录下这些年“衣食住行”里“住”的那些事儿吧。
——————毕业后工作的这些年————
毕业来到离家千里之外的版纳工作,一开始学校安排住学生宿舍。宿舍是普通的中学学生宿舍,有阳台有卫生间,因为房间充足,学校大方的安排新老师们一人住一间。对于才脱离大学学生宿舍的我来说,因着初初工作的新鲜和不谙世事的天真,更没有向上比较的野心,对现状接受度非常高。遗憾的是学校离城区较远(准确来说并不是距离远,而是公共交通不便),生活感觉有些不方便。
彼时,一起来版纳工作的男朋友小蒋同学租住在他们单位后面,城区里的单间,是当地人的自建房,楼下自住,楼上单间出租那种。一层楼有五六个房间,二楼一个公共洗澡间,三楼一个公共卫生间。房间不超过十平米,只有床和桌子。要不怎么说幸福是个比较级呢,就这样的条件,在当时个人看来,也因为“离单位近”,“有自己独立的空间”而感到幸福。
那时周末经常会去旁边一公里不到的天顺超市购物,买一点零食,再买两盒配好的菜回来自己加工。我们在小屋里添置了一个电磁炉和电饭锅,方便偶尔可以简单的自己煮东西吃。某次房东看见了,让我们不要在房间里面炒菜,说要做饭的话可以到楼下厨房做。可是那样太大费周章了,让人又不习惯又不自在,于是后来要炒菜时我们就关上门,悄悄的干活——窄窄的空间里,烟雾腾起,浑身油腻。于是领了一段时间工资之后,租个有厨房和卫生间,且交通便利的房子就成了迫切的愿望。
记不得到底过了多长时间,我们终于在离他单位远一点离我单位近一点的地方,租了一间单身公寓。小区名字很美,叫“山水云天”,因为地理位置优势是很多租房人的首选。房子不大,但有独立卫生间了,也有一个小小的厨房操作台。初搬进去,很是欣喜,终于可以自由施展厨艺了。那时工资也低,加上自己也不是爱出去逛的人,所以周末最大的娱乐就是出去散步然后买东西回来煮,虽然只有两个人,但煮四五个菜是常态,还经常捯饬火锅来吃,配一大堆菜。还添置了一台冰箱,日常也能宅家喝到冷饮,日子简单又美好。至今电脑上还有好多之前拍的食物的照片,照片里餐具也简单,餐食也很家常,但每次翻到照片都仿佛能直接从里面感受到当时的单纯和悠闲,以及淡淡的幸福。
但人的要求总是在提高。因为没有阳台,晾衣服很不方便;地方也小,想叫朋友小聚都不方便。过了一年我们还在小区内物色过条件好一点的单身公寓,但因为价钱问题而作罢。其实当时我们租的房子450一个月,好一点的在600左右。现在看来不过是一百多块钱的事,可是当时的每月一百多块和现在的一百多块,在我们眼中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居住条件又一次变好缘于公租房的出现。因为学校学生增多,学生宿舍没有多余的房间提供给老师们住了,学校拿到一些政府公租房的名额,以每月补贴一定比例房租的方式让老师们租住在公租房。比起山水云天来,位置上离学校更近,离蒋同学的单位更远了。这次的房子是标准的一室一厅一厨一卫一阳台,典型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谓租房的首选,缺点是室内没有铺设地板砖。我们买了简易地板胶铺起来以后,好像家的感觉慢慢就出来了。地方变大后,也敢邀朋友来聚会了。隔壁四临全是学校同事,串个门无比方便,那段时间生活过得更加有滋有味。
我还记得楼上同事,也是大学同专业师妹,送过我们喝的银耳汤,又黏又稠很好喝,后来她离开了学校去外地,我一度很舍不得,还不时怀着希望她回来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又想起我在房子里种过的一盆长势非常好的绿萝,连花盆都很好看,一个陶瓷盆,外面印的是古诗和山景。还有为了省钱,淘宝亚马逊各个平台对比了又对比,最后以超低的价格买的一组格子柜,嗯,这柜子现在还在。
那并不大的一室一厅里,度过了好一段幸福的生活。
租房的尽头自然是买房。其实初来乍到时,身边同事和朋友就劝说我们买房,但是自己手头无钱,家里也并不宽裕,不敢轻举妄动。过了两年,手上稍微有一点积蓄了,才敢将买房提到日程上。
彼时工资不过两三千,跟房价基本持平,但是手上积蓄少,加上借的钱也不过区区十万上下。胆子也小,不敢贷款太多,所以在面积选择上,未敢往一百以上去挑,最后挑了一处90平米的两室一厅。这次位置离我学校更近,离城区自然是更远了。
年龄大些阅历丰富的同事劝我们买大一点,多贷点款不要紧,说工资总会涨的。但那时我却看不到工资上涨的可能,每年几块几十块的那个上涨怎么能叫“涨工资”呢?想到自己每个月工资一多半都要拿去还贷款,胆子怎么都不敢再大。
几年之后再看,当然是后悔的,后悔自己眼界太窄胆子太小,尤其有了孩子之后,深深后悔没一步到位至少买个三室的,父母来帮带孩子都没个宽敞的住处。几年时间,没想到工资真的涨那么块,也没想到房价涨更快。房价从当初的两三千,迅速蹿到四五千,到我考虑着置换改善时,七千往上了。
后悔是因为时过境迁,我认真思考了下,如果回到从前再给我一次机会选择,我会不会选择买大一点的房子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客观条件没变,人性格没变,经历也没变,我还是会做最保守的选择。
房子装修的钱是咬着牙硬凑的,买家具都没敢想,觉得除了厨房卫生间的必须品,以及睡的床之外,电视沙发什么的都可以省略。然而后来正式布置时,稀里糊涂的,把基本的家具也都买齐活了。
回忆起来,都不知道钱怎么来的。
但再一细想,一直以来,我们几乎没出去旅游过,也没什么很费钱的消遣娱乐,买穿的戴的也少,随时保持着有债要还的清醒认识。没几年,把房子首付和装修的钱,还了个利落。
为求吉利,搬家还挑了个吉时。这个“搬”主要是象征意义的“搬”,就是去开个伙煮下东西吃。记得吉时是在凌晨的两三点,我们骑着小电动车,带着电饭锅和一袋汤圆,行走在深夜的街头,风凉幽幽的,心暖呼呼的。
既然房子也买了,接下来也按部就班的结了婚。两个房间一间做卧室一间做书房,住得好生自在。邀朋友来吃火锅喝酒的次数也是不少,愉快的回忆现在无数次的想重温。
据说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在30平米左右会给人带来最大的舒适感?总之在生孩子后老人来帮带小朋友时,90平的房子住起来感觉出大大的不便来。一个是卫生间使用不便,另外一个是缺少专门学习或工作的空间。
房价一波波的涨,我后悔起来当初没有一步到位的买处大点的房。这个在前文也提到过,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房价摆在面前,储蓄也不多,一开始也没过多考虑再买房的事。直到有天小朋友突然跟我说“妈妈,我想自己睡一个房间”,我惊觉这下想方设法、砸锅卖铁也得买个大点的房子了。
看房买房的经过就不细表了,贵和便宜与否也是见仁见智的,总之最后定了附近小区一处二手房,二楼的四室,164平米,硬性条件符合需求了。尤其想感谢我的闺蜜在我凑首付时给予的支持,如果没有她及时相助,凑钱的过程大概还要难上好多倍。这次买房,胆子比以前大了好多,私人借款加公积金贷款,真正变“百万负翁”了。
也正巧,决定买房的同时,养二孩的心思也活泛起来。人生的每件事,还真是相辅相成不孤立出现呢。
买定时,还没有老二;交接完毕又简单装修买买家具整理之后,正式搬进来,刚好一年有余,这时家庭成员也多一个了。
一步一步走来,一切都在变好。会一直怀着感恩的心继续好好生活的。
不过住了两天同时也发现了另一个之前买房时没注意到的问题,就是虽然我们这个单元和外面马路之间隔了一排房子,照理是听不到马路上车流声,但是这排房子中间有一个消防通道,刚好就在我们房子对面,于是悲剧了。现在才发现这个问题也没法了,可能就是这样没法完美吧。
可能再过几年机缘巧合下胆子能大到去买别墅吧,哈哈。
———忆苦思甜分割线,以下为还不能自己赚钱时住的房子的回忆————
小时候住的是农村的瓦房,都还不是“砖瓦”,是“泥瓦房”,墙下半部分石板,上半部分内里是竹子外面糊着泥巴。结实还是挺结实,但是屋顶的瓦经风吹雨打外加老鼠蹿,就会有缺漏,每年都需要去检修。但是检修并不能解决所有地方的文体,而且老爸也不一定有空能及时去修,所以漏雨是常态。
住的地方漏雨啊,现在想起来不可思议,但是当时就是这么过来的。漏的地方找桶啊盆啊什么的去接,有时候所有的大家伙们都用上了还不够。最郁闷的是床的位置也漏,晚上下雨的话,人都没法睡。印象中一到这种时候,就拿竹竿去捅,把瓦片挪移一下让雨水顺利顺着瓦片流下去,屋里就不漏了,有的时候能成功,有的时候洞变更大于是雨漏得更凶了。
小的时候(还没读书那么小的时候)就特别讨厌下雨,会跪在地上诚心拜天老爷不要再下了的程度。虽然是无用功吧,没成功求准过一次,但下次我还拜着,就是那么执着。
厕所条件,更不用提了,农村的厕所。大家都懂的,典型的猪圈旁边哪里设置个蹲的地方就ok,排泄物能漏下去就行(我以为这已经是不太友好的厕所形态了,直到后来我去到云南见识到竟然还有传说中的“旱厕”,果然天外有天,不得不服,这是后话了)。洗澡的地方?嘿,院坝那么大,提桶水解决吧。小的时候也就不在意了,就那么着吧,我甚至还在夏天的晚上在养鱼的池塘玩过水,我回忆起来满头黑线,因为那个水下面其实完全是淤泥。。。
后来爸妈终于用砖头水泥砌了一小间屋子做厕所,水泥地面的,终于可以提水进去洗澡了~虽然蹲坑那侧还是直接对着粪坑坑,那没办法,种地农家肥,离不了。
那个时候,我很羡慕房子建得好的家庭。90年代后半段的时候,农村也陆续有楼房建起来了。我就很希望我们家也能盖起楼房来,厕所条件再改善一下,我也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可以有自己的床,书桌。房前屋后除了菜之外,再种上一些花。我在自己的脑袋瓜里描绘着理想房子的样子,好长一段时间的梦想就是自己突然变有钱,然后用这些钱建一座那样的房子。
最后,梦想也没能实现。钱这个东西,不是想赚就能赚得那么多的。像我们家,姊妹多,父母其实也很努力了,但是努力与最后在金钱上的收获,不是一直成正比的。
后来家里条件稍微好一点了,改建了三间水泥砖瓦房出来,但我在家住的时间少多了,因为开始上初中后,我就一直住校了。
庆幸的是,整个读书阶段,住宿条件是一次比一次好。也幸好是一次比一次好,所以我从来没有过落差,反而一次次体验到条件变好的喜悦。
比如初初去初中,一开始是住的由教室改的宿舍,就是一大个房间,直接挤着放很多的高低床,什么书桌柜子卫生间,通通不存在。床与床之间距离也窄,大家进来出去都要侧着身过。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有次下雨,地上漫进来好多水,一时排不出去,大家只好捡来砖头垫在下面走。那两天哪是住宿舍啊,感觉自己住的是船,江河里飘着。
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始了自己长期的寄宿制集体生活,因为没有对比,起点就在这里,也就没觉得苦。
之后新宿舍楼盖起来,我们终于搬离了会随时变江变河的老房子。虽然新宿舍除了高低床外仍然啥也没有,但是因为一间里住的人数减少了,而且每层楼都有卫生间——跟之前比,是变好了呀,所以也还住得很满意。
高中时,宿舍里有卫生间,有小阳台,每个人还有一个小柜子,条件实打实的又提升了。虽然一间住12人还是略多了些,但是跟之前一比,又满足了。
再到大学,住上了学生公寓,5人间,卫生间阳台书桌柜子等一应俱全,比中学时条件自然是天上地下,在大学里横向比较应该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总之于我来说就两个字:满意。
—————————————————————
一步步走来,每次条件都是在变好。从老家,到学校,又到工作地,组建自己的家庭,住的条件一直在改善,日子总体也是越变越好的。生活里当然免不了有很多挫折,烦恼,但每次回顾走过的人生路,还是由衷的为自己感到幸运和感激。
前面还会有更美好的生活,对吧?
是的。
终•笔•2020.7.31